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寻访克拉克瓷的辉煌与记忆

作者:芮占良 翟霄帆 来源:宜兴日报 时间:2016-11-30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11月27日,由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闽南日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6“形象中国·海峡两岸百家媒体聚焦花样漳州”,在福建漳州落下帷幕。短短六天,来自全国各地的133位新闻媒体人相聚美丽的九龙江畔,感受“清新福建”,聚焦“花样漳州”。活动期间,宜兴日报社记者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漳州的一处处靓丽景色,捕捉一个个精彩瞬间,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读者多方位展示漳州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

克拉克瓷,一个陌生而又洋气的名字。400年前,正是在漳州平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享誉欧洲。对于克拉克瓷的诞生地——南胜窑址群,大家自然倍感好奇。

沿着山间小路溯溪而上,穿过参天的桉树林,南胜窑址群之一的洞口陂沟窑便静静地躺卧在半山腰上。

它顺山势而建,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后,只剩下些许爬满了青苔的残窑断墙。难以想象的是,造型优美、釉彩华丽的克拉克瓷就在这里烧制而成。

“公元1603年,一艘名为‘克拉克’的葡萄牙商船……”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娓娓道来,大家听着仿佛穿越时空来到元明,看到这片崇山峻岭中窑场密布、窑炉林立,好一片十里窑烟的繁荣景象。赤膊的窑工们日夜制坯、上釉、装烧……永不熄灭的窑火映红了半个平和县。一批批精美且带有浓厚生活气息的青花瓷、五彩瓷、素三彩瓷源源不断地在华安新圩渡口装载上船,到达漳州月港出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

然而,再华丽的事物也抵不过岁月的洪流,因清代实施“海禁”和数次战乱,南胜窑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克拉克瓷的精美已成过去,但为了让这块闽南瑰宝重放光彩,近年来,漳州不少民间人士和机构逐渐涉足克拉克瓷的研究和复制生产。通过现代化的设备,一些克拉克瓷的生产企业或作坊小规模生产出了精美的克拉克瓷器,并逐渐走向市场和大众,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感悟克拉克瓷的魅力。

2012年,福建省政府确定漳州、泉州联合申请“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并将“南澳1号”古沉船中所发掘的克拉克瓷作为申遗主要载体。目前,平和县正在规划洞口陂沟窑的发掘重建,将充分利用克拉克瓷名扬中外的优势,以提供场地资源、原料入股等方式引进有资金、有实力的企业到平和县开发办厂,生产克拉克瓷及相关产品,重塑洞口陂沟窑的辉煌。同时,借助申遗工作在南胜镇、五寨乡建好克拉克瓷古窑址博物馆、陈列馆等,保护开发运用文化旅游资源。

漳州市平和县南胜镇的克拉克瓷文化产业园的克拉克瓷体验馆让人印象深刻。体验馆专门聘请了平和陶瓷厂的多名老瓷工,教授克拉克瓷制作技艺。同时,还从德化、景德镇等地引了一批美术工艺技师指导绘画。从和泥、拉胚、绘画、上釉到烧制,均有陶艺家全程给予悉心讲解和指导。游客既可以通过师生作品展示和馆内讲解,了解克拉克瓷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可以通过陶瓷艺术DIY体验等,充分感受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阿姆斯特丹的拍卖到日本划时代的展览,从“南澳1号”的发现到中国沉船带给世人的惊喜,400年的跨越,克拉克瓷并未消失,沉淀在南胜古窑中的这段辉煌历史,注定在“一带一路”中重新绽放它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