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 正文

寻找陈政墓

作者:林晓文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6-09-01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立于坟茔左侧的“陈将军墓碑记”记录了迁墓的因由

▲峰顶奇石,如举手加额的美猴王,又似头上顶着一只神龟。

▲烟霭迷蒙狮子峰

▲由峰顶朝下俯瞰,灵通山青云宾馆就在脚下

▲孤守峰顶的唐归德将军陈政之墓

素有“闽南第一山”之美誉的灵通山位于漳州市平和县西南部大溪镇境内,为亿万年前白垩纪形成的火山熔岩地貌,群峰突兀,景色秀美。山顶多险峻雄奇的擎天巨石,可供览胜者有五岩、七峰、十寺、十八景等主要景观,是一处集观光、朝圣、登山运动、避暑疗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遇上天气晴好之日,一些喜欢登高涉险者会攀上海拔1287米高的主峰擎天峰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相比之下,与擎天峰同列七峰之一的狮子峰则鲜有人涉足。

狮子峰位于诸峰东首,为灵通山七大峰之一,高约1100米,整座山头以岩石为主体,顶部朝东南向临空突起,如雄狮盘踞之势,故而得名“狮子岩”,又称“狮子峰”。顶南侧略开阔处,有一巨石环拥、杂草丛生的浅平凹地,其间隆起一座坟茔,占地不过数米方圆,与闽南山区散布的普通孤坟野冢并无二致。唯坟前立一墓碑,上书“唐归德将军陈政之墓”,于平凡之处透着几分神奇。

“唐归德将军陈政”就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父亲,对漳州文史稍有涉猎的人都知晓。陈政(616—677)字一民,号素轩,光州固始(今河南)人,唐初开漳将领之一,青年时随其父陈犊(字克耕)攻克临汾等郡,功拜玉钤卫翼府左郎,授归德将军。时逢泉州、潮州一带“蛮僚”啸乱,唐廷晋升陈政为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率府兵入闽平乱,屯垦云霄,置宅于火田村。唐仪凤二年(677年)四月,陈政病殁于军中,享年六十二岁,葬于今漳州市云霄县城西3公里处的将军山麓。今天的将军山亦因陈政墓而得名,经过历年修缮、扩建,已成为一个占地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缅怀开漳先贤。以上史实确凿无疑,却为何在地处偏远、山高坡陡的狮子峰头又出现一座毫不起眼的陈政墓呢?

带着这一疑问,我查阅了相关地方史志资料,在清道光版《平和县志》卷九“冢墓志”之“唐陈王墓”看到这样的记载:“陈将军元光父政,高宗初统兵戍闽,卒于漳。元光卜葬云霄,术者称兹山有王气,乃改葬大峰山以避之。”原来陈政殁后,陈元光最初在云霄将军山“卜葬”(择吉祥之地安葬)其父。然而新墓甫成,偶逢一风水先生游历至此,观将军山钟灵毓秀,颇有王者之气,以为是个攀附权贵的好时机,遂求见陈元光,言及归德将军葬于此地,其后代必出九五之尊,成就帝王大业。陈元光一片忠君之心天日可表,何曾有过君临天下的帝王野心?此时听闻风水先生之言反而心中不安,为避免唐皇生疑,忙奏章上疏,将其父遗骸挖出,改葬至百里之外的大峰山狮子峰顶,大峰山即今天的灵通山。依传统习俗而言,墓地风水讲究的是“前朝、后靠、左右抱”,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缺一不可,狮子峰顶终年寒风萧瑟,孤峰峭立无所倚靠,又哪来的王者之气可聚纳?选择此地葬父,可见陈元光效忠唐皇之心始终不渝。再则,此地可眺云霄近海,亦暗喻其父情系闽南山海、心忧众生疾苦之意。由于地处偏远,迁葬事毕,陈元光又在大峰山麓修筑巡逻台驻守将士,守护一方平安。

有上述史料为证,看来狮子峰头的陈政墓是真实无疑了。但我心头仍有疑问,既然此处陈政墓由云霄将军山迁葬而来,何以千百年来几近冷落荒芜,少有人前来凭吊缅怀,反倒是将军山仍香火鼎盛,凭吊者络绎不绝?而我在查阅史料过程中,又发现有些记载此陈政墓并非其遗骸真墓,充其量只是一座“衣冠冢”。事实果真如此吗?

详阅清道光版的《平和县志》,我又找到以下记载:“宋宣和五年(1123年),有佣者林机自泉郡来,请于县官曰:‘陈将军俗迁大峰山茔还葬云霄,有砖一坎在普贤院后,幸命五百工持去。’时人以为狂。已而,发坎果验;又于山前遥望举畚锸者数百人。即之,独机在耳。民各携酒食饷之,须臾罄空,未逾月役毕。有吴大成过云霄,见黄旗一带,鼓吹传响,自大峰山直趋旧茔。山下人趋视,则新坟已筑矣。寻访旧茔,藤萝交覆,然后知其为神迁葬也。”这些文字,详细描述了陈政遗骸由大峰山狮子峰“还葬云霄”的过程,并且带有“神迁葬”的神奇色彩。据此推断,或许当年陈政遗骸迁葬大峰山狮子岩是真实的,但最终还是在宋宣和五年再次迁回云霄的将军山了。此时距陈政病殁已有400余年,唐皇天下早已被更替了几个轮回,而归德将军“后代必出九五之尊”的预言,估计再也无人拿来当一回事了罢。也许是被陈元光的忠君之心所感动,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年)追封陈元光为“开漳主圣王”,绍兴二十年(1150年)又追封陈政为“祚昌开佑侯”。

有关狮子峰头修筑陈政墓的过程,在《平和县志》中还记录着这样的文字:“在大峰山者即狮子峰顶,相传乘潮进葬,葬毕潮退,人不能上。今峰顶尚有牡蛎壳、海沙云。”这是对陈政墓迁葬狮子峰头工程艰巨的一个注解。狮子峰险峻陡峭,常人空手攀登都颇为困难,更何况抬运笨重的棺椁上山?依此看来,“乘潮进葬,葬毕潮退”的解释似乎也便顺理成章。实际上关于狮子峰顶遗留有海边才能出现的牡蛎壳、海沙一事,在研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成因的文献中也能找到类似的记载。

历史的钟摆已经晃荡了1300多年,无论狮子峰头的陈政墓是真实存在过,或者只是一座衣冠冢,那座隆起的坟茔总是存在的。萋萋芳草遮不住岁月的年轮,归德将军开发闽南的赫赫功名,使其毫无例外地成为灵通山一道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也许当年驻守在大峰山麓的将士中就有不少陈氏家族后人,他们不忍心让归德将军独自孤守山头,纷纷就地解甲归田,在山下繁衍生息,与将军生死守望。如今灵通山周围诸多村落仍有众多陈姓子孙居住,他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逢年望山而祭先祖,令归德将军不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