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人文典故> 历史典故 > 正文

震惊元顺帝的平和人李志甫(上)

作者:黄志耀 文/供图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3-06-21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李志甫化整为零带领精干人员进入现在的国强乡所在地的高坑境内。
  南胜城隍庙,南胜建县时所建造的城市保护神。
  李志甫出生地现在的平和县坂仔镇埔美村。

  生逢乱世被官欺

  心怀壮志苦读书

  李志甫(?-1340),又名李胜,生于南胜县(现在叫平和县)坂仔山边埔尾农家。李志甫出生时,正处于元朝中后期,由于元朝统治者长期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各地人民纷纷举起反民族高压政策的大旗。李志甫于1337年夏天,在南胜率先揭竿起义,呼唤要平等、要自由,烧毁县衙门直捣漳州府。这次起义震动了元朝最高统治者,元顺帝感叹着说,李志甫“既害深于八闽,又流毒于四省。” 

  这位震动全国的风云人物,历史记载他造反的事情很多,但他揭竿起义前的生活却鲜为人知,为了全面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笔者根据县志、文史记载以及民间传说,把他神秘的面纱慢慢揭开。

  话说一年中秋的晚上,在南胜坂仔山边埔尾自然村。当一轮月亮悄悄升起时,一户农家里,突然间传出来一阵婴儿啼哭声,声音是那么洪亮、清晰。这声音迅速震动着整个村子,很多乡亲都说李家又添丁了,纷纷前来祝贺。看着这么多乡亲,又看着刚刚走到人世间的儿子,李父那布满忧愁的面容,始终没有笑出来。良久,只听到一声“唉”的声音,这是李老汉的感叹声。祝贺的乡亲,看着郁闷的李老汉,顿时停止了欢乐的笑语。

  秋收过后,按道理说,生活是相对好过一点,但不,李老汉家里米缸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也许三四天后就断粮了。乡亲们都知道李老汉家今年粮食减收,但县衙不分青红皂白,不但不减税费,反而有增无减,致使李家生活雪上加霜。于是,大家就安慰着李老汉说:天没有绝人之路,车到山前必有路。

  第二天一大早,当灿烂阳光从广阔的地平线徐徐升起时,乡亲们有的拿来鸡蛋,有的拿来大米,李老汉感动得热泪盈眶。但俗话说,自己大腿会生肉才有用,靠别人支援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于是,李老汉起早摸黑上山开荒种地瓜,回家时,还不忘採一把野菜弥补家中粮食之不足。

  经过李老汉夫妻俩的打拼,李家虽然没有富裕起来,但还是顽强生存下来。

  光阴似箭,转眼间李志甫已经十岁。

  一天,县衙公差气势汹汹来到李志甫家里收税,李父小心翼翼对着公差说:“我们打下的粮食就这么多,一半交公,一半留着。”“不行,规定的数额一定要完成。”公差瞪起圆圆的眼睛,不容反驳说着。李父说:“那我们吃什么,粮食就这么多?”“你吃什么是你们的事,我们不管!”一位满脸胡子的矮个子说。之后四五个人就七手八脚把粮食全部拿走,李家眼巴巴看着刚刚收成的粮食被抢光,感到很无奈。幼小的李志甫看着蛮不讲理的官差,怒火中烧,从炉灶下拿出火夹,往一位公差就打过去。“狗强盗,不许抢我家东西!” 李志甫哭喊着。这位公差愤怒地抬起左脚就踢过来,李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过去抱起李志甫躲过残酷的一脚,说:“孩子不懂事,请官老爷不计小人过。”经过李父诚心诚意求情和说不尽的好话,官差才怀着喜悦的心情,带着还有余温的粮食,离开李家。这次官府抢走李志甫家中全部粮食,给幼小的李志甫心里留下了日后复仇的种子。

  转眼间过去三个春秋,第四年一开春,坂仔山边埔尾村庄,有一户人家请来了一位私塾老师教授弟子。李志甫十分好奇,经常跑去门外听课。一天,当李志甫刚到学堂门口,就被户主来暗访课堂时发现,遭到呵斥:“走开,人家在上课,你在这里凑什么热闹?”李志甫只好眼含泪水离开了学堂,虽然被骂,但他没有怨恨,因为他知道,老师是人家出钱请来的。

  这天晚上,李志甫惟妙惟肖学着老师讲课时的动作和表情给父母看时,家中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来访的就是李志甫所敬重的私塾老师。这位老师很慈善,他对李父说,小孩聪明可爱,一来听讲课时他就发现,但没有惊动他,而且还故意讲得大声一点,好让李志甫听得更清楚一些。原来这位老师善于看相,他认为李志甫是帝王相,他的天额饱满、下颚方圆,有着雄狮般的鼻子,而且眉清目秀。李父听到私塾老师赞扬的话后,心花怒放。他深情地看了李志甫一眼,对着私塾老师说:“我们能得到温饱就知足了,还敢想什么帝王相?”良久,私塾老师告别了李家,当走出门口时,老师回头一望,对着李志甫说:“你明天可以继续来听课,我已经答应东家少拿一部分工钱。”李志甫一听,感动得热泪盈眶,恨不得当场一跪。李志甫在老师的关怀下,终于进入私塾读书。经过几年学习,他学到不少东西,特别是老师经常讲的一些古代战争故事深深吸引着他,使他浮想联翩。

  却说又过去三年,私塾老师因为家中有事离开了学堂,李志甫不得不也辍学回家。半年后的一天中午,李志甫家中来了一位远房亲戚,这位亲戚住在南胜县衙附近的一个村庄。在闲聊中,李志甫得知九牙山上有着很多秘密,特别是听到曾经有一位仙人在此修炼多年,并在山上藏着“天书”的情节时,天生好奇的李志甫,盯着大眼睛望着这位亲戚,急切地询问着:“后来怎么样,这位仙人跑到哪里去?”“后来就升到天庭享福了!”这位亲戚瞧了李志甫一眼,看到李志甫天真的面容,微笑着说。“那天书呢?” 李志甫紧追着问。“天书藏在一个石洞里,据说有缘之人才能得到它!”远房亲戚对着可爱的李志甫说。“要是我能得到它,就不怕那些狗官,我们穷人也就不会再受欺负!” 李志甫自言自语说着。

  志甫上山寻“天书”

  集齐好汉苦练兵

  九牙山位于南胜县衙对面的一个高山上,是左右群山中最高的,山顶怪石林立,据说山里面有好多宝藏。道光版平和县志是这样记载:“众峰列峙,状如牙笏,故名。”

  一天早上,风和日丽。李志甫带着几个十六七岁的与自己差不多年龄的伙伴上山了。

  崎岖不平的山路,杂草丛生很难走。到了中午,他们才爬上山巅。小伙伴虽然气喘吁吁,但他们怀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家在奇山秀石的山峰上大喊着:“天书在哪里,快快出来见主人!”说着,小伙伴遥望四处,觉得心情开朗了很多。

  李志甫对着伙伴们说,这里虽然离县衙不远,但不会引起官府的太多注意,而我们在这里,对于官府的动向,却能掌握得一清二楚,有利于我们开展革命活动,所以,我们不如把这一座奇山,就作为反贪官污吏的革命根据地吧!大家一听都很高兴,因为在这里,不但能看到风光秀丽的景色,还能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李志甫深知要打倒官府,凭着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要学习梁山好汉,他要在这里凑齐108位骨干力量,他要把这里发展成像梁山一样的山寨。

  说实在的,三年的私塾生活,李志甫没有白读,他深知建立武装队伍的一些必要程序。为了使根据地健康发展和不断壮大,他秘密招兵买马,据说很快就集齐108名好汉,之后,发动革命志士在九牙山山下种粮食,他知道战场必须粮草先行的道理。关于李志甫九牙山练兵的故事,平和还有一段传说:话说李志甫带着几位兄弟在九牙山翻遍所有石洞,经过三天三夜寻找,终于在一个怪石下的洞中发现一个木盒,这个木盒小巧玲珑,十分漂亮。李志甫打开一看,一股幽香的气味扑鼻而来,随后,五彩豪光冲天起,迅速映照着整个九牙山。李志甫瞪眼一看,金黄色的“天书”二字闪闪发光。“找到了,弟兄们,‘天书’找到了!”

  翻开“天书“,首先映入李志甫眼球的是:“撒豆成兵”、“千里箭”、“呼风唤雨”等法术。李志甫心中暗想:天助我也,如果我能学会这些法术,不愁打不倒朝廷,而且自立为王指日可待。

  经过九年认真研习,李志甫终于学会“千里箭”和“撒豆成兵”法术。一天,鸡刚叫第二遍,李志甫安在九牙山上的“千里箭”离了弦直指京城皇宫。 当“千里箭”射到皇宫时,元顺帝刚好起床,听到皇宫地动山摇,吃了一惊,迅速下旨查看,得知是一个神箭射中皇帝宝座的龙椅脚。原来李志甫测算错了,应该是鸡叫第三遍时,神箭才能放出去,当神箭射到京城时,元顺帝刚好上朝。

  这天早朝,元顺帝下旨让国师查明神箭的来路。国师也精通各种法术,他经过认真测算,得知是漳州府南胜县的草民李志甫练兵谋反,元顺帝一听,说:“世上也有这样的能人,怎么得了!不消灭此人,江山怎么坐得稳?”于是,元顺帝下令派出四省兵马进军漳州剿灭李志甫的起义军。面对滚滚而来的队伍,李志甫心不惊胆不颤,马上实施“撒豆成兵”法术。但由于时辰还不够,“豆兵豆将”不堪一击,李志甫很快就被打败了。

  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李志甫在九牙山经过几年练兵后,于1337年带着数百人的队伍进攻南胜县衙并烧毁县城直捣漳州府震惊到元顺帝,确实是千真万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