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242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和乐时光”铸就大师的文化背影 ——读黄荣才《少年林语堂》有感

    作者:◎心远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8-09-11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少年林语堂》是漳州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黄荣才写林语堂的第五本著作。荣黄才是漳州市林语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理事,曾任平和县林语堂研究会会长,同时又是林语堂的乡人。故而对大师了解有其独到之处,从他的自序《少年林语堂的“和乐时光”》就可以看出荣才先生对这位文学大师不说“知之甚详”,至少也是众人所不及的。

    林语堂故居地在福建漳州有两处:一是林语堂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平和县坂仔镇;一是林语堂的祖籍地——芗城区天宝镇的五里沙。

    《少年林语堂》是一部独具闽南特色的儿童小说,以少年林语堂儿童时代生活为背景进行创作的题材。

    首先,这部小说有着独具创新的文学特色。在描写少年林语堂儿童“和乐时光”的二十篇力作中,可以看出少年林语堂十岁之前的成长历程。作者在创作和编排上独创一新,“世界上有些看起来无关的事情,最后却会以不可知的方式产生交集,影响人生的走向。”黄荣才先生在首篇《失踪的祖父》的题记中,就提到林语堂从闽南平和坂仔一处穷乡僻壤走出,尔后就学,不断奋斗,最终成为学贯中西,享誉世界的文化大师。再细阅全篇内容,让人一下子就能了解到林语堂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一名文学巨匠,与他的出生地,家世和身世有着紧密的关系。在这二十篇作品中,每篇都附有作者自编的一两句小序言为题记,篇末再加上节选的林语堂名言名句,这也是这部小说创作与编排的独特之处。

    其次,这部小说具有鲜明的闽南特色。只要稍微细懂闽南语的人,就能发现荣才先生在创作时采用了大量的闽南语表达方式。在描述“力婆”生活十分艰苦时是采用了“可是这太难了,他们有一顿没一顿”,力婆就想着送一个孩子出去,可又舍不得,荣才先生用了一句“手心手背都是肉”,诸如此类的很多,如“十个指头都没法是整齐的”“头顶三尺有神明”等等,这些言语十分贴切,非常接近闽南人的语言特点,只要细细品味,是不难理解的。至于书中提到的“畚箕”“簸箕”“笸箩”“风柜斗”等,那是要上了一定年纪,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才比较容易理解的。对于小城镇或大都市的孩子来说,那可是岁月时空里的“星星”。不过,这倒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不仅增加了书的份量,也让内容神秘了许多……

    再次,是这部小说尊重事实,以史为据,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小说整体是建立在“以史为基”层面上,尊重历史,重在研究。而不是随意的胡思乱想,虚假构思。当然,体裁上是以小说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就免不了有作者的大胆构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此,才能生动地描绘出活泼而可爱、聪明又机智的少年林语堂。

    “少居漳州和坂仔之乡,高山峻岭,令人梦寐不忘。凡人幼年所闻歌调,所见景色,所食之味,所嗅花香,类皆沁入心脾,在血脉中循环,每每触景生情,不能自己。”——林语堂(《说乡情》)。看来,“和乐时光”铸就大师的文化背影,我们不难从黄荣才先生这部小说里发现;从平和坂仔,天宝五里沙林语堂的故居地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