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203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林语堂的祖母

    作者:◎黄荣才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7-12-04
    编辑:庄玮 点击数: 字号:

    在林语堂的思想里,女人是强大,这种强大,或许最初来自他的祖母。

    林语堂的祖母,生命和天宝五里沙紧密相连,尽管,这个地方对于林语堂来说,更多的是他父亲林至诚的故乡。

    五里沙进入林语堂的脑海,来自于父亲林至诚的口传相授,而且这样的传递信息带着苦涩的味道。林至诚的父亲是个普通的农民,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农民,在1864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攻进漳州的时候被拉去当挑夫,后来下落不明。当时林至诚只有九岁,因为躲在床下,逃过了一劫。

    林语堂的祖母,也就是林至诚的母亲,据说学过拳术,臂力过人,曾经用一根竹竿,打退过十几个土匪。这件事在当地传为美谈,也让林至诚有了些许的骄傲。至少林语堂在说到祖母的时候,是颇有一点自豪的。但无论如何臂力过人,林语堂的祖母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她最后的选择就是带着九岁的儿子林至诚和两岁的小儿子,逃到鼓浪屿,还不得不把两岁的儿子送给了一位姓吕的医生。这位被送给他人的孩子,也就是林语堂的叔叔,后来成为举人,是林语堂的另一个荣耀。只是当林语堂去鼓浪屿读书的时候,这位林叔叔已经去世,在去世之前,他把一个儿子送去英国,后来成为工程师。倒是林语堂的叔叔所在的吕医生一家,和林语堂家来往密切,林语堂三兄弟在鼓浪屿读书的时候,都是吕家女人的教子。林语堂的教母是“曼娘”,也就是后来《京华烟云》中的“曼娘”原型,她的未婚夫死了,如《京华烟云》中的“平亚”之死。“曼娘”宁愿是个“望门寡”,再不嫁人。“曼娘”对林语堂很好,这是五里沙通过另一种途径让林语堂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林语堂的祖母在把小孩子送人之后,带着父亲林至诚回到五里沙。那应该是在太平军撤离漳州之后。在太平军撤离之前,好不容易逃出战火弥漫之地的人是不会轻易再回到是非之地。那时候,林语堂的祖父已经不知所踪,尽管后来林语堂在法国乐魁索城给在法国的华工编教材教他们识字的时候,曾努力寻找,幻想能够找到失踪的祖父。但我猜测,林语堂的祖父也许并没有走远。1864年10月14日,李世贤攻进漳州城,当年12月1日,在万松关战役又围攻击毙了另外一个平和人,祖籍平和五寨乡埔坪村的福建陆路提督林文察,台湾雾峰林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林文察带领的清军也全部被歼。数次的战斗,让李世贤声名大振。但好运没有太久,在左宗棠带兵围攻下,尤其左宗棠拥有洋枪洋炮的军队,李世贤的优势很快消失。1865年4月1日,李世贤惨败,死伤十几万人。5月15日,在从漳州撤往平和,以图再撤到广东梅州的时候,被清军追杀,太平军损失了三万多人。太平军的成功与失败,林语堂或许可以不用关心,但也许,林语堂的祖父或者死在漳州,或者死在平和,或者死在后来李世贤全军覆没的永定。如果是在平和,那么林语堂在法国乐魁索城的寻找就不仅仅是徒劳,还有着悲情的幽默,他走出去的脚步,期待目光可以放远,但他关注的东西恰恰在他的脚下。

    林语堂的祖父就此消失了,他留给五里沙的,是悲伤的记忆。

    林语堂的祖母后来改嫁了,嫁给了一个卢姓的人。后来如何,林语堂没有多少提及,只是说有他们家有个祖母再嫁之人的一张照片,可见林至诚对这个继父有种回避,林语堂自然无从知晓太多。对于母亲的再嫁,从“祖母仍然算我们林家人”,可见某种接受但又多少排斥的尴尬,就是还是林家人,但肯定是“渐行渐远渐无书”,这样的逐渐淡出生活其实是林至诚的无奈,林语堂的祖母就是臂力再超人,也无法撑起生活的重担。林语堂没有见过他的祖母,他的祖母只是活在林至诚的叙述之中。林至诚是在24岁的时候进入神学院学习的,他放下自己效益不错的小贩生意,成为他们家的“第二代基督教徒”。林至诚在25岁的时候,从天宝五里沙出发,前来平和坂仔,当“启蒙伴读兼传福音”,也就是既当教会的老师也传教。如果说,一个家族的历史是一篇文章,到了林至诚到坂仔传教的时候,已经是另外一个段落。而林语堂的出生,意味着从林语堂开始,是另起一行,是重起一段,风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