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305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寻找南少林

    作者:⊙赖俊杰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9-11-25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与我居住的小城相距不过四五公里的侯山,和我似乎存在咫尺天涯之讳。已过耳顺之年的我,此前脚步从未造访过它,只偶尔远眺过这座比高也就百把米的小山。但既便只是不经意的远眺,侯山也给我留下了印象,尤其是山上的巨石比邻,怪石遍布。那些石头仿佛都具有活生生的生命一般。象飞禽的,扑腾着翅膀欲飞;若走兽的,好似觅食过后在树下安卧,任凭此起彼伏的鼾声,与山上紫云岩寺的晨钟暮鼓一唱一和,把整座山衬托的更显幽静。自然,这都是文革之前的侯山景象了。

    接下来,侯山给我的记忆种上了甘蔗。那是在文革中后期,当地决策层大搞经济作物不准与水稻争田,侯山也就非成为甘蔗山不行了。侯山长出甘蔗林是以山上的石头一天天减少为代价的。来自惠安的打石工匠,日复一日的叮叮当当,把侯山上的石兽石禽,悉数开膛破肚,尔后大卸八块,又一块块运走,筑堤垒坝。因水肥俱缺,侯山上的甘蔗,身如侏儒,叶片黄不溜秋,但那时的侯山,还很为自己忠实地执行了“以粮为纲”的最高指示而自豪。再往后,又是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侯山的面貌又变了一个模样:甘蔗林退出霸主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漫山遍野的蜜柚树。市场经济的大潮,让侯山也学会了生长经济价值高的作物。

    我造访山地总要求目的地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点出发,只有蜜柚林的侯山不可能成为我的目标。我产生往访侯山的冲动,是受一条与南少林寺有关线索的勾引。曾在侯山所在地当过公社党委书记的曾南湖老人,和居住在侯山下的已退休在家的中学语文老师许沧浪告诉我:侯山上的紫云岩寺可能是南少林寺。乍听到这座并不怎么引人注目的寺庙与大名鼎鼎的南少林寺存在瓜葛的消息,我顿时兴趣大增。这个传说让我联想到《少林拳秘诀》中的那句“国内有两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闽中”;也让我联想到史学界长期争执不休的南少林寺遗址问题。

    南少林与河南嵩山少林寺因方位的一北一南而名。有资料记载,闽中的南少林是北少林的分庭。与祖庭北少林一样,南少林的僧人也禅武同修,武功出众,尤以拳术为长,所以江湖上才有“南拳北腿”之说。难能可贵的还有,传说中的南少林僧众,颇有侠肝义胆,好匡扶正义。不幸的是,因康熙皇帝认定南少林是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巢穴,诏令一把火将其焚毁。更不幸的还有,南少林寺到底在八闽的哪个府县,至今找不到明确而详尽的记载。由此诞生了一个千古之谜,引得众多文人史家,口水仗不断。今天的闽中诸多县市,为了争这块极富旅游资源价值的“敲门砖”而竞相指认南少林遗址。

    从央视《发现》栏目披露的有关资讯看,讫今为止,福建省内至少有六个县市,已经或正打算把南少林寺遗址纳入本县市的版图。比如福清市,发现其地方史书《三山志》和皇家史志《四库全书》上都发现了“新宁里,少林院”字眼。以此为线索,从本县的东张镇发掘出少林桥、少林溪,外林村,少林院,把这些组成证据链,一口咬定南少林的遗址在他们县。

    而仙游的九座寺,也被认为是南少林寺。有意思的是,这九座寺得到正宗南少林遗迹殊荣封号,并不是自己揽来的,而是由东山县东明寺一位老和尚赐予的。这位老和尚乃东明寺主持,法名释道裕。这名释道裕,早在1993年6月,就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南少林研究专家罗炤说:九座寺才是真正的南少林。并说东明寺是南少林的分舵。因为,东明寺是由兴化清源九座寺的僧人明雪、熙贤南下建成的。罗炤是一位严谨的学者,自然不会仅凭几句话就轻易相信释道裕说的南少林就是九座寺和东明寺。释道裕似乎深谙罗炤的疑虑,便拿出了一本一般秘不示人的《古来寺赞集》手抄本以为证明。罗炤从这本手抄本中,发掘出了另一条与南少林寺有关的宝贵线索,一种几乎绝迹的佛教派别——香花僧,从而把南少林研究推向新的层次。

    再往后,罗炤在诏安、平和、云霄三县交界的一座山上又发现了一个已倒塌的庙宇长林寺。在这片废墟上,罗炤找到一些原始的碑文、匾额、石刻。从这些碑文、匾额、石刻上,罗炤发现长林寺有南少林的蛛丝马迹。此外,还有莆田市也说其西天尾镇境内的林泉院是南少林。更有泉州也指认其清源山上的东禅寺是南少林寺。如今又突然冒出一个平和山格镇侯山紫云岩也可能与南少林有关系的传说。焉能不让我感觉兴奋异常?如果能证明南少林在平和,对平和县旅游业的发展,无疑是一大利好!

    在许沧浪老师的引路下,我来到位于侯山南侧的紫云岩。一进庙宇的大门,眼前卧着两块相距约有三尺的硕大石头。许老师介绍说:这两块石头叫生儿石。新婚夫妇若携手从石头上跨过,必生儿子。我内心急切想从紫云岩找到南少林寺的影子,无心顾及许老师介绍的这一处神迹,只顾急不可耐地打探紫云岩的历史。不期许老师答非所问:“紫云岩在‘文革’中被当成四旧拆毁了,近年才又重建起来。别看这寺庙如今有些冷寂,从前香火旺着呢!据老一辈从更老一辈承传,紫云岩人丁兴旺时有僧人四五百人。这些和尚,人人习武,个个武艺高强。据说这些僧人,还帮助戚继光大破过进犯到山格的倭寇呢!”

    仿佛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许沧浪用手指着紫云岩四周的山坡告诉我:在他还是孩提时,侯山上摆放着许多石臼。这些石臼都是用来春米供庙中僧人食用的。除了石臼,还有和尚用的石糟和僧人练功用的尖底桶。尖底桶装上水,就成了和尚锻炼臂力与手劲的最好工具。和尚练功时,双手提上装满井水的尖底桶,从山下攀到紫云岩。所以把桶做成尖底形,是不让练功之人随意歇息,因为尖底桶无法立于地面。中途停下,尖底桶必平躺于地,桶里的水也就溢出流光了。紫云岩的主持以此磨练众僧双臂的耐力。

    听到许老师说紫云岩曾有许多石糟,我精神不禁为之一振。它让我想起莆田人说他们的林泉院是南少林,最主要的证据就与石糟有关。从林泉院古庙遗址挖掘的文物中,有几口留着“僧兵”字迹的石糟。莆田县文联的杨祖煌认为:僧兵是北少林十三僧救唐王后,由唐太宗李世民特许给少林寺的特权,即少林寺可拥有寺庙武装,这是少林寺的“专利”。由此可推断有僧兵的林泉院就是南少林。如今许老师说侯山的紫云岩也有石糟,我能不浮想联翩吗?但在我对石糟之说经过一番穷根究底之后,我有些失望了。因为许老师告诉我,紫云岩里的石糟已多年见不到了,并且从此有可能无可寻觅了。原因与上世纪那场十年浩劫和以后的见到石头就打有关。

    没有实物证据,怎么证明紫云岩与南少林有关呢?我问许老师。许沧浪回答说:“我推测紫云岩与南少林可能存在渊源关系,根据之一源于老人的代代相传。这些老人都说紫云岩最多时有四五百名和尚。这些和尚都练武,个个武功了得,还正义感很强。有传说霞寨有个寺庙里出了野和尚,屡屡把民女掳进寺中奸淫,紫云岩的武僧受民众之邀,一举把这些败坏佛门清规的野僧悉数灭了。”除南少林寺,哪家寺庙会有这么多僧人,又哪里会都身怀绝技?更重要的是,许沧浪老师讲他孩提时,曾亲眼见到侯山上和尚用过的器物,僧人练武用的石器满山野俯拾即是。这么多的石质器物,从一个侧面佐证紫云岩的和尚人数之多,也佐证这个庙的和尚习武风盛!凡此种种,至少可以推断紫云岩是南少林的一个分舵。

    然而,在我看来,这些分析如果没有书证、物证来互相印证,充其量仅仅是一厢情愿的假设而巳。如果一定要问我是否同意紫云岩与南少林存在联系?我只能回答说,等找到直接的、具体的,而且是丰富的物证与书证再下决论吧!在这之前,我更愿意把紫云岩看成与天地会或与郑成功的反清复明武装集团有关。郑家军频繁活动于平和。其军队中的众多将领就是平和县人,比如郑家军的众将之首万礼,就是平和县人氏。其家距离紫云岩不过十里地。至于天地会,与平和县更有天缘。有史家已考证出,天地会的主要创始人道宗和尚,是平和人;天地会的创始地高溪庙与观音亭,古时也属于平和县辖。此讯若准确,紫云岩是洪门的一个重要据点的可能性很大。天地会梦想推翻清朝统治,自然需要建立自己的武装。这可以解释紫云岩有四五百名和尚一起习武的问题。

    (以上文章中所引用的资料,多来自央视“发现”栏目播出的《南少林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