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九峰镇 > 正文

老街碗粿

作者:黄水成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3-07-31
编辑:九峰宣委 点击数: 字号:

      

       行于九峰一条古意盎然的老街,乍遇久违的碗粿,一个中年妇女推着一辆三轮车沿街叫卖。长年叫卖的人都有一副好嗓子,碗——粿——,一碗普通碗粿经她们嗓子一叫,足足拖了八个节拍,像美声唱出来一样好听,顿时觉得这碗粿和这条古街一样韵味十足,大家不知不觉中向碗粿走去。

  卖碗粿很简单,把蒸好的碗粿放在笼子里,找块纱布盖上防尘,事先再备足勾好的芡,这样走一路卖一路,倒显示出传统生意的简单之理。而那天,我看到这简单生意却不冷落,连同我们老老少少十多人围着在她的碗粿摊,主人好一阵忙活。只见主人拿出一碗碗粿时,很麻利地一碗又一碗的碗粿送到客人面前,大家围站在街边吃成一道午后的风景。有对年轻人见主人忙不过来,干脆自己动手,学主人的样子,拿出碗粿用篾片顺碗沿一刮,横竖再划上几道,翻出一块在上面,舀入芡,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还有一位大妈要了一碗碗粿后,坐在老街的墙柱下全神贯注地吃起来,看她那专心致志的样子,把在场所有人的胃口都吊开了。

  碗粿是用碗蒸的米粿,呈米黄色,嫩嫩的,像果冻。这样一碗碗粿卖一块钱,便宜实惠又好吃。碗粿其实源于当地的一种米粿,按音译平和人叫它“浆磨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用米磨浆蒸成的米粿。细想起来,蒸米粿的程序很是简单,先把米浸透,和水一块放在石磨上磨成浆,然后上笼屉蒸熟即可。这米粿往往又加了木灰碱或食用碱,外加些盐,所以,也有人叫盐水粿,也有人叫蒸碱粿,平和秀峰、长乐、九峰一带客家话方言聚集区皆称盐水粿。碗粿、浆磨粿、或称米糕粿这些是闽南话方言的叫法。

  以前,只有过节才有粿吃。这种蒸米粿是一种最普通、最省力又最合大众口味的一种米粿,很受欢迎。乡下人过节往往会蒸一笼米粿,以示庆祝。我的家乡秀峰坪洄一带每逢“七月半”、“九月节(重阳节)”都会蒸一笼这样的盐水粿。乡下人过节有氛围,记得每到过节前两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了,头天晚上先把米淘好,放在桶里浸泡,次日,大家争先赶早去磨粿;那时,一个村庄只有个别人家有石磨,大家排起队来磨粿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一时间石磨响起悦耳咯吱声,石磨声声伴随欢声笑语,一个村庄的家长里短如磨缝里流出的米浆,喧腾但不飞溅,一个节日如一个平静水面激起的浪花,给平凡的岁月增添一份乐趣和记忆。

  磨好米浆后,就可以蒸米粿。记忆中,要先倒些许米浆在大锅里煮成米糊,再掺入整桶米浆中,用根竹枝不断地搅拌均匀,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容易使整笼米粿成型,更有韧劲。我们小孩们在搅浆搅得热乎的时候,这时大人往大锅支好粿架,放上粿笼,再往粿笼摊好粿巾,把拌好的粿浆倒进笼里,盖上笼床用大火蒸。这一大笼粿要蒸上好几个钟头,蒸熟后一般还要等它凉下来后,次日过节时才能开粿食用。在我们饥肠辘辘的童年,如何抵抗这眼前美食的诱惑,难保在大人不注意时会偷吃。那时过节蒸粿往往还要走亲戚,为保存一笼粿的品相完好,所以,每次大人都会想出折中办法,留下一些粿浆,用碗、盘先蒸熟一些让家人先解馋,我们客家人叫粿探,让一家先探探口味。多有意思的粿探,我想,碗粿最初的由来就是粿探的另一种叫法。

  然而,碗粿和大笼蒸的米粿在口感上还是略有区别,二者之间区别好比是嫩豆腐和老豆腐,碗粿往往很软,不成型,像嫩豆腐;而大笼蒸的米粿则比较绵实,有韧劲,香味更浓,像平和的大溪豆腐。整笼铺开,用根白线就可把它割成一块块,可以直接拿来蘸酱吃,也可以放锅里煮汤吃。但无论是碗粿还是整笼的盐水粿,它们本质上没大区别,碗粿更适合现买现吃,当点心一样便于叫卖。如今平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一些工地上,这样的碗粿卖得特别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