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18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在石头上找寻

    作者:◎罗龙海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4-05-05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很多历史是由石头承载下来的,后来的人们常常根据石头记载的点滴窥视历史的端倪,在石头上找寻过往的事实,然后进行加工还原,再搬到史册里。像各地旅游风景名胜的摩崖石刻、千年古刹的石刻碑记、乃至名人坟墓的石刻铭文,等等,许多历史的记录缘起于石刻,它与史书相辅相成,互为印证。关于霞寨钟腾武榜眼黄国梁,史书记载的内容不多,在他的家乡,人们在不同的角落可以看到几块石头,这些石头穿过历史时空,在无声述说着武榜眼的生平。

        十数年前,有一次下乡采访时,在一座古庙里第一次听到了黄国梁的故事,看到了他在古庙后面石壁上的题刻。古庙叫石晶宫,位于平和县霞寨镇黄庄村大协关的蜡烛山峡谷之间,距县城20多公里。寺庙前面有条石磴道,自古以来是漳州府通往旧县城九峰镇的必经之路。在官九线大协关隧道洞穿之前,人们要翻过大协关,就必然要沿着绕山公路盘旋而上,途经位于半山腰公路边上的石晶宫。据传,石晶宫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背靠峭岩,面对深谷,寺庙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风格独特。石晶宫建设期间,适逢武榜眼黄国梁回乡省亲,庙里主事慕名邀请榜眼题字,黄国梁在品尝甘泉之后,欣然名笔题字,写下“石晶圣泉”四字。当年,我第一眼看到榜眼的题字时,只觉得字写得不怎么样,甚至写得有些拙,因此我心里并未有丝毫特别的感觉,但因为题写者是榜眼,就多看了一眼。

        多看了一眼,就对黄国梁多了一番了解。黄国梁是习武出身,19岁时考中秀才,21岁时考中武举人,25岁时进京会考高中进士,字写得不漂亮也属正常,毕竟让其成名的是高强的武艺而不是高超的书法。黄国梁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并不怕人家在背后点评他的字写得不像他的声名那么漂亮,这也许要归结于身材魁伟、臂力过人、武艺高强的他在科举考试中一路春风得意,使他一直保持着贫苦农家子弟的直率坦诚、胸无城府。据地方史料记载,黄国梁生于1756年,25岁时(1781年)进京会考高中进士,1784年回乡省亲时,作为一个28岁的风华青年,他青春无忌、落笔有痕,拿起题字的毛笔就像操起殿试的大刀一样自然,由此,家乡古庙后面那块袒露的石头幸甚,后人幸甚,榜眼对家乡的一份情怀得以在一平米见方的青石上古朴地展示。

        榜眼的风光已经过去多年了,镌刻着他的题字的石头还嵌在古庙后面的山体里,字迹清晰,只有清澈冷冽的山泉水叮咚作响,晨昏相伴。

        黄国梁不善于写字,留下的墨迹仅限于此,他善于舞大刀,但是历史关于他“魁星踢斗”勇夺榜眼、授封“一品御前带刀侍卫”、以及后来挥刀平定边陲等等事迹,基本上是靠黄氏后裔口口相传的传说而已,缺乏正史记载。现存家乡仍能给他说话的,除了榜眼府、朝阳楼和余庆楼等几座建筑物,还有就是石旗杆和练武石这些细枝末节了。接触到这些细枝末节,与“石晶圣泉”的题刻相距好几年,那已经是近几年榜眼府声名鹊起的时候了。

        记载着黄国梁人生荣耀时刻的石旗杆,矗立在黄国梁的祖居地朝阳楼前,造型别致,古香古色。如果说,黄国梁高中武举人(1777年)和榜眼及第(1781年)的当年,就树立起这些石旗杆,那么,这些石旗杆在闽南雾霭之中,已经坚挺了两百多年了。与体量庞大的土楼朝阳楼相比,石旗杆显得那么小,但是,它无可争议地成为朝阳楼、以及周边永平楼、余庆楼等土木建筑的灵魂。据说,榜眼的死系奸党所害,那么,这石旗杆就是黄国梁刚直不阿的脊梁,不屈的精神化石,一块本来普通的石头,此刻担负起传递正能量的重任,它们应该一代代传递下去。

        刻字的石头很精彩,没有刻字的石头一样令人产生不尽的想象。黄国梁年轻时练功用的大武石,就是一块没有刻字的石锁(练功石),重达340斤的它,如今沉默地蹲在榜眼府门前的操场上,像一只张不开口的狮子。不少前来榜眼府参观的客人对这块石头产生兴趣,都试着上前抓一把,但都是一手抓不过,两手提不起,使出浑身气力也只能稍微推动一下罢了。试想一下,武榜眼的练功石要是寻常人等都能轻易掀动把玩,那武榜眼的功夫岂非是虚的?于是都叹服榜眼的神力非同一般。

        武榜眼黄国梁的练功石,有多少年没有人舞动它了,还有后来人能够舞动它么?没有人舞动的石头,失去了人文氛围的熏染,武石还原了它作为石头的本义,它就仅仅是石头而已。遥想二百多年前,这石头在黄国梁练功之时抛起坠下、在双臂间左右跳动,它多像黄国梁形影不离的知心朋友、甚至是他身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说黄国梁天生神力,自小喜弄刀枪,却因兄弟多,家庭贫困,没能够买到自己喜欢的武器,只能够在看管鸭子时,抱起河边的大石头耍弄,笨重的石头到了黄国梁的手上仿佛变成了轻巧的面团,把乡里人和他的父亲看的是胆战心惊!传说黄国梁每天在河边练功,巨大的石头举起放下时,震动不小,惊得土地爷也惶惶不安,于是悄悄帮助他,暗中驱赶更多的鱼虾供他的鸭子食用,于是黄国梁赶的鸭子胜过其他兄弟,母鸭能够日生双蛋。还传说,他在河边练功时,一眼瞥见一块浮木逆流而上,定睛一瞧,发现系小鬼作祟,于是呵斥停止作恶。传说毕竟是传说,只能够作为黄国梁生平的注解,而不是主题。主题是他的父亲预测他将来必成大器,就请人凿打石锁供其练功,又倾家中积蓄,送他进入祖祠武馆,延请名师指导,传授武艺,黄国梁后来武功精进,刀枪棍棒样样精通,尤其是刀功超群出众,大刀挥舞起来虎虎生风。

        凭借着与石为伴练就的功底,黄国梁后来功成名就,荣耀桑梓,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他头上的荣光犹如他的练功石一样遽然降落,尘埃落定在故乡的山间,在故乡人心头激起不小的、挥不去的谜样烟尘。

        古庙后面的青石壁,土楼前边的石旗杆,榜眼府前的练武石,这些山间的石头,都是武榜眼黄国梁人生的坚实的足迹,武榜眼练功时的呼呼风声虽然戛然而止了,再想看一看榜眼的风采,不妨轻抚着这些石头去联想。

        也许,在某个尘封的角落,还有更多的石头期待着人们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