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立足村情创特色 产业扶贫促发展

—— 漳州平和县安厚镇特色产业扶贫扫描

作者:郑俊珺 等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7-01-03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走进平和县安厚镇,很远就能看见灵通岩脚下的池塘里白茫茫一片,一大群白鸭在此戏水觅食;成片的果树郁郁葱葱,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光伏发电站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反射出耀眼的光彩,形成亮丽的“高科技风景线”……这些都是安厚镇坚持产业扶贫下的丰硕成果。

平和县安厚镇高空俯瞰图

安厚镇作为平和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之一,共有6个重点扶贫村。为了帮助老百姓拓宽增收渠道,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安厚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加大产业开发力度,积极谋划“一村一业”的产业扶贫工作,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经营,发展火龙果种植、家禽立体养殖等特色种养业和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让贫困户田里生金、水里流金、屋顶披金,为全镇333户、1079人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新果园 转贫困户当股东

在安厚镇龙门村,说起干事创业,群众都夸赖耀文是个“能人”。不仅因为他是龙门村的村书记,更因为他成立了龙门村果蔬专业合作社,建设了红肉火龙果扶贫示范基地,不但增加了村里的财政收入,还让部分贫困户当起了股东。

红肉火龙果扶贫示范基地位于龙门村前洋桥溪边,项目总投资150万元,种植有台湾红肉火龙果83亩51800株,美国红脆桃11亩960株。“当初为了决定这块基地的种植项目,我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前年还试着种过玉米,结果都死光了,自己还赔了一万多块钱。”赖耀文露出憨厚的笑容说道,“现在红肉火龙果在基地的种植获得成功,也为平和县的种植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龙门村红肉火龙果扶贫示范基地

为了使合作社良好运转,让种植项目出效益,还能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安厚镇领导和龙门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新模式。由果蔬专业合作社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并与无锡洁雅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由公司提供光波生态有机肥,并负责“龙门火龙果”的品牌包装和市场营销。

贫困户可通过入股的方式获得分红,目前合作社已吸收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投入股本10万元。没有入股的贫困户以投工投劳的方式参与到合作社的果园管理中,负责果园的种植、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采摘等工作,不同工种每天可领取120-150元的工资,每户年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赖耀文告诉记者:“项目盛产后,预计年产200吨红肉火龙果、25吨美国红脆桃,总产值约176万元,扣除成本后预计纯收入在100万元以上。根据农业合作社和村集体三七开的分成方式,龙门村可稳定实现村财年增收70万元以上,村干部、贫困户、社员按出资比例获得分红。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的实施,到2017年可实现全村21户贫困户稳步脱贫。”

一只鸭子 成就两条产业链

位于下新楼村与马三村两村交界的河阳,数千只大白鸭一边“嘎嘎”欢叫着,一边在碧绿的水面上自在游弋,繁密如织犹如水面上漂着一层雪白的棉花。这就是安厚镇富有特色的立体养殖扶贫基地。在这里,除了看得到的水面上养着6000只食用鸭,水中还养殖有3万条鱼。鱼在下面吃掉鸭子的粪便,从而起到改善水质,节约饲料的作用。养殖基地就在著名的灵通山脚下,从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水源源不断地为池塘进行水循环,养出来的“生态鸭”个个体形硕大、肉质鲜美。

据了解,这个池塘原来是牛蛙养殖地,后来由于牛蛙被禁养加上水质污染,这块好地就被抛荒了。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开展新的养殖产业,在县、镇领导的帮助下,下新楼、马三两村党支部通力合作,吸收了10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安厚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下,利用“产业扶贫宝”筹措资金50万元,建立惠全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安厚挂职扶贫的平和县委常委曾浩川通过多方前期调查,四处奔走联系,最终与福建春江鸭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法宝模式同样在这里开花结果。

下新楼村和马三村合作成立的“平和惠全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示范基地

“合作社通过与公司合作,每只鸭子的销售都有6元的保本收益,一年预计能创造两百万元的产值,总体预计能为村委会和合作社各创造每年20万元的财政收入。”惠全家禽养殖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张顺福告诉记者:“10户挂靠入股的贫困户每年每户最高能有1万多元的分红。”

陈素春是一名在养殖基地打工的贫困户,儿子儿媳都是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她和老伴年过六旬还要靠打工养育儿孙,生活十分困难。村长张月娥了解情况后,安排她到基地劳动,一天发给工资120元,一个月下来能挣2000多元。陈素春满怀感激地说:“我这个年纪到其他地方基本找不到活干,因此很感谢村里领导的关心和照顾,现在有了这份固定收入,生活好过了许多。”

光伏发电 照亮农村扶贫路

“没想到我们自己能发电,还能把电卖给国家,有了这个光伏发电站,着实照亮了我们村的脱贫路。”对于村里建设的光伏扶贫项目,安厚镇双马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国欣喜地说。

据了解,双马村属于省级贫困村,省科技厅干部多次到双马村进行调研,认为双马村地势较低、位置偏东、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十分适合建立光伏发电站。同时安厚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联系能源公司建立扶贫项目,并申请了10万元专项产业扶贫资金。今年7月,崭新的35kW光伏扶贫发电站在双马村文化活动中心正式并网发电了。

双马村光伏发电项目

据张玉国介绍:“该发电项目年发电量约4.3万度。按照光伏发电设备的使用年限30年和国家电网1度0.98元的‘扶贫价’计算,村集体经济可实现约120万元的收入,加上最近正在筹划光伏二期项目,我们双马村甩掉‘贫困村’这顶帽子指日可待。”

安厚镇镇长陈盛林看着手机里实时检测的发电站运行情况,赞叹道:“光伏发电站是个好项目,绿色环保、收益稳定、不用人工成本,太阳一出来就能收钱,而且电站与国家电网直接结算,没有中间环节,杜绝了贪污腐败,销售阳光的运作过程也很‘阳光’!”

有了双马村的带头示范作用后,安厚镇的顶楼村76kW、龙头村65kW、三龙村45kW等光伏发电项目也正在抓紧建设中,预计春节前将建成并网发电。

农村水站 解村民饮水之困

在安厚镇美峰村,村民过去靠天吃水,有雨遍坡流,无雨水无踪。饮用水供给不足,老百姓只能靠打井取水,浪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水质不好,影响到老百姓身体健康和幸福指数。饮水问题成为群众关注的难题。

为了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美峰村向市里争取了10万元帮扶资金,又把县里补助贫困村的15万元资金投入建设村民饮水工程,将原有的水塔进行扩建,建成了日供水达150吨,能提供村里423户村民日常用水的一期水利工程。

美峰村饮水工程

“饮水工程的建成,使得老百姓的饮水条件和饮用水水质发生了深刻变化,工程的水源来自100米以下的地下水,水质经过专业检验,符合饮用水标准,而且我们只收取村民每户300元的水表费和一吨1.5元的低价水费。比起过去村民要花上万元打井,井水水质浑浊的情况要多、快、好、省得多。”美峰村村书记林连茂表示,接下来,村里将再投入45万元建设饮水二期工程,为总共800多户村民提供饮用自来水,两期工程加起来预计能产生每年10万元以上的村财收入。

如今打开美峰村村民家的水龙头,流出的自来水清澈甘洌,饮水工程的建设获得了村民的一致点赞。安厚镇党委书记黄建鑫在调研工程项目建设时说,“安厚镇党委、政府全力支持,就要为老百姓干实事,找到一条既解决水质量,又健康扶贫的药方,村民们没有健康的遗憾,才是真正的小康。” ☉郑俊珺 黄建团

亮点扫描

群众要脱贫 先要“有其屋”

自“有其屋”扶贫工程项目启动以来,安厚镇高度重视,结合本镇实际,确保“四个精确”,对无房户、特困危房户进行登记建档,通过房屋新建、危房修缮等措施实现在档人员“居者有其屋”。

工作队联合镇挂村领导、村两委干部多次对全镇22个村上报的87户特困无房户和危房户进行核查,逐门逐户登门走访,按户调查,严格程序,严格把关,按程序实行民主评议,张榜公布,坚决杜绝优亲厚友的现象发生,经过甄别,淘汰了10户不符合条件的村民后,最终确立77户贫困户为“有其屋”工程帮扶对象,其中农村特困危房户67户,农村特困无房户10户,截至2016年6月底已经全部入住。

安厚镇党委副书记陈晖津表示,安厚镇的“有其屋”工程总投资330万元,针对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机制进行帮扶,如对于危房户统一补助15000,让其自行选择进行房屋修缮或重新建房,对于无房户的单人户每户补贴3万元,房屋面积控制30平方米以内,给多人户每户补贴4万元,面积控制55平方米以内。

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

2016年安厚镇投入教育扶贫资金353万元,全镇发放助学贷款22笔12.73万元。各村成立奖教助学基金会,发放奖教助学金37.68万元帮助贫困学子圆了“读书梦”。其中,汤厝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林荣坤的女儿,2016年考上了厦门医学院,这对全家是一大喜事,但昂贵的学费对其家庭是沉重的负担。对此,安厚镇给予了3000元的助学补贴,帮助他们解决学费问题。

如今,安厚镇的校舍崭新宽敞明亮。在操场草坪上,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嬉闹玩耍……2016年安厚镇通过新建、改扩建等形式,大力推动小学建设,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扩大和均衡配置。目前已完成双马、龙头、美峰等贫困村小学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科技创新 助力产业扶贫

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人才是关键因素。为了响应国家“各级三下乡”“科技扶贫”的政策号召,安厚镇组织6个贫困村村支书到省热带作物研究所考察学习,通过热作所提供的技术、品种、资源,以科技扶贫结合产业扶贫,争取各级合作多方筹集资金,让贫困村产生造血功能,创造经济价值,帮扶贫困户,逐步脱贫致富。

安厚镇还邀请了省热带作物研究所、闽南师范大学、漳州市科技局等单位的多位农业专家到安厚镇开展农业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村两委干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及种植大户等参加培训。培训会上专家介绍了平和琯溪蜜柚病虫害防治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并发放宣传小册子,土壤酸碱精密试纸等2000多份。

通过培训,贫困村干部既增长了见识,又拓宽了思路,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科技应用能力。此外,镇里还成立了农业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贫困户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65次,促进贫困户蜜柚种植增产增收。

农村金融创新 农民贷款不愁

多年来,农民要想贷款,要么就是多户联保,要么就是实物抵押。而对于贫困户来说这两项条件多难以满足,贫困户贷款那是真难。为了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有力促进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安厚镇积极与农村信用社对接洽谈,对因生产需要资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到目前为止,已对符合资格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00多户,共计400多万元。

而对于一些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说,扶贫贷款的意义不大;而一些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扩大再生产又想获得贷款,于是,安厚镇探索出了“家庭农场+贫困户”的金融扶贫模式,采取贫困户挂靠家庭农场的方式,使贫困户借助已成熟的家庭农场的融资能力获取金融支持。

平和县鑫华源家庭农场的老板林镇峰就吸收了龙头村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通过接收每户5万元的扶贫贷款额度,林镇峰获得了25万元贷款用于果园的生产投入。根据帮扶协议,在贷款期限内林镇峰拿出一部分收益向帮扶的5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发放3000元帮扶资金。

林镇峰说:“这种方式可谓一举两得,我们可以获得比银行更低利息的贷款,贫困户也可以拿到分红,让扶贫贷款名额不会浪费掉。除此之外,我还在果园里聘请了多名贫困户在这就近务工,给他们发放工资,也算是我为镇里的扶贫工作贡献的一份力。”

善打“亲情牌” 巧借“乡贤力”

安厚镇外出务工人员近3万人,占总人口42%,大量外出乡贤人才聚集在珠三角地区。为此,安厚镇通过构建“3+1”外出人才服务网络,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实现人才所在镇、村及外出地三级联动,有效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反哺家乡。

镇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建立外出人才服务站,解决外出人才就业问题。目前人才服务站入库的优秀人才有276名,涉及建筑、果蔬、服装、能源、金融等5大行业,包括营销、建筑、机械制造等18种职业。同时,投入资金22.3万元,在镇政府建立“人才之家”,定期组织开展座谈会,邀请外出乡贤开课和群众交流介绍致富成功经验及对家乡建设的建议。

同时,安厚镇还在人才流入密集的广州设置了“安厚镇外出人才办事点”,对内负责收集反馈外出人才投资意向、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需求、困难,并争取外出乡贤扶持本镇各类事业发展。对外宣传本镇投资优惠政策,鼓励外出乡贤抱团回乡投资。

对返乡投资的企业,安厚镇按照法律成效,在金融信贷、税费减免、保障用地和用工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性优待。依托平和县工业园区,为外出乡贤回乡投资办厂、兴办实业提供优质场所。对业绩突出、综合素质高的返乡创业人士给予优先吸收入党、优先推荐评先评优、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的政治待遇。

☉本组稿件由 郑俊珺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