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292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黄梧宗祠

    作者:⊙黄志耀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9-08-26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在历史上,由皇帝亲自拨款赐建的祠堂不多,由两代皇帝拨款修建的更是凤毛麟角,但在平和县国强乡的一个小村庄,却就有这样的一座祠堂,它原来叫霄岭黄氏“上公祖庙”,1988年平和县人民政府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时改名叫“黄梧宗祠”。这座祠堂是顺治十四年由顺治皇帝特许并拨款兴建,康熙十四年该庙被郑经从台湾反攻大陆时毁于平地,康熙十六年康熙帝又拨款重新修建。这座与清皇联系密切的黄梧宗祠,也被人们称为“闽南第一祠堂”。

    黄梧宗祠坐西朝东,气势恢宏,超越民间常例的三进式结构,由下厅、中厅、顶厅组成,中间隔两个天井,在同一个基线上分别以0.32米至0.52米渐渐增高,前后落差1.20米。庙宽15米,纵深30米,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天井与厅之间有三级石阶,每级石阶长3.2米,宽0.28米,高0.20米,两边还建有甬道。全庙有24支石柱,其中顶厅有二支龙柱,当地乡亲称青龙缠柱,该龙柱龙头向下,献瓜,口中含珠, 好似从天而降。木雕红漆亮丽,鲜艳耀眼。龙柱两边,高挂清顺治帝赐匾 “太子太保”、“勋高九锡”。

    皇帝来赐匾

    为什么在这普普通通的村庄里有这么高规格的建筑呢?原来这个小村庄出了个叫黄梧的后生,原先他是郑成功部下的一名抗清护明的将领,当他察觉到明朝已腐朽,朝代更替不可避免,继续抗清势必造成国家分裂后,于顺治十三年毅然归顺大清,顺治帝高度评价黄梧之功,封黄梧为海澄公。归顺的黄梧向朝廷鼎力举荐施琅,并为大清统一奋力征战,顺治帝十分满意,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三月,诰赠黄梧祖上三代光禄大夫,嫡妻皆授“一品夫人”,并赐金在霄岭兴建祠堂,同时赐金匾“勋高九锡”。“太子太保”一匾,民间有一传说,顺治十八年太子随顺治帝到东南沿海一带巡视,有一天遇到郑成功的部下刘国轩袭击,黄梧奋力掩护太子,并千方百计护送太子回京,孝庄太后十分欢喜,马上封黄梧为“太子太保”。

    祠堂中厅有凤凰双柱,栩栩如生,凤凰在牡丹花丛中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双柱之间高挂着“带励贞风”、“天南屏捍”的朝廷赐匾。

    大门外有石麒麟一双,石虎一对,分立大门左右,再外一点立着四对旗杆。同时还有七口水井,按七星布阵,名曰“七星坠地”,这也是庙的又一个独特的建筑法,根据一代又一代人的传说是为了破前面的“恶煞”。

    祠堂的顶厅是主厅,殿堂的神龛供奉霄岭开基祖均德和黄氏历代列祖列宗的神主位,其中比较突出的有黄歇、黄峭及三位夫人。黄歇就是青史垂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任楚国之相的春申君,现在台北市江夏堂黄姓家族所共奉的始祖黄歇。黄峭是黄姓在南方各地长时期盛况的传世之祖,曾任台北市市长的黄启瑞先生所亲书的“峭公略传”是这样描述的:“峭公,号峭山,字实郎,福建邵武人也,生于后晋天福元年丙申岁,年三十登宋乾德三年进士,娶官、吴、郑三夫人,各生七子,所谓三妻二十一子者是也。以诗遣诸子散居江浙豫章岭南各地,年六十六归隐林泉,八十七岁元丰五年,追赠太子少保,赐谥文烈,宋明道二年逝世,享寿九十有八,敕葬邵武鹤薮之原。遗嘱凡诸裔孙能念遣子诗者,即请升堂,无诗亦是歇公后裔,不可以简慢待之……”黄峭的遣子诗是这样写的:“骏马登程往异乡,任从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愿得苍天垂庇护,三七男儿永炽昌。”这首诗留传遍布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和港、澳、台的每个黄姓家族,一直到今天,绝大多数黄姓人士都能吟诵。

    黄氏迁台记

    当年黄峭在福建邵武鹤薮授诗遣子的情形,十分壮观,台北市黄氏宗亲会所出版的“黄氏大宗谱”中有十分生动的描述:“……作诗分授曰:尔兄弟各执为记,愿如水里之鱼,似露霜中之笋,子孙蕃衍,务勤耕读,分处遐迩,宜认亲属,有能念此诗者,即请升堂,无诗亦是歇公流裔,不可以简慢待之……”

    霄岭黄姓是峭公与吴夫人所生第四子化公这一支系。黄化,又名黄宁,登进士第十九名,他持著遣子诗分基到汀州宁化县,传下第十世裔孙念八朗为奥杳派开派之祖,念八朗生六子,其中一子传下第十五世孙黄开懋,于光绪三年渡海到台湾,落籍于台中西屯区的牛埔仔埔,现在子孙分别发展到台湾各地。霄岭黄氏开基祖均德是念八朗的第二子,他先是开基平和国强西洋,第三世才移居国强霄岭。黄梧是均德第十代孙。综上所述,台湾的黄姓,虽然派别很多,但他们在血缘上同平和霄岭等南方黄姓殊途同归,不容置疑。

    根据霄岭黄氏族谱记载,霄岭黄姓是从明洪武年间进入,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霄岭第十二世黄世集、世就、世暖三兄弟从清朝年间就移居台湾台北,第二十世孙黄平阳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回乡谒祖,他高兴地说:“祖庙格局太高了,家庙中有龙凤柱的,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供奉的列祖列宗,认祖诗也都同台湾的一样。”

    移居台湾的除上述这一个支系外,还有一个支系是从霄岭移居平和安厚大径,然后再移居台湾,如台湾宜兰县的黄荣源,台北市的黄前熏,他们的祖宗也是清朝年间到台湾安居的,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他们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找到大陆的根,现在已回乡谒祖四次。他们每次回乡拜祖宗时都说:“我们的认祖诗同台湾黄姓认祖诗一样,供奉的老祖也一样。”可见,黄姓家族的万流归宗,这无疑又是一项明证。

    子孙多俊彦

    平和霄岭黄姓从开居以来,人才辈出。特别是清朝,据史记载:十世黄梧,被顺治帝封为海澄公,顺治十八年晋升太子太保,康熙六年又晋升为一等公,世袭十二次,开府漳南。自是十余年无复寇患。十一世黄芳世,授一等侍卫,康熙十六年袭一等海澄公加太子太保,同时任福建水师提督,同时执掌十三支王令,可调各省兵马。康熙帝还赐玉章一枝,有急上闻。时漳泉寇盗很多,芳世既至,且抚且捕,贼多解散。有山寇自称伪太子,聚众数万,芳世一鼓破之,悉降其众。黄芳泰袭一等公,任江南京口总兵;黄芳度袭一等公,康熙十三年,为保卫漳州城与从台湾反攻大陆的郑经奋力争战,献出年轻的生命,康熙帝被他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康熙十六年追封他为“忠勇王”。十二世黄应缵,康熙三十年袭一等公。十三世黄仕简,雍正八年袭一等公。任湖广、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太保,从乾隆四十四年开始台湾如有发生动乱都由黄仕简领兵平定,乾隆五十二年台湾农民起义,仕简被乾隆帝委于重任,率领金门、东山四千兵马驰援台湾。是时,他常往来于金门、台湾等大小岛屿,在台湾名声响亮。十四世黄秉淳,乾隆五十一年任江西狼山镇总兵,赠光禄大夫海澄公。十五世黄嘉谟,袭一等公,头等侍卫,温州总兵,又正定镇总兵。十六世黄庆春,袭一等公,德州总兵,镇守福建散秩大臣御前行走任广东惠州协镇总兵。十七世黄懋澄,袭一等公。除此之外还有将军、总兵和追封的公爵不计其数。

    综上所述,“闽南第一祠堂”从建筑至今已走过370个春秋,经千回百转,但却与台湾结下不解之缘。首先是:供奉的祖宗与台湾黄氏祖庙供奉的祖宗一样;其次:康熙元年黄梧建议收复台湾,他说“当应趁其慌乱犹豫之际,神速进兵剿灭之……”;第三:康熙十三年这座祖庙被郑经从台湾反攻大陆时毁于平地;第四:乾隆年间黄仕简受乾隆帝指派带兵进驻台湾平息暴乱;第五: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黄氏从台湾回乡谒祖。由上足见平和霄岭黄氏与台湾有着地缘、血缘悠久而密切关系。

    370多年过去了,黄梧宗祠现在依然骄傲地矗立在平和群山中,宗祠的龙凤柱依然向人们昭示着黄氏先人显赫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