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烟 云

作者:舒哲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5-09-25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看林语堂的照片要看年老时的:一袭长衫、手持烟斗,其容蔼如。看他一支烟衔在嘴里,想象烟云缓悠悠地从他口鼻中喷袅而出,氤氲中的神情如云仙般自在。再细看会发现他拿烟斗的姿势并不是标准的握式,只用一根手指不经意地托住——闲适。

闲适难得。普通人叼根香烟自以为怡情,其实只算闲的皮毛,沾不到闲的神情。闲适,得之内省者深,得之外骛者浅。内省是自家的事情,烟斗吸烟,吸快会烫手和嘴,吸慢则又会熄火,“不愠不火”的中道与做人做事一样,拿捏得好自然有品有格。再者,享用一斗烟丝,需四十分钟甚至更久,性情浮躁的人嫌没耐性。何况日常少不了还得照料烟丝、填装烟草、清理炭层、养护烟管,其间琐屑琐碎,心若难静,身易疲累,难免去闲愈远。闲适的涵养、涵养的闲适,林先生到底骗不了人。

林语堂吸烟始于何时,无从考证。但他对烟的颂扬从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主编《论语》时就开始了。他曾夸张说自己可在翻阅旧作时闻出哪一页尼古丁比较多。而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无疑是以英文写的《Moment in Peking》,书名中译一为“瞬息京华”一为“京华烟云”。我同许多读者一样偏爱后者:或许内含一“烟”字,更契合林先生创作上的“烟士披里纯”(inspiration灵感)。

一溜烟,林语堂先生去世于今三十九年了;十月在望,他的一百二十年诞辰转眼将至。带着景仰之情,闽南日报“视觉漳州”团队近日去了趟平和,拜访林语堂故居。去故居的路上,坂仔的山入眼青,花溪的水牵思情。晚年林先生按闽南话语音写了一首五言诗,开头几句说“乡情宰样好,让我说给你。民风还淳厚,原来是按尼。”写诗要灵感,灵感源于感情,行摄何尝不是?有感情,享受着这种“烟士披里纯”,不必催,这个视觉版面自然感应而生。

林语堂儿时常在花溪捡拾石子,十岁他从故居数十米外上船,又沿着这条水前往鼓浪屿读书。“视觉漳州”团队以视觉的画面致敬语堂、追溯语堂正是从花溪启始,希望他们下来还会有新的灵感、新的画面,一如林语堂持着烟斗缓悠悠地从口鼻吹袅出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