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热点关注 > 正文

关于平和县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的研究

作者:周国林 来源:平和网 时间:2013-10-14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加快县域工业发展,离不开工业园发展战略这一关键。它不仅是产业集聚地,更是拉动一方经济腾飞最强劲的“增长极”。近年来,平和县以超越姿态、拼闯的干劲全力推进生态工贸大县进程,实施“一区多园”工业发展战略,形成以官九线为主轴,县工业园区和文峰镇、山格镇、小溪镇沿线两侧工业集中区为板块“一区多园”工业态势。去年,平和县又以更大的魄力,在山格镇启动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以建成“省科技产业示范园区”为目标,着力打造平和工业发展的新增长极,必将给平和“一区多园”工业发展格局增添新动力。
        县委提出加快科技产业园建设战略部署,这无疑是走活工业发展“一盘棋”的高招。为此,必须立足县情,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突出“一区多园”建设这一关键,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完善基础设施,出台引资优惠政策,创新体制机制,为引办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高附加值科技产业项目创造条件,使之成为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助推器”。
        一要审时度势,创新理念,切实增强建设“一区多园”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是认清发展形势。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县域经济竞争更为激烈,给园区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明确园区做不大、做不强,工业难发展;工业不发展,税收难保障;没有税收,一切都是空的,民生难保障。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是我县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是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迈进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又富又美幸福平和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当做到“三个舍得”:舍得拿出优质地块,用于园区扩展空间布局;舍得投入,提升园区配套能力和改善园区周边环境;舍得放弃一般性项目,为园区优质项目延长产业链留足长远拓展空间。
        二是抢抓发展机遇。当前,我县园区发展面临诸多难得的机遇。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加快海西建设,扶持新兴产业发展,鼓励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尤其是国务院批准颁布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把以厦门为龙头、漳州为纵深的厦门湾发展区摆在突出位置,以及中央持续对苏区县给予国家级西部扶持优惠待遇的政策等等。这些政策措施为我县建设科技产业园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此,应当做到吃透政策,把握机遇,切实用好用活。千万不能丧失机遇,留下历史的遗憾!
        三是创新发展理念。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其中的产业定位、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还是技术创新、管理、服务等任何一方面内容,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不能只就园区论园区,只就工业论工业。要跳出工业看工业,跳出园区看园区,跳出项目看项目。建设园区,要树立“提升区域整体价值”的理念:第一谋划,第二策划,第三规划,第四计划。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理念,加强战略思维,培育世界眼光。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限制的,都要敢于探索,勇于尝试;凡是在别的地区行之有效的,都要有针对性地消化吸收和创新。为此,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到外地学习或选派挂职锻炼方式,使园区规划建设少走和不走弯路。
        二要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切实增强“一区多园”辐射力和竞争力
        一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建设科技产业园的有利契机,面向国家产业振兴计划,把握国家投资的重点和取向,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大产业带动战略。加大“一区三镇”的资源整合力度,形成“一区多园”工业发展格局。为此,应当聘请国内一流专业策划团队对我县“一区多园”进行把脉,对现有要素进行新的整合和开发,对产业、项目、投资作出新的布局。此外,要充分利用东东线的开通和沈海复线(平和段)投建的机遇,提前谋划新园区。在坂仔、南胜、安厚、大溪等地开辟新区,发挥比较优势,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成为平和工业发展的第二腹地。
        二是科学制定规划。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一区三镇”规划,使之成为布局合理,定位科学,具有特色的产业园区和有优势的产业集群。为此,应当做到规划先行,按照适度超前,又符合实际的原则,做好园区规划,确定至少20年不落后的目标,处理好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和规划的前瞻性、长效性的关系,特别是供电、供水、排污及园区环境等设施必须做到“一次规划、长远受益”。同时,园区规划要与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相结合,切实把园区建设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新城区。
        三是实施高标准建设。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开发,保证质量,加快建设,促进园区健康发展。当前正在实施科技产业园区,务必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形成后发优势。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参照外地先进高新园区建设,精心谋划、优化园区的软、硬环境,创造一流的开发环境。为此,应当确保进度的同时,要依托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规划性质高标准抓好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园区厂房建设,要适合科技产业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提升档次。此外,园区还应留足绿化空间,优化美化环境。
        三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切实增强“一区多园”引项争资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一是创新管理制度。制度先行,园区先行,园区内事,园区内办。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应着眼于适应园区发展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加快制度建设。为此,应当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实行“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对全县“一区多园”实施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实现各园区功能互补,统筹发展。“一区多园”模式后,各园区行政区划不变,隶属关系不变。但要建立县工业园区与“一区三镇”税收分享机制,在统一领导下,协调各方利益,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合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二是创新引资机构。应当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强化招商局动作机制,负责统筹、组织和协调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在机构设置上,实行一个产业、一套人马,做到每个产业都有机构、有人抓、有人管。在招商团队建设上,强化专门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县情和招商政策,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招商队伍,成为宣传推介平和的行家里手;在招商策略上,要瞄准世界产业新高地,以好项目、大项目为牵动,积极吸引投资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落户园区,带来一条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三是创新土地利用效率。坚持走节约、集约发展之路,力争让每地块都发挥最佳效益。一方面,应当推进土地清查和项目置换。对落户园区凡是具备开工、竣工条件、但在规定时间内未开工或未竣工的违约项目将分别给予调整、清退地块处理。凡圈而不用两年以上的闲置土地予以收回。另一方面,盘活工业利用价值不高地块资源,提高土地使用价值。此外,要加强对签约企业的考察,特别是重大项目有关人员负责把关,实地了解核实企业实力,防止出现新的“圈地”运动。
        四是创新准入机制。设立项目入园“门槛”,对项目的投资强度、容积率作出严格要求。在符合产业园区产业的前提下,对投资强度和产业税收作为企业入园条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园区投资强度和产业税收,把好准入关;对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全国100强企业、或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等重特大及优质项目,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政策支持。
        五是创新人才引进。园区建设和发展,最根本的要素是人。当前要尽快解决“一区三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可以考虑从县直机关中抽调优秀干部或对外招考录用等方法解决。并可定期或不定期选送人员到国家级优秀示范园区培训、学习。与此同时,要全力做好科技创业园人才引进这篇大文章,要瞄准高端人才,吸引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当客座教授,以假日专家的形式,服务园区创新发展。
四要突出要素,完善配套,切实增强“一区多园”的产业承载力和集聚力
        一是高度重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在“一区三镇”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是完善水、电、路、通讯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解决最基本的功能缺失问题。为此,“一区三镇”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下大力气,集中资源和资金,按照省级工业园区标准,努力完善园区软硬环境建设。科技产业园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应当在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的“九个通”方面下功夫,以此凸显比较优势。
        二是认真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经常性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银企座谈会、银企保对接会、金融产品推介会等,拉近企业与银行、融资性担保公司之间的关系,加深银企保间的了解,实现合作共赢。可对驻平和的金融机构每年支持地方工业发展信贷增量达到一定程度的予以奖励,提高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调整信贷结构的积极性,大力支持县域工业发展。
        三是积极改善用工条件。借鉴一些地区经验采取电视台免费播放用工信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享受保障性住房、发放生活补助等一系列措施,研究出台具体用工优惠政策,解决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此外,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和住宿条件;引导企业塑造企业文化,开展各种丰富多彩活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成就感。
        五要多方施策,优化环境,切实增强“一区多园”的保障水平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研究出台我县“一区多园”系列优惠政策。在用地优惠方面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方式,适当降低工业用地价格;在税收奖励方面,除享受国家、省、市有关老少边穷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外,合理确定落户园区每家企业的税收数额,超出部分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以先交后奖的方式,支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在费用减免上,对涉企的县级行政收费进行清理规范,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减免力度,统一标准,公开公示,杜绝人情收费行为发生。
        二是减少审批环节。尽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对现行项目审批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再梳理、再细化、再完善、再优化,该清理的就清理,该精简的就精简;积极推行网上审批,有条件实行网上审批,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答复;对特殊项目,应打破常规,灵活审批,按照从简、从快、从优的原则,实施“个案审批”,特事特办,允许先开工,后补办审批手续。
        三是落实优质服务。认真落实“一次性告知”。机关部门必须就本单位所承担的职责权限、审批事项、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等,向社会公开承诺;对企业报批过程中出现的手续不全、不符合法定要求等情况,必须当面提请,以书面的形式“一次性告知”。认真实行“一站式”服务。对一个部门审批的项目,尽量能在其服务窗口办结,做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出结果;同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所有部门,必须做到人进中心、公章进中心、值班领导进中心,所有手续进中心,真正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办结。认真实施“一次性帮扶”。建立发改、经贸、工商、国土、规划、建设、环保、消防、人防等涉企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由县领导牵头,一次性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建立重大项目服务协调机制。认真落实县政府关于服务重大项目报批工作的通知精神,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成立县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门服务协调工作班子,实行一套人马全程跟踪服务,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
         四是做好跟踪落实。加强对招商引资后续跟踪落实,定期对全县的招商引资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及时公布乡镇、县直部门项目签约落实情况,督促相关部门主动与项目业主进行沟通、联系,促进项目早日落户、开工、投产;对签约后不落实的,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五是强化监督考评。由县纠风办、效能办等部门组成专门的监督考评机构,对企业投诉和部门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减轻企业负担情况、办事效率等进行考核。并定期组织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部门开展评议。强化舆论监督。邀请县电视台记者,对某些违反效能建设的人和事进行公开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强化奖惩措施的落实。对在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企业发展中主动作为、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机关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并在干部选拔任用时给予优先考虑;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项目落实或企业建设发展的,严格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强化行政问责。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失信失诺等行为严惩不怠,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造成渎职的追究法律责任,决不姑息,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