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正文

平和:九峰借“国保”东风推动旅游乡镇建设

作者:佚名 来源:平和旅游网 时间:2013-05-08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近日,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九峰古镇的平和九峰城隍庙上榜,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两个国字号招牌的九峰镇抓住此次城隍庙被评为“国保”的东风,科学谋划,确立旅游发展的任务和思路,积极推动旅游乡镇建设。九峰古镇今后发展方向最主要要从文化旅游开发上做大文章,对此,九峰镇及时提出以下五条措施:
 
    一是编制国保旅游开发规划。针对国保单位的类别,编制国保场所旅游开发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国保场所旅游开发规划,要与全县的旅游规划和保护规划紧密结合,与已经编制完成的《九峰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特别是对国保场所旅游开发的意见,要及时通报国保保护规划编制单位,便于编制单位将国保场所旅游开发意见纳入国保保护规划之中,以利于国保保护规划申报批准后的保护开发工作。
 
    二是搞好国保旅游设施建设。要搞好道路、服务设施的修建配套建设。同时,处理好国保区内土地、山林权属关系。
 
    三是统筹协调开发国保旅游。国保场所旅游开发应该有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合理开发国保资源,不能搞各行其是的零碎式开发。
 
    四是逐步开辟国保旅游线路。在原有的游线的基础上,继续提升形成几条相对固定的国保文物旅游线路,把国保旅游景点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生态旅游等景点捆绑在一起。
 
    五是招商引资开发国保旅游。国保的旅游开发工作必须走市场化之路,在保护的前提下,把国保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下一步将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旅游开发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使国保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走上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之路。
 
相关链接:
 
    城隍庙的建筑年代与平和设县相同时,由王阳明建于公元1518年,九峰城隍庙位于九峰的东门城内,为府级建制,为闽南各县城隍庙之冠。这座城隍庙规模宏大,占地面积1400多平方米,布局完整,坐北朝南,五进,中轴线上大门、仪门(后接通道式戏台)、凉亭、大殿、后殿依次排列,层门洞开,总长73.02米。两侧为回廊。前厅9檩卷棚式,中堂11檩、后殿7檩,面阔均为3间,进深3间,抬梁式,整体建筑宏伟壮丽。其中仪门、凉亭、大殿均保存完好,是不可多得的纵列式乡土建筑组群。 该庙1988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000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内供奉着城隍都尊神、内宫太夫人神像、东狱宫狱爷神像、马将军神像等。尤其是二进和四进的回廊壁上,绘有《福禄寿星》、《十八层地狱图》、《二十四孝》等40多幅精美壁画,更是弥足珍贵,被专家称为“全国少有”。
 
    除了城隍大神、八大将、钟鼓等城隍庙里常见的摆设,九峰城隍庙不能不提的特别之处是——— 一殿里供奉的庙神,居然是唐代大诗人王维。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九峰古镇是漳州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镇古为扬州之域,周为七闽之地。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由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阳明先生)在此建县。此后,九峰长期是平和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数百年来,九峰镇成为闽粤边贸重镇及闽粤文化相融合之地,孔子、朱子学说盛行,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现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文庙大成殿、城隍庙于2000年升格为省级文保单位。城区、乡村保存许多明清时期的寺院、宗祠、家庙、民居、土楼、牌坊等建筑。仅城区和邻近的黄田、福田两个行政村,就有各类明清地面建筑百余处之多。九峰也是土楼分布较多的城镇,现有各类土楼45座。另有明代城墙遗迹、县衙遗址、塔址、古窑址、古井、摩崖石刻以及具有闽南典型特征的近代商业街区。古镇除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外,其所在地周边还有“闽南最高峰”大芹山、西岭暮霞、石潭秋月等丰富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