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新闻中心> 平和新闻 > 正文

家门口的“贴心法庭”

作者:朱亚圣 周德生 来源:闽南日报 时间:2012-06-25
编辑:朱国文 点击数: 字号:

图为“老红军调解室”的工作人员在调解一起山林纠纷案件

       今年5月,平和县又有一个“老红军调解室”在霞寨镇钟腾村揭牌成立。至此,该县共已成立了3个“老红军调解室”,这标志着该县党员调解网络建设工作已全面铺开。

  平和是革命老区,许多乡镇偏远,交通不便,以往不少百姓矛盾难以及时发现和化解,长期累积影响了社会和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县创新多元调解机制,于2009年8月在长乐乡联三村设立全省法院系统首家“老红军调解室”,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调解工作中的作用,为老党员提供奉献余热的平台,努力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长乐乡“老红军调解室聘请了陈长生等15名革命“五老”人员。这些老红军、老地下党员成为特邀调解员后,传承优良工作作风,凭借其社会威望高,熟悉人缘、地缘和风俗习惯的优势,积极主动联合、配合乡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有效调解涉及婚姻家庭、人身损害赔偿、山地林权、公共利益等各类矛盾纠纷。

  “老红军调解室”整合了村党支部、党员、村委会干部和人民调解员资源,构筑起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特邀调解员进村入户言传身教,加强了调解公信力和说服力,大大提高了化解纠纷的成效。

  去年6月,联三村罗某品旧厝拆除重建,请外村司机陈某文运输材料,本村村民罗某然十分不满,将自家运输车挡在陈某文车辆必经之处。双方发生冲突,罗某品一时想不开竟喝下农药。特邀调解员们多次到当事人家中做思想工作,最终促使罗某然向罗某品道歉,并一次性赔偿医疗费、营养费等2260元,双方诉前达成和解协议。

  良坝水电站是平和县重点项目之一,因扩容需要加高了源头水渠的高度,造成联胜村朴树下小组溪水水位提高,村民汛期过溪很不方便。该组部分村民到乡政府上访,还阻止水电站施工。特邀调解员陈长生、罗东墙等人多次前往实地调查、调解,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施工企业出资将该村桥梁改建并提高了1米,方便村民过溪,保障了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去年底至今年初,长乐乡乐北村、癸山村进行家园整洁和新村建设,需将一批旱厕、猪舍进行拆除,部分群众不理解加以阻拦。特邀调解员以身作则,先主动拆除自家旱厕、猪舍,再动员亲属拆除,让群众口服心服。两个村在村容整治过程中,依法拆除旧房113间、危房103间、牛棚32间、猪舍45间、旱厕33个,平整土地并复绿4500多平方米,涉及159户1032人,没出现一起上访事件。

  以往,长乐乡村民若要到县法院办事,需搭车80多公里,耗时费钱,十分不便。有了“老红军调解室”,长乐乡以此为依托,在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诉调对接联络站,向群众发放联系卡,公布联系法官和联络员的电话号码,群众咨询、反映情况方便多了。

  长乐乡“老红军调解室”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民间纠纷200多件,指导人民调解1000多件次,其覆盖区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年平均下降25%,调处成功率达90%以上,调解生效的协议100%得到履行。此外,“老红军调解室”还发放便民诉讼材料2000多份,接受电话咨询230多人次。当地群众将其称为家门口的“贴心法庭”。

  “老红军调解室”以贴近群众、主动疏导、源头化解的全新调解模式得到社会好评。去年7月28日,平和县第2个“老红军调解室”在秀峰乡龙岭村挂牌成立。至此,“老红军调解室”调解网络覆盖长乐、秀峰等乡镇20多个老区村,特邀调解员达54人。

  为了扩大“老红军调解室”的影响力,平和县还不断吸纳热心公益人士加入这一调解网络。以霞寨法庭辖区为例,6个乡镇104个村(居委会)已建立由312名老党员、老干部、老人民调解员以及热心公益人士组成的“名单库”,调解员可随时随地介入调解、协助法院送达文书,及时发现、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霞寨镇钟腾村“老红军调解室”成立后,平和县又把党员调解网络延伸到霞寨、坂仔、文峰等乡镇27个建制村、242个村民小组。日前,平和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司法局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县全面推广“老红军调解室”经验做法,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朱亚圣 周德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