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268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知青记忆

    作者:⊙任远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9-03-12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深夜,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窗外的雨声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早春二月。那时候,春暖花开,桃红柳绿,我和姐姐一起打起背包奔赴农村插队劳动,成了生产队里的知识青年。

    记得参加生产队的第一次劳动是和生产队的一群社员到山中的水田里,飞舞着锄头筑田埂。这虽然是一件简单的农活,但对初来乍到不熟悉农活的我来说,却不是那么简单,一切都要从头学起。筑田埂,便是用锄头挖起水田里的泥巴,一层层往原有的田埂上叠加,待阳光吸走泥土里的多数水分,泥土就变成一道小小的“墙”,围在这块不规则的水田边缘,把住水田中的水,像极了装满汤汁的“菜盘子”。

    我始终把脚陷在水田里,田里的水正好没到小腿肚上,早春二月的水丝丝冰凉,由腿往上身蔓延。当时的情景止今还历历在目。筑田埂、插秧苗,接着就是要到秧田里“踏草”。我和社员们戴上斗笠,披一块从肥料套袋上裁下的白色塑料袋,手握一根用桐树枝削成的棍子,一字儿排开到秧田里用脚把秧苗旁边的杂草踩进泥土里面,不让杂草和秧苗争肥。“春天后母脸”(闽南俗语),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天,乌云说来就来,不一会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回想当时,我们身上薄薄的塑料袋哪挡得住雨水的冲刷,很快,我们全身都湿透,不禁冷颤。

    生产队除了种水稻外,还种着一大片黄麻。记得当时拔黄麻都安排在夏季的夜晚。在月光下,社员聊着天、乘着夏夜的凉风,把黄麻一根根的拔起、成堆摆放。那时候,黄麻杆是可以留给社员的。我们把黄麻杆成梱的埋在水田里,过段时间把黄麻杆挖出来,晒干后,既可以当柴火烧,又可以用来照明。

    在这个环境下,懵懂的我慢慢学会了许多农活。记得小时候读书时,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似懂非懂。经过那几年的插队,我着实感受到其中深义!由于长年累月和社员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农民们的朴实善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品格也深深地影响着我,鞭策着我。我和农民之间有种割舍不开的感情……

    一晃五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回首这段知青岁月,正是这段上山下乡的经历,让我时时记起,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