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270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古镇有“曾”情

    作者:⊙曾美旋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9-03-25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阳春三月,柚花飘香。回到文化古镇九峰镇,我心驰神往的故乡。远处溪边的小村落,升起一缕缕炊烟。小桥流水人家,淙淙的溪流,低声吟唱,小镇显得格外宁静与神秘。任思绪飘飞,最后定格在坚强的十二板桥上。它默默地驻守了近千年,拴桥板的铁链尽管锈迹斑斑,仍坚牢地守住木桥。手指轻轻触摸桥头的石碑,依稀听见凿石的声音,每一凿都铿锵有力;又听到洪水的咆啸声,在心灵深处回响。它记录着造桥者惠泽村民的伟绩,传承良好民风的历史见证。

    在古镇东门外,与城隍庙仅百米之遥的石牌楼,历尽风雨数百年,依然高大稳固。让人不解的是石牌楼为什么建在城隍庙口?还有九峰人娶亲队伍为什么不从石牌楼下经过呢?这里有陈年故事,还得从曾璋说起。明朝出生的曾璋是九峰人,据曾氏家庙里的资料记载,他是朝庭的一位有功之臣。曾璋从小聪颖过人,在当时的县城九峰读书,学业很好。有一天,他的一位同学丢了一只笔,怀疑曾璋偷走了,曾璋否认。因此两人争执许久,各持一词,没有结论。后来,一起到了城隍庙,在城隍爷面前掷“受杯”(闽南一民间习俗,用来问天占卦)来做个公正,如果“受杯”就是事实,若不是“受杯”偷笔就另有他人。谁知曾璋连掷了三个“受杯”,有口难辩,落了个偷笔的骂名。曾璋蒙冤受屈之后,心里暗暗发下一个誓愿:城隍爷冤枉好人,枉为神明,我一定要自己洗清自己。后来曾璋官居五品,授职南京兵马指挥使。他奏请皇上恩准,衣锦还乡,在家乡建一牌坊,而牌坊就建在东门外城隍庙口,碑坊上刻有曾璋自己的官阶。曾璋的用意是要让城隍爷每次“出巡”时,都要从他脚下经过,以消夙怨。传说,牌坊建后,城隍爷每次出巡,都不敢也不愿从牌坊下经过,绕道而行。传说仅是传说,它是深藏在九峰古镇的民间故事。

    距古镇不远的九水自然村是我的老家。默默无闻的村落,诉说着一位赫赫有名的古代英雄曾瑞英。他与曾国藩是同一时期的人,他对曾国藩治军、治家理念大力推崇,并身体力行。而一直以来,曾瑞英都是以一个传奇人物的形象在我脑海里驻足。听长辈们说,他身高七尺,力大无比,骁勇善战。在从军前,山区有很多长毛(山贼)出没,他经常夜里为民护村杀毛贼。在整理曾氏资料时,看到《武城曾氏族谱》记载着,曾瑞英的资料,上面还有瑞英公的肖像,里面记载了瑞英公当时都司衔,咸丰六年(1856年)由洋标外委随营征巢江西建昌府发逆有功,历保存花翕都司衔参战阵亡,时年52岁,葬在江西建昌府地(记载在《清咸丰朝实录二百八》)。母亲曾告诉我,听老一辈人讲,瑞英公是个热爱家乡的人,他原打算从茶洋(现复兴村村址所在地)用石头铺一条到老家九水村三公里长的石板路。可惜他在一次战斗中阵亡了,他的愿望也就没能实现。今天,脚下这条宽整的水泥路直通老家,我想遥远的瑞英公心里应该稍感慰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