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历史典故 > 正文

两张照片瞭开一百四十年前平和坂仔礼拜堂的面纱

作者:林慕理 来源:在福州的平和人 时间:2014-01-21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1874年至1878年,当时前来平和传道的美国基督教徒卢玖伯会同本地八九十名教徒,向坂仔富商募捐白银两千余两,购买了位于坂仔镇宝南村的1.5亩土地,并建造小礼拜堂、牧师楼、小阁楼(后来林语堂出生地)等建筑物。1880年,林语堂之父林至诚被派到坂仔主持基督教会工作。在林至诚的主持下,坂仔教会蓬勃发展,原先的小礼拜堂已容纳不下日渐增加的教徒。于是林至诚会同教徒又向富商募捐了数千两白银,并在美国范礼文牧师的大力资助下新购买2.3亩土地,增建了具有西洋风格的大礼拜堂、圣恩楼等,形成最终的规模。,当年教堂落成之后,由同为教徒的美国人范礼文博士捐献一口大钟,大钟由生铁铸成,重400多斤,声音可传5公里之外。作为林语堂笔下梦牵萦绕故乡坂仔,教堂里的这口大钟无疑是见证物之一。

         1972年和1977年,坂仔礼拜堂历经了两次拆除,当时被拆掉的墙土及断砖破瓦片被全部倾倒在花溪里,大料木材及长石板被运到别处建造校舍,而大礼拜堂的进口钢材则运到了坂仔农械厂进行切割用以制作农机械。礼拜堂前的大钟在上世纪“大跃进”时期险被送去炼钢。不过由于质量上乘,当时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也才敲掉钟缘的一小块,(如下图)至此这座存世近百年的大礼拜堂从世间彻底消失了。而那口英制大钟现在吊在1993年由苏子卿博士与美籍华人苏协民捐资在坂仔镇广成西路新建礼拜堂的楼顶上。大钟在暖阳的映射下,泛出土红的古铜色。轻轻拉动绳子钟声悠扬,似在诉说一段繁华往事。

  2013年3月27日《闽南日报》曾以题《一沓图纸 还原坂仔林语堂故居旧貌》一文报道原平和县政协委员林土明,1970年“听闻礼拜堂即将被拆掉的消息”对他来说“这座教堂浓缩了童年时代的美好记忆,这么好的建筑为什么就要被拆掉呢?”林土明心里很难过却又无能为力。于是林土明抢在礼拜堂还未被拆之前,把所有建筑物的平面图、正视图、侧视图统统画了下来。“当时我都是趁着大清早或傍晚无人之际,拿着3米长的竹竿以及一本大本子来教堂丈量绘画的,整整花了7天的工夫才算大功告成。”画完之后,林土明反复向自己的父亲询问教堂的建筑史,并找到林长庚、赖桂英等曾经在教堂入教读书的老人请教。几经修改之后,林土明将这些稿纸封存起来“直到2013年林语堂逝世36周年的日子里才又翻找出来(如下图)。

          今年4月17日是平和坂圾礼拜堂建堂140周年,坂仔礼拜堂向外界征集有关史料,在福州的平和人林先生多次到福建省档案馆、福建神学院等处收集有关资料,其中发现多幅有关照片,的其中有二幅是一百多年前拍摄的原坂仔礼拜堂的照片,经与林土明先生所画的图纸对照完全吻合,在厦门大学任外教的美国人白克瑞博士也送来更清晰同样的二幅照片(下图),至此一百四十年历史的坂仔礼拜堂再次了瞭开她的靣纱重现人问,也为正在建设的平和林语堂文化园供宝贵的影相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