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268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君但倾茶碗

    作者:⊙龙一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9-03-12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带着折纸去旅行”算是本人的爱好,随身读物中常备两枚书签,用友禅千代纸亲手折成,纸内写上唐诗集联或《诗经》的句子,如贯休、李洞的“瓶担千丈瀑,禅起一盂冰”,或王维、喻凫的“荷锄修药圃,煮茗就花栏”之类。机场、车站,遇到读书之人,不论男女老幼中外,便分赠其一枚,并收获一张笑脸。只是,如今读纸质书似乎成了奢侈行为,于是,本人常常行至终点,书中还是两枚书签。除了折纸,本人旅行还有一个名号,叫“中华美食行”,此乃馋人不避嫌,说明白了反倒坦然。

    此次前往福建省平和县,是本人最喜欢的一类旅行目的地:地处偏僻,游客尚未大至。最初听说平和县,想当然以为是白话文运动之后的命名,不想居然已经建县500年,乃先贤王阳明至赣南平定民变后,将南靖县一分为二,奏请新建的县域。将此县命名为“平和”,王阳明或许是取自《礼记•乐记》:“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大约是希望此县从此宁静祥和百姓不再偏激之意。

    阳春三月来到闽南,汤是一定要喝的。降燥、清肺热的石橄榄排骨汤,药材生长于海拔900米以上的深山林荫。健脾化湿的佛掌榕番鸭汤有奇趣,番鸭怪模怪样,药材则像引火的劈柴。还有祛风化湿、舒筋壮骨的春根藤猪脚汤等等,皆是应时当令、调养身体兼疗馋疾的佳品。

    平和多山,山菜必有佳品。清炒紫背天葵,不单美味,也是清热解毒的药膳。第一次尝到“荞葱”,其实是整株的“荞头”或“藠头”,因是初春时节,根部鳞茎尚未长成,用咸肉来炒,格外鲜美。荞头是中国传统名菜,古名叫“薤”。

    汉代有一首著名的挽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薤露》)讲生命如薤上的露水般脆弱,却不似露水可以再生。据说这首《薤露》和另一首挽歌《蒿里》,同为田横的门人所作。田横乃齐国贵族,争天下失利,带领五百壮士浮槎入海。后人钦佩田横之高节,主要在其“守义不辱”。汉高祖召田横进京,行至距洛阳30里的首阳山,也就是义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齐饿死之地。“(田横)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吾烹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我独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为此后人谈论“耻”这一微妙的汉文化传统时,常会举出田横为例证。

    田横的五百壮士守在海岛上,等来的却是田横自杀的消息。本人凭空悬揣,或许这五百壮士就是唱着《薤露》和《蒿里》自杀的。后人佩服田横有得士之能,但更多的应该是感叹这五百“士人”对汉文化传统中“义”的贡献。《蒿里》唱道:“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平和县最常见的果脯是“冬瓜条”,用糖腌冬瓜制成,全国各地都有,而平和人则是用来礼佛祭祖。本人到九峰镇都城隍庙,原是来拜访荣任此地城隍的同行先辈王维先生。不想王维先生被请到乡下去了,本人只得坐在堂口,品白芽奇兰好茶,以冬瓜条为茶食,与同行友人猜测王阳明先生500年前为何会请王摩诘居士来当平和县的城隍,结果自然是莫衷一是。不过,明太祖当年封县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诗人王维先生做过正四品下的尚书省“右丞”,后人尊称其为“王右丞”,应该算是职位相当吧。从另一方面讲,王维先生或许与王阳明先生同宗,又是多才多艺大诗人,平和县产名茶,王维先生有与茶相关的好诗,请来做城隍,也算是相得益彰。最后录一首王维先生雅人深致的小诗,结束此文:“公门暇日少,穷巷故人稀。偶值乘篮舆,非关避白衣。不知炊黍谷,谁解扫荆扉。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