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140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林语花溪

    作者:◎苏丽梅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6-09-05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身在异地,家乡的记忆却总是那么清澈,关于那一人一物,一草一木,更有家乡的那一条小河。

    年少时,我家就坐落在小河边,离小河只有很短的一段距离,走出家门,下了一个小坡,小河一览无余地出现在眼前。就是这条小河,却给我带来童年的欢乐。

    记得那时,上小学的我总是和小伙伴们到小河边玩,玩得最多的就是在河边抓鱼虾。旁边的一块块石头,光滑整洁,妇女们在石头上搓洗衣服,她们挥舞着棒槌,边噼啪噼啪地拍着衣服,边大声朗朗地谈天说地。不远处的我们,挽起裤腿衣袖,弓着腰,猫着脚步,瞄准了河边的小鱼,双手掬出一个半圆,迅速地把小鱼捧在手里。当然,对于反应灵敏的小鱼,我们的希望总是落空,能够让我们得逞的往往是那种反应迟钝的小鱼,总是能让我们稳稳地捧在手中。到了后来,我们懂得从石头底下找鱼虾。轻轻地搬起一块石头,可以看到一只小鱼或者小虾静静地待着,我们悄悄地张开双手,从两边慢慢合拢双手,定睛看时,手心掬着一捧水,更有那可爱的小鱼小虾。如果抓到的是小鱼,我们就把它放进桶里,带回家养着,如果是抓到一只小虾,那就要看我们的心情了,心情好的话会把小虾和小鱼放进桶里,在河边拔棵小小的水草放进桶里进行点缀,小鱼小虾躲在水草底下一动不动,让我们的心里涌起一股自豪感。有些时候,小伙伴们会出主意,把小虾吃了,于是,一人抓起一只小虾,把小虾闷在手掌心,并慢慢击掌,在击掌的过程中,不时打开手掌偷看,待一只活蹦乱跳的虾被我们拍死、拍红之后,我们会迫不及待地把虾塞进嘴巴,嚼得津津有味。

    后来,抓鱼抓出了经验,知道这种小鱼小虾的饲养寿命不长,于是,专门从石头底下去抓“三斑”鱼来饲养。在我们的记忆里,“三斑”鱼不仅长着漂亮的身躯,简直可以和金鱼媲美,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往往养很长时间都不会死。因此,我们愿意花更多时间抓“三斑”鱼。

    上初中时,我就担负起了挑水的任务。河水清澈见底,我肩挑铁桶,摇摇摆摆来到河边,走向比较深凹处,一瓢瓢往铁桶里舀水。在舀水之前,要先用瓢子在水面上轻轻刮一遍,刮走表面上的漂浮物,然后再往桶里舀水。由于力气有限,铁桶里的水不敢装满,担心挑不动,往往是半桶水挑在肩上,摇摇晃晃地回家。路程虽不远,终究平时很少挑水,走了一半就觉肩膀疼痛,于是停下休息。这样一趟趟,直到把水缸装满为止。

    二十多年前,我在平和五中读书,平和五中校歌的第一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我们的学校在花山溪旁,悠扬的钟声伴环着溪流,叮当,叮当……”学校就在小河边,那时候还没有围墙,下课时,同学们都到河边的草地上玩耍、嬉戏,有的往河里扔瓦片,让瓦片在河面上一路飘向对岸;有的在相互追逐;有的在说着悄悄话;有的静静地坐着晒太阳。河面上吹来阵阵带着花草香的气息,沁人心鼻,不仅美化了周围的景色,更使我们的心灵迷醉。

    而就在前些年,才知道文化大师林语堂先生就出生在小河边的一个礼拜堂里,林语堂在十岁那年,撑着竹篙,顺着家乡的这条小河到外地求学,于是家乡的小河有了“林语花溪”这个高雅的名字。林语堂先生在他的著作里写道:“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那时的东湖,也就是现在的林语花溪。而随着林语堂故居的重新修葺,很多游客从远处慕名而来,沿着这条小河,寻找大师生活过的足迹,家乡的小河由此被世人所知。

    虽然,已经很长时间未曾喝过小河里的水,但是,这条浸润着文化气息的小河,却也给我的童年、少年时代带来了欢乐,无形中,更给我带来文学上的熏陶,使得我由此也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而家乡的小河,总能在我的心里唱起美妙的歌谣,让我的目光穿越千山万水,而总能看到它曼妙的身姿,蜿蜒着,似一条碧绿的飘带,伸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