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闽南日报专版】九龙江高峰生态谷茶园摄影

——幸福采茶女

作者:张旭 文 游斐渊 刘国强 陈凯东 图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7-05-18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5月上旬的一天,清晨6点,家住平和县霞寨镇的邹小玲早已起床。她把家里收拾妥当,便戴上斗笠,装满水壶,准备上山采茶。7点钟就开工了,她不得不抓紧点时间。

与茶园巨型当代雕塑蚂蚁合个影,采茶女们个个心花怒放。

行程目的地——九龙江高峰生态谷,离家算不得远,骑摩托不到30分钟的距离。一路沿山盘旋而上,匆匆地和绿透了的茶山擦身而过,她也顾不得“欣赏”。到了山顶,停放好摩托,拾起工具就倏地“淹没”在海拔900米的茶园里。

流淌的音符

茶园景色宜人

无论什么时候,茶山的景色总是宜人的,更何况是采摘季。连绵数公里2000多亩的高峰生态谷茶园,就这样每天在采茶女的“光临”中渐渐苏醒,放眼望去,山峦像是铺上了厚厚的绿绒毯,依山而建的茶梯逶迤开来,层层叠叠,连绵起伏,像是写在山上的五线谱,弥漫着轻盈的诗意。80多位采茶女工散落在茶树间劳作,宛如五线谱上的音符。

茶道逶迤弥漫诗意

劳动间隙玩自拍

没有宣传片、MV里服装齐整华丽、面容娇美的采茶女慢镜头,眼前的采茶女,就是最常见的作业工人。她们包着头巾,戴着帽子,为了遮挡烈日,一张脸捂得严严实实,年纪最大的已近花甲。被一同劳作的姐妹们称作“美女”的邹小玲,今年34岁,在其中还算年轻,但也是个“老资格”的采茶女了,从老家华安,到乌龙茶之乡安溪,都留下过她采茶的劳作轨迹,今年春茶采摘季,她不愿赋闲在家,就在家门口采茶来补贴些家用。和邹小玲一样,她们中许多人并不愿意在家“享清闲”。46岁的周大姐两个女儿都在外念大学,家里还种着2000多株柚子,“趁着还不忙的时候,做点事情,工资按天结算也很方便。”

采摘“一心两叶”得心应手

佳音传茶园

摘下茶树顶端最尖嫩的“一心两叶”,是她们每天的工作任务。整个采茶季,这个动作要重复多少次已经没人在计算了。熟练的女工一天能采摘五六十斤鲜叶。每到休息时间或下班,采茶女们便背上“作业”排队称重,检验劳动成果。

在温度舒适的制茶房里劳作,幸福感油然而生。

刚采的茶叶一分钟都没耽误,直接被送到位于山腰处的高峰茶厂。摘下的茶心第一步就要放在日光下轻晒,“逼走”露水。这个步骤有个很文艺的名字——萎凋,它需要阳光,又不能太烈,最好的天气是伴有微风。用制茶工人的话说,“人觉得舒服的话,茶叶也会觉得舒服。” 然而,采茶女在茶园里总是没那么“舒服”的,得了休息的空当,解开围巾透透气,露出又红又黑的脸膛,相互开着玩笑,再咕咚咕咚灌下几口水,“真热啊!”周大姐擦了擦汗笑着说,“干什么都不容易的!”

春茶采摘季眼见着要落幕了。暂时告别不那么“舒服”的采茶工作,“邹小玲们”也许回家继续相夫教子,“周大姐们”可能要准备着忙活起自家的营生……茶叶从采摘到制作完成,快则一天半,最慢不超过两天。而采茶女在没那么高效的日子里努力寻着自己的节奏。在她们那儿,茶,可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是口渴时的及时水,是改善生活的补贴;也可以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是忙碌后庭院里的小口嘬饮,是家和万事兴的安慰。

骑着“电动”采茶去

喝一口自采的鲜茶水,沁人心脾。

“一片树叶落在水里,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就有了茶。”都说茶道高深,作为日常生活中俯仰皆在的喝茶,随时都在发生,而品茗或许不仅是一个优雅的动作,更是对种茶人、采茶人、制茶人的一种尊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