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 正文

吉狄马加的景仰

作者:▱黄荣才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7-04-19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人活世上,错过或者相遇,感恩或者结怨,都是一种可能。林语堂故居,这个诞辰林语堂的文脉穴点,这个林语堂走向世界出发的地方,这个林语堂念念不忘的家乡,吸引了众多文化人景仰的目光和朝圣般的步伐,有些相遇就在所难免。

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的相遇,是在林语堂故居。2015年11月21日,当吉狄马加到达林语堂故居的时候,已是午后。阳光照射在林语堂故居前的林语堂全家福雕像前,吉狄马加的脚步就停住了,他说看到林语堂的雕塑,就应该先表示敬意。雕塑是林语堂童年时的全家福,因为在坂仔度过没有人生阴影的童年,奠定了林语堂快乐的人生基础。看到林语堂戴着帽子,我们聊起林语堂的帽子情缘: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曾经给了个叫陈子达的穷苦孩子一顶帽子,戴不起帽子的陈子达很感动,发誓说坚持戴这顶帽子,一直到不能再戴为止,而且终生不再戴其他帽子,陈子达做到了。陈子达戴帽子这件事,貌似跟林语堂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正因为陈子达的感恩,当林至诚为筹不到林语堂前往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所需的最后一百块银元的时候,他突然想起向已经成为生意人的陈子达开口借钱。林至诚的开口,有病急乱投医的意思,毕竟,林语堂已经开学在即,而学费还没有着落。第三天,陈子达用一块蓝色的包袱布包着一百块银元送到林语堂家里。陈子达的这顶帽子,就和林语堂关系巨大。某种程度上,林语堂的辉煌人生决定于一顶帽子,如果没有去圣约翰大学读书,我们很难想象林语堂的人生是种什么样的状况。吉狄马加听了这故事,很感慨万事皆有因缘以及陈子达的感恩。

在林语堂故居小阁楼的窗户前,谈到林语堂儿时常在这扇窗户张望,张望对岸的青山,倾听窗户前花山溪潺潺的流水。吉狄马加也尝试着感受林语堂的张望,对岸的青山山峰长在天际,轮廓非常清晰。谈到林语堂的高地人生观,吉狄马加非常佩服,退后审视这扇林语堂张望世界的窗口。在另一扇窗,童年的林语堂顺着屋檐滑下去,这调皮的举动透露孩子的纯真天性。吉狄马加比划着手势,“唰地滑下去”,似乎当年林语堂的举动到今天还有无法消弭的动感。

林语堂故居厨房后的那口井,让大家谈起了林语堂的发明,从不用挤牙膏的牙刷到让林语堂倾家荡产的中文打字机。厨房后墙的水槽吸引众人的目光回到眼前:林语堂当年为了省得提水绕路,就在厨房后墙挖了一个水槽,水打上来,直接倒进水槽,流进厨房里的水缸,节省了许多劳动,让那口要十二桶水才能倒满的大水缸也成为美好的回忆。“所有的发明都是懒人的发明”,谁的一句话,逗笑了众人。

在林语堂故居前的菩提树下,吉狄马加开始品尝平和的白芽奇兰茶,吉狄马加端起一杯茶,观色、闻香、品韵。他含一口茶汤,静静品味,让香味和韵味在口腔里静静游走,顺喉而下。品着白芽奇兰茶,吉狄马加谈到林语堂的爱茶、懂茶。吉狄马加是个诗人,自然在谈话中涉及到林语堂的诗词。林语堂的诗词很少,也就四十多首,其中部分还是打油诗,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谈及林语堂诗词的兴趣。林语堂那首用闽南话写的诗,蕴含了林语堂诸多的情愫,那是乡情的书写,也是闽南文化的浸染。还有林语堂的诗词《临江仙》中“三十年来如一梦,鸡鸣而起营营,催人岁月去无声,倦云游子意,万里忆江城”,这是1965年林语堂七十大寿写的词中的几句,透露的是林语堂归乡的情结。第二年,林语堂回到与家乡相望,但同样具有浓郁闽南文化背景的台湾。“离人泪,犹可拭,心头事,忘不得。往事堪哀强欢笑,彩笔新题断肠句。夜茫茫,何处是归宿,不如化作孤鸿飞去。”林语堂在大女儿林如斯自杀后写的《念如斯》,字里行间的悲凉、疲惫,甚至有点厌世,种种情怀纠结、痛苦。话题随意、散淡,吉狄马加说林语堂故居的气场就是闲适、平和,非常舒服,坐下来就不想再动了。他拒绝了到其他地方参观的建议:只要有林语堂故居,就已经足够。

坐在菩提树下的石桌旁,说起这是当年教堂的原物,是林语堂用过的石桌。吉狄马加还特意站起来,仔细观察,俯下身子,看石桌的桌脚。抚摸着石桌,好像触摸到林语堂的童年。“对所有的高峰,我们都应该仰视。”吉狄马加用景仰的口气说道。对于吉狄马加来说,鲁迅是山峰,林语堂是山峰,为林语堂文学馆题写馆名的季羡林是山峰,群峰林立是一道道风景。“林语堂曾经说过‘山逼得我们谦逊恭敬’,对这些大师,景仰就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吉狄马加对我写的几本有关林语堂的书,鼓励有加,他建议我写一本《林语堂传》,“不管多少人写,也不管别人怎么写,你就用家乡人的视角,你这本书就应该有新鲜的地方,有与众不同的地方。”离开林语堂故居前,他挥毫写下“穿过语言的高墙把乡土呈现给世界”,留赠林语堂文学馆。

挥手,也就不是一种告别。

林语堂故居在平和,来来往往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许多相遇,这是以林语堂为点的出发和汇聚,不仅仅是吉狄马加,还有乡情浓郁的何镇邦,低调的杨少衡,身在美国、林语堂唯一健在的女儿林相如,以及带着朝圣心态前来故居的林语堂研究专家施建伟、王兆胜等数百名各地林语堂研究人员;专门从美国带着儿女飞来中国,仅仅在林语堂故居停留两个小时就赶回美国的“林语堂迷”和众多景仰林语堂或者纯属了解一番的游客等等。熙熙攘攘,专程而来或者走过路过,热闹或者平静,都是因为林语堂。而林语堂,一脸笑容,闲适、平和。

想起林语堂的一句话:“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的旅客上船。”那么,有机会相遇,就是一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