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视听节目> >正文

记忆“三角坪”

作者:作者:曾凡章 来源: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5年03月11日
编辑:曾建和 点击数: 字号:

视频简介

朗诵:雁和鸣

大凡在闽南平和小溪老街长大的人来说,三角坪,一定是注定不能忘记的。更不用说,几乎是贴着三角坪长大的我,充满着太多太多复杂的情感。

三角坪,位于小溪老城区中心,是老县城商贸中心。放在五十年前,对平和县城来说,其重要性不亚于莫斯科“红场”,是平和的“天安门广场”。

县城由琯溪、花溪交会,分割成新旧二城区,东面新城区为县政府区,是办公、医院、银行等所在地,城南、城西是老城区,是商业、贸易、居住聚集地。

三角坪,位于老城区。以三角坪为圆心,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辐射四条街道。分别是东向中东街(旧称十八间),西向中西街(旧名府前街),南向民主街,北向九一七街(也叫解南街),我家就在九一七街中段。整个老城街道都是建筑于解放前,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属于闽南地区常见的典型的“骑楼”,楼下开店铺,楼上住人。以前,骑楼下的通道畅通无阻,不管刮风下雨,走在通道里,从街头到街尾,都晒不到太阳、淋不到雨的。

每逢“墟日”,这四条老街,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买卖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四条老街,经营货物各有特色:中东、中西街分别是五金日杂、农副产品;民主街为柴米油盐;九一七街是百货衣布鞋……

从小时候记事起,每当赶墟日,从早上天刚蒙蒙亮,人们就开始聚集,直到下午三、四时“散墟”,人气才会渐渐散去。许多有经验的买货人,都等到快要散墟时才去买货物,这时的物品价格最便宜。因为很多乡下人都急着回家,许多东西给钱就卖的。当然,那时钱大,猪肉一斤七角六分。一月工资18元可以养活一家四口人。

“文革”初期,三角坪,每天都是锣鼓喧天、红旗招展,风起云涌,是各路红卫兵、造反派游行、示威、宣传、辩论的必争之地,也是抓批、斗争“走资派”、“牛鬼蛇神、地富反坏右”齐聚之地。真是“口号震天响,传单满天飞”。

那时,三角坪,每天都上演着一出出人间悲喜剧,而小小的“红小兵”观众的我们,不识人间烟火,嘻戏、打闹、追逐着,穿行在大人身影之间,穿行在批斗队伍中间,没有老师、家长的喝责,自由自在,快活得很。

那时,三角坪,在视觉中,俨然要比今天宽广、雄伟许多,每天上下学都走在老街上,穿行于三角坪,神气得很。俨然不象今天这么冷清、萧条、静俏俏;街道也不像现在这么狭小,坑坑洼洼的,坎坷难行。因为交通不便,现在许多人家都搬出老街了,只剩下年老街坊,老邻居,不离不弃,陪伴左右。

现在,偶尔回老街的家,从三角坪穿过,真不忍心细看,街道两旁的许多房子年老失修,东歪西倒,一幅残破样,令人心酸。这就是伴我成长、熟悉的“红场”吗?这是我曾经无比喜爱、记忆中的“天安门广场”吗?

是的,这依然是我朝思暮想,梦中常呓语的地方。虽然,老街时过境迁,岁月流年,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依然是我日夜想念的故乡,是很多人心灵的故乡。

虽然,三角坪,不可避免地走进历史,走向颓势,但对我而言,也许不只有我,它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象征、情感慰藉,是记忆的纽带、岁月的见证。

正如歌声所唱的那样:

“有多少花开花落,

阴晴圆缺,

依然想你当初笑脸。

你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珍藏在我心间。

如今时过境迁

沧海桑田,

你早已改变当初的容颜,

但我永远怀念你,

陪我走过的每一天……”

…………

…………2014/7/31/于平和小溪。

[err:标签'评论标签'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