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视听节目> >正文

隐藏在四角楼的慈善光辉

作者:罗龙海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5年02月01日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视频简介

《隐藏在四角楼的慈善光辉》

——长乐乡建三村下汗四角土楼的神奇传说

(总时长:18分20秒)

平和县长乐乡建三村位于闽南的崇山峻岭之中,这里有逶迤绵延的青山,有清澈流淌的溪水,生态风光,美不胜收。

紧靠着秀秀线公路旁的下汗自然村,周边群山环抱,一条山泉水从村后的大山流下来,沿着小水沟一直流到村口时,被一排竹林挡住径直的流向,转向西流。

这里茂林修竹,鸟鸣幽幽,苍松翠柏,绿色掩映,当地朱氏先祖建造的四角楼,就矗立在这一派令人迷醉的田园风光之中,村子西边的山脚下。这里曾经是革命的红土地,与平和革命暴动纪念碑、纪念馆和福塘太极村相距均约为三公里。

1.四角土楼现状(时长:2分29秒)

四角楼为二层土木结构,长、宽约20米,外观黑黢黢的,像一位饱经沧桑的、从历史的烟火中走来的老者。一条小水沟绕过楼前,沟沿用石头衬砌,长满杂草。正对着四角楼大门处的水沟边,有一眼古老的水井。

四角楼有它的名字,叫福善楼,两边对联是:福缘自是行仁广,善果由来积德深。左右两扇大门上写有“龙飞,凤舞”。当然,这些字在上世纪的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毁损,有待恢复。

四角楼右侧外墙有一处漏雨痕迹,其它都保存完好。当地朱氏乡亲介绍说,祖上之所以把楼盖成四方的,一是当时场地限制,为了盖楼,推掉半座山,还改变了小山沟的流向,二是四四方方寓示后人要方方正正做人。

四角楼内散放着废弃的木制谷仓、石磨、石臼,天井用片石铺就。上厅、下厅廊间左右各两间房间,一架木梯连接上下两层楼,楼上廊道可以通行。楼上楼下相应对称布置廊间和房间,共8个廊间、16间房间。

四角楼坐西向东,清晨初升的太阳可以穿过正大门顶上的迎客窗,再穿过二层走廊的木栅窗,照进土楼的正厅中央。这是这座土楼为人所啧啧称奇之处!

方方正正的福善楼,因其四方的形状,而被人更多地称为四角楼,福善二字反而少有人知道。然而,100多年来,深山中的朱氏乡亲,一直口口相传着隐藏在四角楼的慈善故事。

2.四角土楼的神奇故事之一:做灶头(时长:4分30秒)

翻看朱氏族谱,楼主人名叫朱庭秋,生于道光庚戌年(1850年)10月14日,平和朱氏第十七世,家中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朱庭秋本是九峰澄溪人,自幼被下汗朱氏先祖抱养。长大后,朱庭秋学做挑夫,挑着本地的白土洋(白色土布)到九峰,在九峰染成绿布后,再挑往广东嘉应(今梅州)一带售卖,然后用卖布的钱在当地买红麯,挑回漳州平和等地出售,以此谋生,常年奔波在路上,十分辛苦。广东嘉应、兴宁有出名的地理(风水)先生,能够帮人看风水、算命、择日,因此,长乐、九峰等地乡亲经常会委托朱庭秋,把生辰八字送到兴宁给算命先生,再把卜算结果带回,由此广结人缘。

树大分枝。后来兄弟仨分家,因朱庭秋排行老大,父亲叮嘱他要自力更生,所以没有分到祖上的丁点田产和山地,只有老屋一间。朱庭秋听从了,就在老屋建造灶头,准备自立开伙。做灶头在当地民间风俗中是个大事,朱庭秋专门到兴宁的风水先生那儿算了个良辰吉日,当时福塘的亲房朱秀才也委托他找个建新房的日子,结果风水先生给了他们俩同一个日子。朱庭秋因为是老客户、老朋友,只要十二两卜银,朱秀才的则要一百二十两。朱庭秋不放心,把自己的日课拿给九峰的先生互核,结果,九峰的先生说这是一个“绝烟日、三煞时”,不可用。朱庭秋就把这个日课交给自己的大儿子,星夜兼程赶到兴宁去问个详细,那个老先生说:“你担心这个绝烟日,三煞时对不对?不用怕,我是看在老朋友的份上,才专门给你挑的20年才有一次的好日子,能赶上这个机会,这是你的福气,而且这个“三煞”煞外不煞内,看似大坏,实为大利,请放心!”

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朱庭秋开工做灶头,天亮时刚把新灶垒好,他老婆也刚好把井水挑满水缸,这时朱庭秋的二弟因为分家等琐事未了,气冲冲跑进来与朱庭秋理论,一句话不和,拿起砖头打破水缸,整个灶间一下子泡在水中。朱庭秋的老婆看见这个情景,大声叫唤到:“做大水了,发大财了!”作为一个农村妇女,何来这样的好心性呢?原来,她也是抱养的童养媳,姓曾,本家在九峰上街尾三十六坎坎头,自小与朱庭秋相处,目睹了丈夫的艰辛,早已经是心气相通,是个贤内助,才不与二叔的冲动举止计较。

灶间泡水了,一时无法生火做饭,说来也巧,就在他夫妻俩等待水干时,同村一个村民前来找朱庭秋,说是下厝的一个老人过世,今天出殡,叫大家人一起去帮忙。按照农村人的习惯,刚做灶头这样的大事,一般是不接触丧事的,但是,当时的下汗村总共才七户人家,所有红白喜事都要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吃饭当然也是在事主那边吃,这样朱庭秋一家就不必生火做饭了。这时朱庭秋想起了风水先生“绝烟日”、“煞外不煞内”的交代,心中不禁暗暗称奇!自此以后,朱庭秋不管家搬到哪里,每逢大年三十、初一,都要叫家人到这个老灶头吃两天的饭。

要说这个故事奇妙的话,更要说说的是朱庭秋发财后盖四角楼那个故事。

3.四角土楼的神奇故事之二:锦囊(时长:3分57秒)

却说朱庭秋苦心经营,老婆勤俭持家,到老年积累了相当的财富,相中村子西边一处风水宝地,要盖一座四角楼,为此,动用大量的人力推掉半座山,又改变了山沟水的流向。为了盖这座楼,他花了360两白银向兴宁的风水先生要了一个吉日良辰,可是,风水先生给了他一个难题:选中的日子有月有日却没有明确的时辰,时辰用一个锦囊包着,说是要放五星石时才能打开。

风水先生定下的日子到了,搬地基等前期工作都好了,就等着放五星石了,朱庭秋拆开锦囊,只见上面写着“头戴斗,脚踏狗,鬼子运财,文曲星到。”意思是必须看到这样的情景才能安放五星石。按照农村的习惯,安放五星石是盖房子的最关键时刻,与主人今后的家居兴旺与否息息相关。朱庭秋看呆了眼:“头戴斗,脚踏狗”是什么意思呢?鬼子运财只是听说而已,哪能在现实中看到呢?他们村是个偏僻的小山村,哪有文曲星会来呢?

从上午到下午,从下午到黄昏,朱庭秋一筹莫展,着急不安。工人们等在一边抽烟喝茶,等着主人发话。到天黑了,朱庭秋交代点燃十二把松香火把,在新房子工地上继续等待奇迹的出现。时间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的过去,眼看着交子时了,奇迹真的出现了。黑夜中,一行人向他的工地走来,为首的是朱庭秋的亲房、福塘南山的朱秀才,他带着两个下人挑着谷子出现在松香火光中,因为天下着小雨,朱秀才把收田租用的谷斗倒扣在头上,刚见到朱庭秋时没注意脚下,一脚踩到暗影中的一条家狗。朱庭秋与朱秀才一打完招呼,头脑中闪电般闪过“头戴斗,脚踏狗,鬼子运财,文曲星到”的锦囊妙语:刚才朱秀才不正是“头戴斗,脚踏狗”,他的下人挑着谷子在半夜时分出现不正是“鬼子运财”,朱秀才本身不就是文曲星么?!一想到这里,朱庭秋赶忙叫工人安放五星石。四角楼盖好后,已是国民政府年代,时任平和县县长朱念祖的亲自题写了门联,就是上面说过的那副对联。为什么县长会给朱庭秋的新房子题写对联呢,且待后话分解。

世间怎么会有巧合的事情?但是偏偏让朱庭秋遇上了。原来朱秀才当天到长乐乡陂头角、林下村、芦坑一带收取秀才粮(田租),原计划夜宿芦坑,但是苦于蚊虫叮咬,半夜叫醒下人,说是要到邻近的下汗亲房过夜,途中恰逢天下小雨,就用谷斗遮雨,于是就有了朱庭秋见到的令人兴奋的一幕。朱秀才一听说朱庭秋要盖新楼,也很高兴,大声说:“好好好,亲房盖新房,松香火这么亮,会兴旺!”

果然,四角楼落成后,朱庭秋的子孙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这里暂且不说朱庭秋盖新房一事,只说他为什么会发财,是什么样的机缘促成了朱庭秋的发财梦想?!

4.四角土楼的神奇故事之三:一筒白银(时长:1分49秒)

话说朱庭秋兄弟分家之后,五子二女先后出世,生活所迫,朱庭秋更加勤恳。有一次,朱庭秋带着大儿子到了兴宁县的老掌柜那儿,老掌柜有三家的红麯店面,那天从各地来的商户特别多,忙的是团团转,结果有一个商户在结算银两时,把一整筒白银放在朱氏父子面前的红麯缸沿上,老掌柜一时不注意,忘了收取归柜,当时朱氏父子要是把银子拿走,老掌柜也不会发觉,但是朱庭秋没有这样做,而是一直代管着那筒白银,一直到商户散尽,朱氏父子才上前跟老朋友打招呼,同时告诉他忘记收取的那一筒白银的事情,结果掌柜的非常感动,交谈中了解到朱庭秋为此等待了半天时间,已经耽误了回家的路程,就说:“朱老兄弟呀,你这个福建平和的福佬人值得人信任,你年纪也大了,整天在路上跑太辛苦,以后你只要雇别人来进货,凭你的纸条来就可以,一季度或者一年再结算一次都可以,货卖好了再来结算也行!”就这样,朱庭秋因为诚信老实,得到了广东兴宁大商户的信任,可以无本经营,还取得了福建漳州等地的红麯经营代理权,生意由此越做越大。生意兴盛时,朱庭秋的声誉和影响力盖过时为县城的九峰人,九峰每三年结一次彩楼,只有朱庭秋到场后才能开始举行庆祝活动。

5.朱庭秋的慈善义举(时长:2分19秒)

朱庭秋一辈子在路上跑,对道路交通的困难深有体会,特别是下雨天挑着沉重的货物行走在泥泞陡峭的山路上时,因此,当他做红麯生意有了积蓄之后,不是像当时许多的生意人那样娶个三妻四妾,而是开始做慈善事业,为周边的乡村铺设石板路,尤其是四角楼盖好以后,更是热心于建设石板路,路程涉及福建和广东两个省份,而且每一条路都造一个凉亭。据朱氏后人估算,朱庭秋的慈善行为、所铺的石板路有8条,以下汗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大约长达30公里。有记载的情况如下:

长乐下汗至九峰眉山2.5公里;长乐下汗至秀峰村尾2.5公里;秀峰米筒下至坪洄4.5公里;长乐井下坑至大窠凹4公里;长乐山顶坪至广东大埔寨子2公里;秀峰福塘至双塘至乌子头至新圩:10公里(两条路连成一条);崎岭五斗至霞寨石晶宫:6公里。

正是由于朱庭秋热心慈善和公益事业,在许多山路陡峭的路段铺设石板路,为老百姓和赶路人提供方便,做了大量的好事,所以在他的人生晚期(国民政府时期),才会谋得了官章史臣之职(今政协官职),他的四角楼才会有了当时的县长朱念祖的亲笔题词。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的峥嵘岁月里,老一辈革命家朱德、朱积垒、张鼎丞、王直、熊兆仁等都走过这些石板路。这些石板路有的到现在还在,有的则因为解放后修大路改掉了。1982年崎岭乌子头群众要修公路,要拆掉凉亭,还专程到下汗村来征询朱庭秋的后代子孙,以示尊重。

除了铺设石板路之外,朱庭秋还热心本村的私塾教育,在四角楼旁边建造一座小的四角楼作为学堂,从福塘聘请私塾先生,免费为建三、下汗、芦坑等周边村子的孩子提供读书的机会,一些特别穷的孩子还可以免费在学堂吃、住。

朱庭秋所在的下汗村,村子入口不大,常年大风吹刮进来,对农作物造成不小的毁坏,因此,朱庭秋让五个儿子在村口每人栽种一簇的麻竹,五簇麻竹连成一排,既可以阻挡、削弱风力,又提升村口水位,对全村的风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改变。

朱庭秋热心慈善、公益事业,还有一处体现,就是村口一直到建南村交界处的水沟,原来水沟没有用石头衬砌沟沿,泥土经常崩坍阻塞,农田用水很不方便,朱庭秋就出钱叫人在村口建一道石陂,沿沟渠衬砌石头,长达一公里。此善举很好的解决了水沟的泥土崩坍阻塞问题,使一年四季水流畅通,极大方便了下汗与建南两村的农田用水。

1930年,朱庭秋做八十大寿,请一台戏班唱戏,结果在看戏时受了风寒病倒,一病一个多月,不治去世。出殡当日,前来送葬的外客就有300多人,许多地方的人抬着全猪前来祭拜,对他老人家生前的慈善义举感恩戴德。因为是看戏致病、直至过世,所以,下汗村此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做戏的民俗。在朱氏族谱中可以看到,朱庭秋的谥号“直哉”,这该是后人对他最高也最简洁的评价!

[err:标签'评论标签'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