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186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主角林语堂

    作者:◎黄荣才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7-07-31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林语堂的主角意识可谓强劲,他争取当主角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歇过。小时候的调皮捣蛋,有林语堂的身影,以至于他被父亲关在门口,也从窗户扔进去一块石头,美其名曰“和乐进不去,就让石头代替和乐进去。”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的时候,林语堂曾经在一个休学式四次上台领奖,那也是风光至极,没有人否认这时候的林语堂是主角。等他成为名人的时候,林语堂更是主角,时常在不同的场合义气风云。

    当然,并非所有的主角都是众人景仰,比如在南洋大学。南洋大学是林语堂惹来不少非议的地方。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新加坡:林语堂不堪回首的记忆》,无论当时的真相如何,新加坡的南洋大学都不是林语堂可以意气风发的地方。

    林语堂1954年10月接任南洋大学校长,1955年4月离开,在新加坡刚好半年。只不过,这半年的时间,可谓是风云突变。

    林语堂让人非议的地方,是停建校舍。在一些文章里,把林语堂的这种行为当成不通情理,固执行事。或许,林语堂对校舍的要求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那就是林语堂希望能够建成一所一流的大学,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从多方入手。林语堂走过不少地方,他期待一开始就有高的起点。但是,林语堂忽略了,或者没有充分意识到,当年的新加坡大学是华人捐资筹建的,初衷是使华人子弟无须远赴中国深造,资金并不宽裕。对于校舍的问题,个人认为并不能一味责怪林语堂不切实际,甚至有其他的目的,也许可以从林语堂是理想主义者,他的办学理念在当时太过于超前,以至和现实有不小的距离,理想和现实无法达到重合。

    给林语堂带来诟病的还有,林语堂自己当校长,任命女婿黎明为行政秘书(相当副校长),女儿林太乙为校长室秘书,侄儿林国荣为为会计长。这样的班子组成给林语堂带来了“林氏企业”的标签,另一个说法就是任人唯亲。或许,林语堂这样做就是要掌握主动权,这可以从林语堂在厦门大学的遭遇进行分析。1926年5月,林语堂到厦门大学任教,任文科主任兼国学研究院总秘书,把鲁迅、顾颉刚、沈兼士、孙伏园等人聘请到厦大任教,一时有“把半个北大搬到厦大”的说法,而且林语堂踌躇满志,制定了系列计划。不过,林语堂的理想没有实现,他和当时的理科主任刘树杞因为经费的问题有了纠纷,最后鲁迅、林语堂等人先后离开厦大,可以说无奈离去。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林语堂才急切地要掌握财权,才做了如此安排,他要做自己的主角。包括他提出要设立基金保管委员会,要求执委交出两千万建校基金,由他全权支配,执委不得过问。有时候,各有各的计划,会互相抵消发展的力量和努力。

    当林语堂最后和陈六使等人终于翻脸之后,林语堂选择了离去。他在离开南洋大学的时候,根据约定,领走了遣散费,这同样让不少人对林语堂大有意见。当时这笔钱是陈六使个人捐出来给南洋大学的,等于是陈六使自掏腰包。陈六使的行为使人尊敬,而林语堂的行为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是合法不合情。他们既然有约在先,解除了合同,林语堂领走遣散费,也就是按照合约办事。用现在的眼光,林语堂属于具有契约精神的人。问题出在当时,也许不少人认为林语堂不应该领这笔钱。其实,领走这笔钱,林语堂也没错,不领这笔钱,也是一种风格,但我们不能以道义、风格来要求,甚至是绑架某个人应该做出如何的选择,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剧中,有权利选择自己作为主角的唱腔。林语堂不仅仅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也接受教会学校教育,接受西方文化浸染多年,还有当时他前往新加坡南洋大学之前,经历了因为发明中文打字机而倾家荡产,借钱度日的生活,某种程度上,林语堂此时对金钱有一种渴求,他毕竟要生活下去。林语堂无法对那笔遣散费无动于衷,也无法潇洒到“挥挥手,不带走一丝云彩。”也许当时林语堂空手而走,或者领到遣散费之后把其回捐,或许有关他的非议会少一些,但这只能是别人的期待,无法勉强林语堂非得这样做。

    林语堂就任南洋大学校长和离开南洋大学,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也不是简单地非此即彼。也许,林语堂当年的行为和他的理念有关,或许他太超前了,这应该也可以算是一种解读吧,尽管未必完全正确。无论是谁,在回头看林语堂那段经历的时候,或许要多从当时的情况分析,不要匆忙下结论。并不完全否认,当时的林语堂也有沟通不够,处理不妥的地方,但时至今日,好像也不需要非得论个是非曲直。并且,历史的真相无法水至清则无鱼,许多事情都是互相缠绕。有些东西,就让它沉寂。

    但无论如何,南洋大学,尽管只有短暂的半年,就是那半年,尽管早就谢幕,主角依然是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