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225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家乡的花山溪

    作者:◎林秋辉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8-05-14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我的乡贤林语堂在自传中动情地写到:影响于我最深的,一是我的父亲,二是我的二姐,三是漳州的西溪的山水,最深的还是西溪的山水。大师笔下的西溪,便是我家乡的花山溪了。我的家乡平和坂仔镇四面环山,因而她还拥有一个蛮具古意的名字叫“东湖”。家乡的花山溪约摸十来丈宽,溪水清澈见底,从镇中心轻缓穿过,曲曲折折蜿蜒地流向远方,像母亲甘甜的乳汁,默默地滋养着两岸人家。

    溪如其名,家乡的花山溪从不缺乏花的装点和渲染。一到南风吹拂、草长莺飞的季节里,两岸看不绝的花红、柳绿、翠竹,当然还有不少枝繁叶茂的荔枝树、龙眼树。溪边或坡脚更是长满一些不知名的小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姹紫嫣红,赶集似的,总能勾起我们这些小毛孩的兴趣,摸摸这朵,闻闻那朵,玩得不亦乐乎。花山溪渡口边,两棵百年榕树高大挺拔,巨大枝柯伸出河面,犹如撑开巨大的绿伞,阴凉舒服,我们几个小毛孩常在大榕树下踩着柔软的细沙,挖坑、打水仗,抓鱼虾,欢声笑语汇集成欢乐的海洋。花山溪的水自西流向东,一路低吟浅唱。她从容、安详、舒缓的姿态温润了我的记忆,充盈着我的梦境。

    以前的坂仔是个交通极为不便的小山村,连公路都没有,花山溪自然而然地成为坂仔人走向外界的要道。不知哪年起,坂仔便拥有一种船顶张着五个篷的小船,这就是家乡五篷船了。五篷船承载着家乡人的希翼和梦想,一船船把山里的柑桔、龙眼、荔枝、芦笋、烟叶等土特产沿着花山溪运往南靖、漳州,甚至到厦门,换回一些布匹、煤油、香皂等日用品。每当薄暮时分,坂仔花山溪的渡口上总是停泊着一些横七竖八的五篷船,到了晚上,岸上和船上人家的灯火交相辉映,宛若天上街市。时则有人吹起萧,箫声随着水上的微波送至,让人神宁意恬,满具桃源水乡的韵味。

    听我八十高龄的奶奶说,我家祖上都是船老大,在先祖中还出过一个叫林六公的大富翁。据说林六公发迹前靠跑船运货为生,有一年他运一船粮食要去漳州卖,船行至南靖县一个叫照景潭的地方,看见一个老农从河里捞出一大堆沾满污泥的金砖。林六公便用整船粮食换他一船金砖,家业从此兴旺发达起来。后来我在壶山林氏铜壶宫右侧,发现一块明朝石碑,碑文记载着林六公救灾赈粮六千石,在明朝天顺年间获朝廷钦封“七品散官”的事迹,我才相信不识字老奶奶关于林六公的这段传说是真的,崇敬花山溪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视之为福荫村民的吉星。

    日子如花山溪流水一般静静流淌。我们四兄妹也渐渐长大,并相继上学,家庭经济压力突然变大。花山溪水草丰茂,是摸鱼抓虾和抛钩垂钓的好地方。一次,我与伙伴们去溪边钓鱼,竟然意外钓到一条二斤多重的鳗鱼。家人们几经磋商,终舍不得自己吃,由母亲拿到市场上卖,居然卖了50元,这次意外发了个小财,竟触发了父亲的灵感,他激动地说:“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皮筏,张网捕鱼”。第二天,父亲果真到县城买回二个旧轮胎,缠上几片木板,做成一只小皮筏。自此,父亲白天忙农活,晚上八点左右划着这只自制的小皮筏去张网捕鱼,第二天清晨六点左右拉网收鱼。每次张网捕鱼,总能收获一两篓沉甸甸的鱼虾,拿到市场上总能卖出或多或少的钱。凭着这一笔笔微薄的收入,我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生活难关。年终一到,母亲总会带我们到溪边拜谢河神,花山溪平静如故,但花山溪成了我心中一尊救世菩萨,是让我学会感恩的地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家乡坂仔的大片稻田逐渐被更具经济价值的香蕉园和蜜柚园所替代。到九十年代末,清朝年间贡品蜜柚种植成为平和主流,“千山万园挂柚果,街衢巷陌飘柚香”成了花山溪两岸的特色景观。秋高气爽时节,到坂仔镇来寻幽揽胜、品味柚海风情的八方宾朋络绎不绝。可有得必有失,因山上伐木种果,过度垦荒,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花山溪的水变得越来越少,鱼也越来越少,伫立溪头,我心头时刻渗夹一份复杂的情绪。

    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党中央提出“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各级政府开始重视环保,封山造林,修缮河道,清沙除淤,花山溪水已恢复往日清凌晶亮。前几年还引进了以林语堂为主题林语花溪项目,仅仅一年,花山溪北岸建起以“五篷船”为造型的美食楼;以“烟斗”为造型的茶文化休闲吧;以“蜜柚”为造型的特产加工厂;以“两本书折叠”为造型的图书馆;以“农家采摘”为主题的开心农场。接下来还准备在花山溪两岸种上六七万棵桃花、樱花、柳树等四季苗木,拟从镇中心到双溪这五公里内打造省级水利风景,添置一批五篷船,让各地游客来平和体验一下当年林语堂坐船离开家乡出门求学的情景。如今平和县委、县政府已下定决心,加大坂仔镇“语堂故里”名片的打造力度,而这条让语堂大师魂牵梦萦的花山溪在经历千波万劫之后将恢复昔日的温情与娇柔。

    溪流匆匆过,流水人人家。经历岁月磨洗和世事变迁,花山溪依旧美丽如斯。当年林语堂在自传中写道:“在我一生,直迄今日,我从前所常见的青山和儿时常在那里捡拾石子河边,种种意象仍然依附着我的脑中”。大师深情的描画,经过我心灵的装裱,将永远挂在我的心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