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208期>第3版
    第3版 :综合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山格镇隆庆村:滞洪区内建古堡屡经洪水却不倒

    作者:王志晖 吴巧莉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8-01-08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本报讯(王志晖 吴巧莉)山格镇隆庆村位于花山溪泮,因地势低洼,历史上这里洪涝灾害频发,至今这里仍是滞洪区。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洪涝灾害频发的地方,却有一座古堡,屡次遭受洪水侵袭却不倒,守护着居住在此的一方百姓。

    空中俯瞰隆庆村的这座古堡,犹如英文字母U,古堡坐东朝西,村民介绍,城墙总长度约750米,总面积约为89.2亩,城内有房屋100多间,每间有二到三层,青砖砌墙,屋顶为硬山顶,红瓦双坡面,显得十分的古朴、别致,被当地村民称之为“联排别墅”。

    据道光版《平和县志》记载,该古堡名隆庆堡,因其外形类似簸箕,当地人俗称簸箕楼,又因该古堡为蔡氏族人所建,现在又称为蔡家堡。

    当地村民蔡汉以介绍,蔡氏先祖在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开基隆庆村,至今已经有700多年。因为在四面环水的“牛蹄地”上居住,为了居住、防洪、防盗等需要,就要作好防洪堤,筑修墙,而这“防洪堤、筑墙”就是蔡家堡最早的基础。后来随着人口日益繁盛,古堡也经历多次翻建、扩大,现存主体建筑是在民国30年左右,也就是上世纪40年代,由当地乡绅富人牵头,在原来的地基基础上翻建,故而古堡呈现浓郁“民国风”。民国年间,这里还曾经作为当时的平和县平东乡乡公所所在地,拜占庭风格的乡公所拱门至今仍保留。据说此门上曾写有“天下为公”和孙中山先生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可惜时间久远字体早已消失。民国年间,这里还开设了灿辉农校和灿辉小学两所学校,规模宏大可见一斑。

    据了解,隆庆村所在的山格镇为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每逢暴雨、洪水,平原很容易被上涨的洪水淹没。但村民说,洪水再凶猛,古堡也从未出现垮塌。蔡汉以今年61岁,他一直记得1972年“7.29”洪灾给当地造成的灾害。当时,仅山格受淹的水田就多达7000多亩,房屋受淹5000多间,倒塌800多间,但古堡却能独善其身。“洪水淹到了二楼的楼板,别的地方的房子倒掉非常多,我们这里没有倒,没有倒我们就平安,所以说我们蔡家堡这边的房子起着很好的保护村民的作用。”蔡汉以说。

    那么,古堡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能屡次遭遇洪水侵袭却屹立不倒呢?原来,因为隆庆位于洪涝区,蔡氏族人在建设古堡时,放弃了平和常见的夯土砌墙的作法,选用花岗岩作为打地基的材料,地基宽度达1.65米,高度约3米,石砌的墙脚不仅有防水的功能,而且使墙脚更为坚实。采用干砌法,又能杜绝毛细现象,保持墙体干燥。花岗岩之上,再用青砖砌墙,虽然造价不菲,但防洪能力确是实实在在。

    古堡还有一个神奇之处——从不内涝。按理说,建在平原地区地势平缓,不利排水,但村民说,即使发生洪水,只要洪水一退,城内积水也跟着消退,从不积水,这又是为什么?

    原来,古人建造古堡时,依据当地东高西低的地势,采用坐东朝西的格局,“U”字形开口向西,直接面向一条溪流,积水可直排入溪。其次,村民在古堡的里面布置了排洪沟,宽约1米,深约0.8到1米。有了这些设施,洪水便能迅速排出了。

    随着岁月流逝,古堡内人口日增,村民陆续搬出,另建新房,只留下少数居民居住,古堡也日益衰败。今年,隆庆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聘请专业人员开展规划设计,修复古堡,建设休闲广场、村史馆,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