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138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卧姿林语堂

    作者:◎黄荣才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6-08-22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曾经两次站在林语堂墓前,一次是2009年11月,一次是2013年5月。两次天气不同,前一次下雨,后一次晴天。在林语堂的墓前,虔诚地鞠躬。林语堂,这位从平和走出的世界文化大师,就默默地安息在一个叫后花园的地方。

    林语堂长眠的地方,是在一处地址为台北仰德大道二段141号的地方,那是邮寄信函的地方,很普通而且很冷冰冰的字眼,如果说是林语堂故居,相信会立刻生动而且内涵丰富起来。后花园这个名称,并不是和这栋白色的房子一样,从1966年才开始出现在林语堂的生命记忆里。后花园的历史要久远得多,在平和坂仔,林语堂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有个叫后花园的地方,那是充满林语堂童年快乐的地方,也是林语堂玩耍的乐园,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简单的“后花园”三个字已经充盈了太多的眷念、牵挂和遥望,普通的三个汉字承载了沉甸甸的浓郁情怀,把林语堂生命最后十年和他生命开始的地方紧密联系起来,延伸到林语堂驾鹤归去依然无法扯断这份关联。

    林语堂生命最后的十年是在港台,而台北林语堂故居是林语堂定居的地方。当年在平和坂仔,林语堂也是跟着父母和家人生活居住在教堂里。后来的岁月,林语堂走过许多地方,真正意义上称得是家的地方,也就是台北林语堂故居了。在美国的三十年,林语堂宁愿不断地租房子,也不愿意买房子。住处和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台北阳明山,原来称之为草山,蒋介石把它改名为阳明山。林语堂定居台湾之后,辞去了蒋介石给予他考试院副院长的任命,但接受了阳明山的这块地,建成了这栋中西合璧的房子。林语堂生命最后十年,许多时间就居住在这里,他逝世之后,也安息在这里。

    1976年3月26日晚上10点10分,林语堂逝世。逝世的时候,他没有着半缕衣物,或许这就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4月1日,他的灵柩送回台湾,下葬在故居的后花园,蒋经国等到机场接机。平和的林语堂并不会在意谁去接机或者谁来送行,但太多的人把哀思和敬仰的目光定格在“林语堂”三个字,定格在这位从平和出发,一路走向世界的东西文化的桥梁。

    在后花园,林语堂的坟墓并没有如闽南老家那样突起成坟包。周边是一圈常绿的树木,一块墓地用青砖镶嵌地面,棺椁形状略高于地面,中间是一块墓碑。如果不是那块墓碑,或许林语堂的坟墓就和周边的绿树和土地融为一体。看着这样的坟墓,我的脑海中出现了林语堂的语句“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我似乎看到林语堂的灵魂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

    林语堂的墓碑也仅仅是略高于地面,并没有树立起来,而是平卧镶嵌在棺椁形状的中间。想起林语堂喜欢卧在床上,甚至还郑重其事地说“据我看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发现,无论在科学方面或哲学方面,十分之九是科学家或哲学家,在上午两点钟或五点钟盘身躺在床上时所得到的。”他还颇有讲究地说“我相信人生一种最大的乐趣是蜷起腿卧在床上。为达到最高度的审美乐趣和智力水准起见,手臂的位置也须讲究。我看信最佳的姿势不是全身躺直在床上,而是用软绵绵的大枕头垫高,使身体与床铺成三十角度,而把一手或两手放在头后。在这种姿势之下,诗人写得出不朽的诗歌,哲学家可以想出惊天动地的思想,科学家可以完成计划时代的发现。”不知道林语堂的墓碑是否是后人因为如此而有意为之,我想有机会应该问问林语堂的女儿林相如。但无论答案是什么,我相信林语堂在地下肯定很快乐地卧着,我相信他肯定是采取自己认为最为舒服的卧姿。

    大理石的墓碑上,和林语堂同龄的钱穆书写的碑文“林语堂先生之墓”镌刻其上。钱穆是林语堂晚年的重要朋友之一,他的故居就在阳明山脚下的东吴大学之内,因为行程匆忙,而且听说钱穆故居只剩下一间小房子,也就遗憾地错过了。

    肃立在林语堂墓前,想起这位118年前出生在平和的世界文化大师,想起这位闲适、幽默、平和的长者,真诚地三鞠躬,希望大师的灵魂越过台湾海峡,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