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171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王阳明在平和赢得人生重要拐点

    作者:◎林丽红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7-04-17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有人把王阳明称为“平和之父”,我深以为然。

    王阳明何许人也?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别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同时精通儒家、道家、佛家,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阳明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世人将作为心学集大成者的王阳明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其学术思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这样的一个旷世奇才王阳明是如何与平和这样一个小地方发生联系?又如何成为“平和之父”的?

    据《王阳明全集》里王阳明年谱记载:王阳明一生曾两次入闽,第一次是在正德二年(1507年)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为躲避当权宦官刘瑾追杀,由钱塘江逃至武夷山,时年36岁。第二次是在正德十二年(1517年)升都察院左佥都御使时,由江西赣州进入福建汀州府和漳州府,时年46岁。王阳明就是在这第二次入闽期间,因奉命平寇而来,并与后来被他命名为“平和县”的这方土地“结缘”的。

    王阳明从小就怀有经略之志,他十四岁就开始学习弓马之术,研读《六韬》、《三略》等兵法书籍,十五岁游居庸关时就对诸夷狄的种类及其村落进行调查。少时的他对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忠诚和人品推崇备至,并写下《梦中绝句》“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鬃毛皤。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这样英雄气概十足的诗句。弘治十二年,在明王朝西北边陲深受鞑靼人之侵扰时,时年二十八岁的王阳明更是向朝廷上书了一篇《陈言边务疏》,通过古今之实例阐述兵法,强调边境防务要慎重务实,其内陈“边务八策”即:蓄材以备急、舍短以用长、简师以省费、屯田以足食、行法以振威、敷恩以激怒、捐小以全大、严守以乘弊”足以展现出他已具备了大战略家的眼光。与王阳明同为浙江余姚人,明天启年间任漳州知府的施邦曜也是“王学”的追随者,他在亲自编写的《阳明先生集要》中感慨“读先生八策,胜孙子十三篇也。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

    从《王阳明全集》里王阳明年谱记载来看,王阳明虽然对用兵方法和军事理论研究甚广甚深,但终究还是处于“纸上谈兵”,并未经过实战检验。直到1517年他46岁的时候,受朝廷派遣,率军到闽粤交界的漳州南部山区,也就是现在的平和县九峰镇、长乐乡、秀峰乡、芦溪镇,以及龙岩永定的湖山乡、湖雷镇,广东省大埔县的大东镇、枫朗镇、百侯镇、西河镇一带坐镇指挥“漳南战役”时,他的军事理论和排兵布阵方法才得到真正的实战检验。“漳南战役”最终获得全胜,为他的这次军事指挥“首秀”书写了完美的一笔,也圆满地检验了他“知行合一”的心学理论。

    完成平寇任务之后,王阳明并没有就此一走了之,因为在成为军事家之前,王阳明首先是个以传学立德为己任的心学家。漳南平寇令他感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内心的良知告诉他:如果不从根本上消除症结,贼寇还会像南方到处丛生的野草一样“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他要用他的心学去传道,去教化乡民,最终破除乡民的“心中贼”。在他看来,此地离县治过于偏僻,官府管理鞭长莫及,才至“政教不及,小民罔知法度,不时劫掠乡村,肆无忌惮,酿成大祸。”此番“虽曰歼厥渠魁,扫除党类,此特一时之计,未为久远之规。”他认为,“政教既敷,盗贼自息。”(《添设清平县治疏》上同)为此,他两次奏疏朝廷,“呈乞添设县治,以控制贼巢;建立学校,以移风易俗;庶得久安长治等因。”初奏时取名“清平县”,其后再奏时改名“平和县”:“照得县名须因土俗,本职奉委亲历诸巢,询知南靖县河头等乡,俱属平河社,以此议名平和县。”(《再议平和县治疏》)再奏时,按理应取名“平河县”,不过最终却选用与之谐音却寓意深刻的“平和县”。不管是“清平县”,还是“平和县”,王阳明在县名选取上所用到的“清”、“平”、“和”分别寓意为“清明”、“平静”、“和谐”,在中国汉语字义中都是美好的,都符合他心学的精神和理念。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言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不仅集宋明心学之大成,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堪称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文武德能全才大儒,世人称之“真三不朽”当不过分。

    王阳明在漳南一带停留不过两月之久,对于平和这个地方只是一个短暂停留的过客,但是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过客。而平和这个地方对于王阳明来说,只是他人生中很短暂的一段经历,但是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段经历。正是王阳明这个人,让平和得以不再饱受匪患之苦,过上了太平日子,而且获得涅槃重生,从此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平和县”。 而正是平和这个地方,让王阳明的知识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实践,让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学理论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运用和证明,获得了一次质的提升和飞跃,赢得了自己人生中的重要拐点,为他日后提出的“致良知”理论埋下了美丽的伏笔,使他大大地缩短了成为圣人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