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224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故乡步道

    作者:◎罗恒发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8-05-08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漂泊在外,故乡倒成了驿站。年初在老家呆了一个多月,算是四十多年来最长的一次驻留了。深喜去年开始,老家沿溪两岸开始修建人行步道,一直修到以前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里,这样,在乡下的日子,就有了一个不错的去处。

    步行从古榕下开始。春初的古榕,浓密的叶子从细嫩的鹅黄,变成厚实的墨绿,显得更加郁郁葱葱。从这迎着溪流往东方向,越过石拱桥的引桥,就进入了步道。这段步道所经之处,原是最有人文气息的地方,古渡口,古建筑,深潭,浅滩,泳场,大坝等,镌刻着历史的印记,留系着我的牵挂和记忆,只可惜这已被新砌的护坡和堤坝所替代了。

    步道分两层,较低的亲水层,设有石围栏,铺上了红色透水砖,区间还砌了花坛,种上了桂花等植物。较高的堤顶则由水泥铺成,可通小型车。值得一提的是步道的行道树,由香樟和垂枝红千层(别名串钱柳)依次穿插成行。这一土一洋的组合倒也别致,就像是乡下妹子穿着城里姑娘的衣裳:那垂枝红千层,一条条深红花丝组成花穗,再由一串串花穗妆成了满树的红艳;与香樟树的成团绿叶间隔并列,在和熙春风的轻抚下,一红一绿,摇曳相衬,让人赏心悦目。步道自然不止是给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走的,更多的还是要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观光,而让游客有个熟悉且舒适的开始,无疑也更容易让人上道“着道”。如同一本好书,先得有抓住人眼球的引子一样!

    沿着平坦舒适的步道走六七百米,便到了水电站旧址。曾给山村带来光明,建于五十年代的水电站早已损毁,只留一片遗迹,后来在略往上位置继建的小站也只剩站房孤立溪边。对岸是香火颇旺的长兴庙,庙边正在修建游客集散中心。步道到此,开始转向东北方,模样也开始变化,不再是一味的平直,而是顺着溪岸,穿过石滩、竹林,高低起伏蜿蜒前行。路面也是就地取材,用鹅卵石铺设的,显得有些粗糙;护栏只在跨沟、过湾等较险峻的地方点缀几处。从这段开始,两岸都修了步道,并用原石砌跳步桥进行连接。溪流的落差已明显增大,步道也终于有了山里人的样子。

    几百万年前冰河消融挤压冲撞形成了这里高山峡谷、激流险滩等各种各样的自然形貌。由于近几十年来,截流发电改变了原来流域环境,也使得一些不为人知的自然形貌显露了出来。沿步道再走不远,就到了本地人俗称的马皇岽。这里有小瀑布,有大水谭,有斜躺的巨大石坪,有直立如刀切般的大石壁。还有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冰臼群。除了最多的圆臼外,还有长的方的,而且还有像月牙、水滴、花瓣的。大的能装下人,小的只能插几根筷子。水深的见不着底,浅的就像碗碟一样。岩石颜色也不同,显示出洁白、青黛、鹅黄、粉红,十分稀有罕见。有些冰臼造型完整,有的镂空开裂,其中最大的一个冰臼,因为开裂,看上去就像硕大莲花立于深潭一样。冰臼石群,瘦陋透齐全,十分切合奇石的审美标准。

    在这些石头中,最有故事的当属卧在深潭中的那个白石。从侧面看去,就象凌波而卧的骏马,因此也被称为白马石。那白马闭着眼晴,迎着潺潺而下的流水,身躯虽只露出一半,但从它隆起的脊背和略为抬起的后臀,明显给人以挺身腾跃的想象。

    小时候听过这白马的传说。这白马本是神马,白天卧于水中,晚上起来活动。饿得不行了,便会趁着黑夜去偷吃田里的庄稼。久而久之,村民知道了白马所为,就想着法子去对付它。有高人指点说要趁天将亮那一刻石马回潭时把它的眼睛凿了,才能阻止它出来。于是村里挑出几名强壮小伙,带着火把,石錾,划着竹排,趁天未亮靠近饱食后熟睡的石马,把它的眼睛凿瞎了。此后白马便再也没离开深潭。

    沿着步道继续前行,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两岸连片的蜜柚正在吐蕾,花香随风飘满溪谷,只是得在特定时节才有此待遇。虽然柚花有期,但石头却是永恒的。这一段长滩,溪石坐落列阵,虽不似冰臼群那样精美,但各形各样的石头卧溪,半露半隐,把水流阻挡成跌岩起伏、分割为弯曲缠绕的涓涓细流,也算是很别致的了。

    闻着花香,感受着从鞋底所传导的鹅卵石的感觉,不多久,便到了陂头角。这是高山峡谷出来后的第一个古渡口。步道到此不再直行,而是通过浮水桥跨过对岸,并继续往峡谷里延伸。

    早年,老家这地方一直有中共组织活动,是平和暴动的策源地。暴动之后,农民武装继续在这一带活动,并组成闽粤边红军中的一支。在古渡口边上,新建了个宣誓广场、用宣传牌介绍了当年红军在此集结等情况。走过广场,就开始进入峡谷。一练清碧映入眼帘,这就是长潭,早年水电站的引水口。青山相夹,绿水倒映,峡谷不仅导引着溪水,还导引着气流奔涌而出,让到这里的人倍感清新舒畅。初次来时,天气尚冷,一到这峡口,便被风吹得一激灵。后来气温高了,走到这里时,身上发热出汗,而此时刚好有凉风徐来,顿时让人感到特别的舒畅。

    说了一路的石头,其实水才是伴随着步道的主角。只是水无形,描述不易。而这长潭的水,当是眼下整条溪最好的水了。虽因上游截流引走了主溪道的水,使长潭少了一抹平湖的浩浩淼淼,但正因此,产生了新的内涵和景致。现在的这些水,其中一部分来自小支流和山坑,一部分是从两岸连绵的高山上流下来山泉,另一部分就是从截流水坝里渗下、等于是经过过滤的水,因此,这里的水特别清沏,碧绿如玉。早春时,尚有枯黄的芒竿芦苇,落叶乔木倒映水中,黄绿相映如同山水油画一般;而现在早已是两岸绿透,山水同色,那绿色自然是浓得抹不开了。

    这样的水怎能没有故事,没有传说?长乐溪长滩连深潭,浩浩淼淼,鱼类繁多。村民们都会在农耕之余到溪里捕鱼。住在溪边的林姓人家(后来整体迁走了),就喜欢到长潭这一带捕鱼。而居住在上游的朱姓大峰人,也会顺着支流而下,到这一带抓鱼。两地人在长期在此共猎,难免会发生纠纷。几次份争之后,双方决定去打这捕鱼的权益官司。只是这类官司实属少见,那判官也懒得到这偏远的地方来,在听过双方陈述后,就下了判词:“溪水长长,让些何妨?椿臼石磨,各得一方”。这实在是丈二金刚让外人摸不着头脑,是不是糊涂官乱判葫芦案呀?但双方当事人听了之后,却都满意地离开了,而且从此以后便再无争执,长期和平相处。

    有故事的地方,自然是好地方:峡谷清幽,林中鸟鸣,水里鱼游,轻松惬意。

    不一会就到了大峰坑口,两条溪流的汇合处。两股力量从不同角度的冲击,在这里形成了一个三角潭,水进多少,流出多少,永不满溢。其四周岩壁,更是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出各种如天书般的图案,塑造了浑圆尖耸形态迥异的大小浮雕群。激流瀑布,有声有画,是整条步道景观的精华所在。尤其是在主溪流的转向处,一石卧底,把溪流分作两边,活脱脱一个虎跳峡的缩小版,只不过这里的“虎跳石”要圆润可爱得多。当水位高时,那卧石因被淹变小,只露出顶部较圆润部分,在水环绕下,便有些像石磨了。前文故事中判官的判决,就是指冰臼下游至此段溪流归林姓人家捕鱼,而这“石磨”以上水域则归朱姓人家。

    从古榕到这里不足三公里,现在走过来都可以云淡风轻,而在以前,这里山高林密,荆棘丛生,藤蔓缠绕,可是个难以企及的偏僻之地呢!现在步行到此,一般人也是当作终点的,看景歇息后原路返回,全程五六公里样子,距离适当,且有山有水有石有美景,可谓是最美也最合理的慢步了。

    不过步道还在延伸,只是再次转折向北了,而且还是在陡峭的岩壁上凿砌出的石阶。从平缓处走来,看着变高的大山,变小的路口,脑中不禁现出了一千多年前那位田园鼻祖描绘的’世外桃源”画面,这便是粗滩了。四周高山,树木茂密,毛竹成片,含黛蓄翠地围裹着一大片果园、田地、溪滩、水潭。一幢白墙瓦房点缀在这翠绿之下,门前鸡鸭觅食,路上小狗撒欢,溪滩黄牛啃草。袅袅炊烟在提示着人们,这里的一户人家在承百年孤寂、享百年清福,随着步道的修通,这种沉寂将被改变了。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虽然粮田都改成了果园,种上了蜜柚,百香果等,但应该也属于农作范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们耳熟能详。

    新修的步道就到这里。在此,不妨驻足歇息,体会一下桃花源里的意境,感受一下自然的纯与简,人间的静与禅。然后,可以原路返回,也可以从石跳桥走过对岸,爬山至早年修建的引水渠,从那里折返,当然也还有其他的山路可走,但那是另外的风景,另外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