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276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平和县学

    作者:⊙罗龙海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9-05-06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平和县学的出现,要归功于享有“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的王阳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阳明率兵平定了漳南叛乱后,上书朝廷《添设清平县治疏》获准:奏章请求添设平和县治,并且“建立学校,以移风易俗,庶得久安长治”。

    明清时代的社会治安,文治与武功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软硬兼施,缺一不可。因此,平和县治既定,作为促进民风教化的县学当然应运而生。据史书记载,王阳明亲自参与了县衙和县学的选址和设计。

    黄许桂主编的《平和县志》“学校志”记载:“儒学在县治南门内,明正德十三年议设县时,南靖知县施祥督建。中为大成殿,右为启圣祠,前为东西庑,中为殿门。门之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中为戟门;外列泮池,旁有祭器库省牲所;泮桥前为棂星门。正殿之后为明伦堂,左右列斋舍,东为教谕斋。”

    由王阳明亲自规划和设计的平和县学,今人习惯称之为文庙,位于今平和二中校址内。建设之初,整个文庙占地近5万平方米,四周均有围墙、其建筑规模在闽南地区为各县之冠,旧县志载:“庙宇轮奂,甲于他邑”。

    平和县文庙的布局与全国各地的建筑模式大体相同:中轴线之中心为大成殿,坐北朝南,东为教谕斋,左为明伦堂,西为训导斋,文昌祠,后为启圣公祠。大成殿的前面有祭祀的平台,大成殿前左右两侧为廊庑厢房,祀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两列廊庑中间地面全是用花岗岩板石铺砌的露天大天井,周边均有方形、八角形、六角形的石雕。厢房尽头的正中为大成门,

    其左面为名宦祠,右面为乡贤祠。大成门前的正中有一口半月形的洋池。洋池前面为宽阔的场地、牌坊。前面有用大条石砌成的多级台阶,名为“三及第”,与棂星门相对而至的是红色围墙内的宽大照壁,正中嵌一石碑,上刻“万仞宫墙”四个大字。在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横门叫“义路”和“礼门”。通向围墙之外竖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雕。

    整个大成殿的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高16米左右。面圆7间22米,进深7间18米,系垂歇式建筑,殿堂明间与次间在檐柱设木门7对,稍间檐柱为砖墙设窗,殿堂西侧怀背面青砖垒筑,后墙设窗4个,殿前屹立数对石龙柱,每柱周长158厘米,每柱都雕镌着盘绕升腾的蟠龙,栩栩如生,中间还雕有云头、明珠,艺术高超,功力深湛。柱脚下衬以山石波涛,造型生动优美。除此之处,在殿内还有石龙壁一面,石狮4对并有麒麟,各种鸟兽等镂空雕刻,玲珑剔透,殿堂屋顶的木构架为抬梁与穿斗式混合结构,重檐迭脊,翼角飞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倒垂的木雕倒吊莲花,雕梁画栋,飞檐彩拱,飞禽走兽,画面清晰。在整个文庙的建筑中,规划严密,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不论木雕、石雕、木构宫观等都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融古代建筑、浮雕艺术和儒家文化于一体,为平和县古代建筑的艺术瑰宝。在大成殿堂正中的巨龛内供奉着至圣先师神牌位。据道光十三年平和县志载:“中为大成殿,以祀先师孔子及四配十哲(应为十二哲)旁为两底门,诸从祀者”。在大成殿的正中上悬挂着《万世师表》深金字大额一面,古朴凝重,气势雄伟。

    平和县学创立之后,到底取得了什么成效呢?有碑记为证。河南副使张士良《重筑城垣功德碑记》:”平和自新建伯王文成削平寇乱,初立县治,创建城郭,时正德戊宽岁也。百余年来,生聚教养,文运蔚兴,其甲第埒于十邑,非文成经画之所致乎?”国朝翰林院李士淳(汀州人) 《重修儒学碑记》:“平和创肇明正德丁丑,南赣巡抚文成王公统兵削平象湖诸寇,疏请于朝,置县建学,距今百余年,而士民乐业,科第蝉联,蒸蒸然遂成文物之区。”从中可见平和县学的重要贡献。

    平和县文庙的建筑艺术和建筑美学上达到了极为完美的人文境界,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和科学内涵。是研究明清政治和中国儒家历史以及古建筑的实物见证。它代表了明清年代科学建筑技艺的重大发展。自从明正德十三年文庙竣工以来,由于经受多次地震,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和战乱的袭击,四百多年来,多次由历任知县组织维护、重修、加固。

    福建省博物馆曾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于2000年6月亲临平和县文庙进行全面考证,认为平和县文庙的建置是王守仁亲自设计,其规模与艺术性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其建筑形式具有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其中斗拱形式多种多样,石柱亦有圆形、方形、八角形、六角形及高浮雕的盘龙石柱等。在瓜柱下部瓜形大斗描金彩绘,纹饰繁密,金碧如新。这些古建筑群体,具有深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难得而珍贵的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为此,平和县文庙从198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1999年10月经省批准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数百年的历史,带着深沉悠久的古韵,苍古文庙的气息,无不抹上岁月的印记。据老前辈传说,整个文庙内原来共有大小石柱99支、雕刻的大小蟠龙、蛟龙、云龙、青龙和苍龙90对,在上世纪的破四旧运动中,这些文物受到人为的破坏,实为可惜。而幸亏由于建筑质量高,大成殿的梁架结构均保存480多年,室内墙上、殿内屋上长年累月没有蜘蛛网和蚁害,至今未见漏雨,实属罕见。

    平和文庙最近一次重修工程于2009年7月开始实施,历时一年多,省文物局和博物馆领导专家亲自主持设计方案,能工巧匠修旧如旧精心打造,使之成为教化后学、构建和谐的人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