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经验交流 > 正文

平和县委组织部: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严国梁 石艺军 黄英龙 张志彬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4-01-02
编辑:彭昱 点击数: 字号: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建工作新形势的不断调整,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层群众普遍自主意识增强、对服务要求提高、需求多样化等,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与时俱进,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务上,强化服务职能,切实改进服务群众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这为我们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如何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成为当前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对此,平和县委组织部坚持从实际出发,紧密围绕“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深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服务载体,丰富服务群众的形式,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为实现经济工作稳中求进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我县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1、从创设服务载体入手,延伸党建工作链条。一是探索“四会一体”村民自治模式,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在全县各村普遍成立由各村民小组长组成的村代表议事会,主要负责参政议政、参与决策;成立由55岁以上的老党员组成的老党员参事会,主要负责乡贤交友拓展、协调党群关系;成立由威望高、能力强、办事公道的党员骨干、致富能手组成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负责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建立由村民直选产生的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各项农村事务进行全程监督,形成了以村党支部统筹领导为核心、村委会民主自治为中心、议事会科学议事为先导、理事会科学理事为纽带、参事会科学参事为辅助、监委会科学监事为制约的“四会一体”联动式组织网络。通过引导各村按照民意调查“提”事、征询意见“谋”事、公开透明“亮”事、回访调查“审”事、村民表决“定”事、全程监督“评”事等六个规定环节规范办理村级事务,形成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四会”组织互联、互补、互动,首尾相衔、一体运作的运行体系,大大提高了村务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党员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打造党员培训服务帮扶体系。以县级党员服务中心为龙头,综合相关部门各类技能培训目标任务,在培训内容、时间、方式、师资、场所和参训人员上进行有效整合;以乡镇党员轮训课堂为阵地,延伸建立5个党员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将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县人民法院农民工维权调解指导中心与县党员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合并,整合服务资源,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劳务代理、维权保障等服务。通过打造“一体化”培训链、“一站式”服务链、“一条龙”帮扶链,延伸了以党员带群众、创业带就业的“党建链条”。三年来,县服务中心扶持党员创业项目83个,发放贴息贷款700多万元,帮助52名党员成功创业,带动2600多名群众就业。三是推行“1331流动党员服务机制,提高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水平。针对全县外出人口13万人、流动党员1756名,分别占人口总数22%和党员总数的13.5%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推行“1331外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即成立一个党工委,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和党员创业就业三个服务中心(),通过创设三个管理服务中心()联手建立流动党员“联络”服务平台、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联手构建流动党员双向“联合”管理格局、县乡村党组织联手建立流动党员“联动”服务网络“三联”载体,以及开辟一个党建网站,有效地提高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水平。目前,已建立了县委驻厦门工委,并以在厦平和籍企业家创办的“两新”组织为依托建立了6个驻外党支部,驻广州、深圳等地党工委也正在加紧筹建,有效延伸了党建工作手臂,拓宽了党组织的服务覆盖面。

2、从增强服务能力入手,创新教育培训模式。积极在创新教育培养模式上下工夫,深入开展“微型党课+技能培训”活动,通过思想引导、素质提高、农技帮扶等方式,在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提升党组织服务党员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整合全县培训资源,建立以县委党校教师以及每年一度县“十佳微型党课”获奖授课人员、县直涉农部门理论水平高、有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党员组成的“微型党课”宣讲队伍,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师资队伍组成“讲师团”,采取“微型党课+技能培训”模式,深入开展“微型党课”进百村活动。三年来,通过“微型党课”授课比赛,从优秀授课选手和党校教师中筛选了20名十八大精神宣讲员,20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宣讲员等,为开展宣讲活动提供了师资资源。二是在培训课程设置方面。县委组织部将每年度县“十佳微型党课”和“优秀微型党课”编入次年“菜单”,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供农村基层党员群众“点单”。“菜单”里既有讲党史、讲党章、讲政策、讲法律、讲道德、讲文化、讲作风、讲生态等丰富生动党课,并能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灵活选送搭配“辅菜”蜜柚、茶叶、蔬菜关键生产季节管理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内容农村实用技术,以“微型党课+技能培训”模式,把集中办班转变为灵活送课下乡,极大满足了农村党员群众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效帮助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学习新理论、增长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三是在培训效能转化方面。紧贴当前中心任务和农村工作实际情况选题。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迅速开展以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题的全县第二届“微型党课”授课比赛,针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和新党章新内容进行学习宣讲,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掀起学习宣讲十八大精神热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展开之际,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及早开展以宣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为主题的第三届“微型党课”授课擂台赛,带动全县第三届“微型党课”授课比赛形成热潮,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不断拓展党员教育的覆盖面;2012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对农村党员突出党性教育主题,开设《重温入党誓词、再学党章、做合格党员》的专题,助力村级组织和谐换届;对涉及征地拆迁重大项目的村,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大局意识教育时,选取《门口前的大项目,咱要“顾条条”》、《农村党员必须树立大局意识》等专题,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对矛盾问题多、越级上访的村,在组织“送党课”时,选取《党员不能参与群体性上访》、《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专题,以此增强党员纪律观念。由于这些专题选题精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授课的党校教师采用闽南方言授课,偶尔还穿插互动和视频资料,精彩易懂,使党员群众受教育,取得很好的实效。

3、从提升服务效能入手,完善考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考评机制。为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平和县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县直机关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考评细则》、《乡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量化考评细则》等一系列文件,对各基层党组织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在年初党建和组织工作会议上,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目标。二是强化干部考评管理。探索推广“2332镇村干部考评管理工作机制,即考评对象区分镇级和村级“两个层面”,考评体系突出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公正性“三个注重”,考评方式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三个结合”,考评结果落实物质奖励、政治待遇“两个对接”,推动全县镇村干部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效能显著增强,队伍形象更加优化、管理更趋规范,服务更加到位。三是切实提高服务效能。各领域党组织按照县委关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相关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本系统、本部门工作实际开展工作,切实提高服务效能。在机关党建中,突出“四抓四确保”,即抓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抓宣传发动,确保凝聚共识;抓试点先行,确保示范带动;抓督查指导,确保有效推进,认真推进“1263党建机制建设,做到典型示范,以点带面,进一步引导了县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找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促进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履职,有效提升了机关效能。如县行政服务中心以开展“建满意窗口、展文明风采”为主题活动,以“党员先锋岗”、“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等为争先创优平台,致力把中心打造成“服务发展的新型平台、政府便民的重要窗口”。在农村,推行“五比五促”(比党建、促活力,比项目、促发展,比计生、促提高,比稳定、促和谐,比收支、促廉政),通过把党务村务定期在乡镇集中公开、对比,从而激发各个村组织争先创优的活力;以“千企联千村,共建新农村”活动为载体,发挥农村党组织的牵头协调作用,在龙头企业与其所在村或基地所在村之间,建立经常性、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优化双方信息、技术、管理、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实现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有效对接,完善农村各项产业生产、营销链条,达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的。

二、我县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成效

1、推动了科学发展。服务型党组织,其核心与精髓是“服务”。近年来,平和县不断转变和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能力,为促进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经济实力明显提高、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城乡建设协调并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协调并进,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第一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创建法治县先进单位、全国平安建设先行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县、新兴旅游县、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省级水土流失治理先进县、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省级科普先进县、省级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2、促进了社会稳定。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措施。平和县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围绕创建平安平和,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开展“错时预约”服务,推广“党员专业服务工作室”的经验做法,主动回应群众所思所盼,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保障了社会的安定稳定。平和县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3年居全省各县(市、区)前10名。

3、密切了党群关系。平和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突出“服务”核心,变管理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转变了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形成了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良好氛围,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扬。2012年以来,全县共有34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34个基层单位,县直92个部门联系80个基层单位联促帮带,1632名干部联系1632户困难户结对帮扶,累计到基层调研31725天,了解民情和意见建议1836条,化解矛盾829个,落实帮扶资金293万元,在服务中搭建起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三、经验启示

1、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是保证。要抓好责任落实。要把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如平和县结合开展述职述廉、乡镇党委书记向县委专项述职等活动,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抓好协调配合。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牵头抓总的工作,全县各部门都承担着重要任务。平和县委组织部在整个活动创建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搞好协调推动,引导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主动承担工作,形成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强大合力,强化组织保证。要抓好工作推动。县委要出台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相关指导意见,引导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明确本单位、本部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有序有力地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2、辩证施治、分类指导是关键。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坚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平和县按照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对全县基层党组织实行分类定位、科学评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党员实际,积极搭建平台,创新活动载体,激励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如在农村,推行党支部领导下的“四会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纠正以往村级事务村级班子说了算,村民群众“被代表”、“被同意”现象突出的问题,通过“四会”组织吸纳多元力量自愿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在机关,开展与村容整洁村、环境卫生整治村共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共建和谐文明村活动,实施服务重点项目、干部培养选拔“一线工程”,发挥机关党员在优化环境、加快发展、促进和谐中的表率作用;在新兴领域,加大“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和党建规范化建设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在社会领域,按照城乡互动、区域联动的要求,推行村企共建、村居联合、部门联建等模式,统筹推进社会各领域的党建工作,形成上下互动、横向贯通、区域联动、齐抓共管的服务体系。

3、突出重点、发挥作用是根本。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把握好“服务型”的内在要求,找准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当前,个别地方基层组织建设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不知为了谁,党员干部下乡群众不知你是谁,等等。究其根源就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动摇。对此,平和县抓住了党员教育培训这个重点,通过开展微型党课授课比赛、党员轮训等活动,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十八大报告、群众观点等,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高思想水平和理论素养,使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入脑入心,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