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245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谷铺金黄

    作者:⊙任崇喜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8-10-01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秋天半晌,太阳斜射,田野像是铺上金色的地毯。阵风吹来,弯弯的谷穗左右摇晃,发出沙沙的响声,荡起层层波浪。甚至,你可以看见,阳光在谷穗上跳跃着,燃烧一般。

    在我的印象中,谷子不结穗时,有些像狗尾草。狗尾草,常见的杂草。夏天田野,狗尾草顶着烈日骄阳,长得比庄稼还水灵。农村的土墙上,也有狗尾草的影子。尽管烈日当头,狗尾草仿佛与太阳比赛着耐力;当徐徐凉风吹拂, 它随风摇头摆尾,一幅骑在墙上永不退缩的样子。顺手拔几株狗尾草,用来穿蚂蚱,或者编自己想要的猫、狗、兔子等造型,毛茸茸的,十分好玩。还可以拿它来挠痒别人,野趣横生。

    谷子,书面的称谓叫粟,古代称禾,属于“五谷”(粟、麦、稻、黍、菽)之一。

    “粟,嘉谷实也。”按照造字法而言,粟属于会意字。就像草木果实下垂的样子,后隶变为“西”。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已有大量的关于粟的记载。可以想见,那时候,纣王和妲己尽管经常“酒肉成林”,也得吃小米。小米是酿酒的好材料,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

    比“粟”字有意思的,还有人生故事。周武王发兵灭掉殷纣后,其他诸侯都尊周为王,独伯夷、叔齐以此为耻,隐居首阳山,表示“义不食周粟”。首阳山在今天的河南偃师,为邙山在偃师境内的最高处。我曾经在某年五月到过此处,但见沟壑林立,沃野青翠,稼穑旺盛,充满着盎然生机,只是不见伯夷、叔齐采薇的身影。薇菜是野豌豆苗。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为活下去,就采薇充饥。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在首阳山,他们遭到一个妇人的讥讽:“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羞愤难当的二人,只好绝食而死。

    “谷子在田野里生长着,满地都是目光,把每一片叶子都看得清清楚楚。”春天里,厚实的土地让稻种吸足了水分,开始安然生长。那浓浓的绿色,滋润着行走在田野里的人,让他们把所有的梦想,寄托在稻田里。谷穗的诞生,让站立在田野里期待的人,充满艰辛的诗意。

    似乎,没有比谷子更谦逊的植物。越是饱满,它们越是把头颅低垂。成熟的谷穗,永远低着头,弯着腰,面向它的大地母亲。谁能敌得过美味的诱惑?这时,与它们亲近的是麻雀,毫不理会装腔作势的稻草人,毫不犹豫,落在谷子的头顶,用尖喙检阅饱满的程度。经过阳光的抚摸,经过清风的检阅,经过碾盘的碾压,谷子、玉米、大豆、高粱,一起丰盈农家的日子。金灿灿的谷粒,和着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水,化身浓香的小米粥。每每端起这特别的美味,心里,总是会浮起无限温暖的记忆。

    黄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典型的旱农耕作文化,就是小米、糜子文化。从商代开始,一直到秦、汉时期,谷子是我国广大人民的主要粮食。隋唐水利设施发展使水稻、小麦生产发展,但小米仍是北方人主要的粮食。当年海瑞“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时代,小米大放光彩,“小米加步枪”不单是生活加战争,更成一种意识。正是“小米加步枪”的威力,我们才一步步走向胜利,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

    现在,在平原上,谷子的身影越来越少见。秋天地铺黄金,沉甸甸的谷穗闪烁着耀眼金辉、散发出醉人清香的图景更为少见。“有米为粮,有女为娘。”有谷穗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故乡;有谷穗的地方,就是我们灵魂的家园。

    “你们相互簇拥着起伏着,用金黄的浪头拍打着乡野的风。行走方式颇有先哲古老的遗风。”也许有一天,我迷失回家的路后,就跟着谷穗走吧。

    谷穗里,有永恒的路标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