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136期>第3版
    第3版 :专版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坚持科学发展 决胜脱贫攻坚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作者: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6-08-08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过去五年

    县域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由86.91亿元上升到172.73亿元,增长98.7%,年均增长11%。规模工业总产值由46.86亿元上升到168.62亿元,增长259.8%,年均增长19.6%。农业总产值由65.11亿元上升到98.17亿元,增长50.8%,年均增长5.9%。公共财政总收入由4.2亿元上升到7.6亿元,增长81%,年均增长12.6%;地方级财政总收入由2.97亿元上升到5.7亿元,增长91.6%,年均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0.37亿元上升到49.18亿元,增长59.4%,年均增长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20.9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5.14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81.88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6.8倍。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质量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39.7∶23.9∶36.4优化为30∶30.8∶39.2。工业发展持续加快。科技产业园区、工业园区西蝉新区等新兴工业载体初具雏形,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建材、食品工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产业呈规模化发展态势,全市产业链最长、产值最大的新型环保建材基地初步建成。现代农业持续提升。“平和琯溪蜜柚”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入选“50个品牌价值50亿元以上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验收;“白芽奇兰”跻身福建五大名茶行列,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的乌龙茶品种。旅游商贸繁荣活跃。三平寺、灵通山、林语堂故居、克拉克瓷、明清土楼等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灵通山入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单位;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成功打造了霞寨“柚海布达拉宫”、芦溪“荷塘月色”、国强“六成楼”等特色品牌;电商发展如火如荼,村级淘宝服务站数量居全省首位,荣获“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国农村淘宝试点县20强”等称号。

    项目投入力度加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五年累计完成57.46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净增49.05亿元。沈海复线高速公路(平和段)、西蝉至草坂货运站(一期)等公路建成通车,省道官九线和东东线升格为国道,结束我县“无高速、无国道、无直通铁路货运站道路”的历史。北塘220千伏及黄井、九峰、山格110千伏等电力设施建成投用。一批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安全饮水等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扎实实施。电信、移动等通讯能力稳步提高,实现全境网络深度覆盖。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区域发展日益协调。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42.7%。中心城区体量不断做大,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区承载能力、服务功能、辐射作用持续增强,获“省级森林县城”称号。城镇建设水平提升,建成一批城乡文化休闲公园、防洪堤、环镇路、特色街道、商住综合体。“家园清洁行动”和“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建成了一批绿色名镇、旅游休闲集镇和美丽乡村,成功打造1个“全国美丽乡村”、4个“中国传统村落”、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国家乡村旅游模范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坂仔镇荣获“中国绿色名镇”称号、入选“省乡村旅游休闲集镇”,九峰镇荣获“省级休闲农业示范乡镇”称号。

    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转面积11.45万亩。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立全市首家县级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林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率达到99.4%,林权证登记发证到户率达到96.3%。扎实推进国资、财税、投资等领域改革,“非转经”国有资产监管经验做法列入市全面深化改革第一批复制推广典型,并在《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上作了报道;“阳光财政”顺利推进;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示范县创建在全市率先启动。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在全市率先组建政务服务信息平台,建成县行政服务中心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审批职能单位、审批事项100%进驻,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2014、2015年连续两年获全市综合考评第一名,投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

    各项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有效改善。生态建设持续加强,全县森林覆盖率70.68%,保持全市前列,“国家级生态乡镇”实现全覆盖,国家生态县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扶贫开发有力推进,全县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2.12万人减少至2015年的1.13万人。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至2015年全县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281元和13504元,各项存款余额突破百亿,达到124亿元。教育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省级评估验收,被授予“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先进县”称号;“南胜窑址”入选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三平祖师信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依法治县工作有力推进,“平安平和”建设不断深化,荣获全省第三轮首批“平安县”称号,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级综治工作先进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与此同时,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保障更加有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坚持“看素质、论能力、凭实绩、重公论”的选人用人导向,创新选人用人工作机制,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队伍活力不断激发。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整体评价2013至2015年连续三年获全市第一名,党风、政风、民风不断好转。全面推行村主干职业化管理,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四会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与“微型党课”经验做法入选全国第三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切实加强县委班子自身建设,支持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开展工作,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不断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军政、军民团结,营造了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今后五年

    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平和实际和特色,着力发挥比较优势,坚定不移实施“新型工业立县、现代农业兴县、生态旅游活县”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平和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闲适新城区、旅游休闲度假区”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力打造“柚都茶乡生态平和、工兴贸旺活力平和、语堂故里闲适平和”。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全县经济发展保持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有较大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脱贫、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公共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地方级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6%,出口总值年均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优化为28∶34∶38,产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

    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引领经济新常态

    按照存量转型、增量做优的要求,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突出集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建设生态低碳经济集聚区,坚定不移实施“飞地工业”政策,大力引进和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产业,增强工业发展整体竞争力。到2020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340亿元、年均增长15%。一要拓展承载平台。整合文峰、山格、小溪的工业园区,谋划南胜、五寨、安厚的工业新区,加快工业区扩区提升步伐、构建“一区多园”的工业格局,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完善发展规划与产业配套。严格项目入园管理,科学安排项目落地,提高园区项目产业关联度、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率,努力实现要素整合、优势互补,推动园区产业特色发展、错位发展、集约发展。加快建设“工业引领、多产联动、资源共享、空间优化”的平和经济开发区。二要壮大主导产业。突出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加快工业企业集聚式、组团式发展,培育发展以上好佳食品、领峰食品、台湾酵素等为骨干支撑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美艺陶、侨丰、豪山等为骨干支撑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程盛、福泰、欧联德等为骨干支撑的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群。特别是要立足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开发以柚、茶为主要原料的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发展壮大一批与农产品加工紧密配套、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打造全省重要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三要培育优势产业。坚持改造提升存量和培育做大增量相结合,加快推进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培育形成生物医药、美容日化等新兴产业。特别是要加快西蝉生态木业产业园建设,做大木制家具和木材深加工产业,培育形成全市重要的木制家具出口基地;盘活闽能光电产业园,引进先进的光电制造企业入驻,通过项目嫁接,做大光电产业;发挥“叶腊石矿”资源优势,加快综合开发步伐,大力引进大型玻璃纤维生产项目。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特色化。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4.5%。一要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围绕做大做强柚、茶产业,强化品质提升,持续推广使用生物技术、有机肥、蜜柚专用肥;强化品种改良,着力提升红肉蜜柚、黄肉蜜柚和名优茶比重;强化品牌保护,规范使用中国驰名商标、原产地保护标志,着力发挥品牌效应。围绕巩固发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创建成果,加快平和农民创业园(省级)、坂仔农民创业园(市级)、漳州(平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中央财政现代茶叶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精品示范点。推动西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努力培育农业经济新增长点。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发展观赏花卉、药用花卉和绿色苗木产业,着力建设一批林下经济、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二要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依托万亩柚园、千亩茶园,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全力打造海西重要的农业观光基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场。三要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国家(柑橘)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完善“12316农业信息服务窗口”等平台,提高“三农”便民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和乡镇“三农”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旅游全域化。立足平和丰富的自然、人文和生态资源优势,以大视野规划旅游发展布局,以高规格完善旅游要素配置,推动形成层次丰富、重点突出,成片连线、特色鲜明的旅游体系,加快打造县域旅游升级版。到2020年,全县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旅游总收入达到25?亿元。一要优化旅游布局。全力打造“三大支撑景区”:突破传统“旅游景点”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以太极峰为核心,整合三平寺、林语堂故居、克拉克瓷古窑址及南胜、五寨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东部景区,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区、闽南首席生态养生度假目的地;以灵通山为核心,以大溪庄上大楼、“云端筑梦”,九峰“1518阳明小镇”、名峰山等为基点,着力打造南部景区,建成环大芹山旅游经济圈;以高峰生态谷为核心,以霞寨榜眼府、高寨村,芦溪绳武楼,蜜柚博览园等为基点,着力打造北部景区,建成茶文化、原乡情、童话村的深度体验式旅游片区。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游、农家乐等新兴业态。二要完善旅游设施。以三平创国家5A旅游区和灵通创国家4A旅游区为契机,完善和提升景区旅游设施。加快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星级酒店,提高接待能力;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景区可进入性;推进旅游信息化工程,提升旅游数字化水平,发展智慧旅游;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和管理,加大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增强旅游舒适性。到2020年,实现所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及A级景区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旅游交通、旅游标识和旅游服务体系。三要拓展旅游市场。扩大“三平寺”“林语堂”“琯溪蜜柚”三张漳州城市名片影响力,巩固提升宗教朝圣游、自然生态游、农业观光游、人文景观游、土楼民居游、红色游等六大旅游品牌。强化平和旅游目的地整体宣传,锁定平和客源市场,借助主流媒体、网络新媒体、各大旅游节庆活动等积极开展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全面提升平和旅游知名度。引导扶持地接旅行社发展,通过高校联动、集中培训等手段,培育旅游人才,壮大导游队伍。

    健全流通体系,推进商贸现代化。充分利用与闽粤两省八县接壤的地理优势,依托沈海高速复线、漳梅高速出口和国省干线公路,不断活跃内外贸易业务,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引进、扶持、培育一批以商贸服务、通信信息、中介咨询、建筑工程等行业为主的重点总部企业,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加快推进小溪产业园、山格科技园、黄井工业区、安厚工业区等区域的物流园区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综合物流园区、若干个专业物流中心”的总体布局。以“万村千乡”市场建设为突破口,建设乡镇商贸中心、配送中心和直营连锁店,新建、改造一批新型专业批发市场,构建农村流通网络。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加快构建基本生活服务业促进体系。二要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整合各类社会数据资源,推动产业发展、电子政务、城市管理、医疗健康等领域大数据共建共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平和电商创业中心、平和特色商品展示展销中心、平和农资农机电子商务中心等平台建设;抓好“中国网库”平和县特色农产品电商基地建设,全力打造最具代表性地标产品的电子商务集聚区;鼓励中小微型企业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经营活动,集中推介我县名、优、特“地标”产品;大力推进“农村淘宝县”建设。三要积极扩大出口贸易。全面落实省、市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外贸出口稳定增长,争取有更多名优特产品参与“漳州味·东欧行”活动,拓展“海丝”沿线国家出口市场。推进GAP标准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宝丰罐头、特好佳塑料等出口型企业发展。引导帮助蜜柚外贸企业扩大出口,推进新型环保陶瓷企业开展自营出口,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坚持统筹协调,着力塑造城乡新面貌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发展思路,分类指导小城镇发展,加强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乡发展全局性、系统性、持续性和宜居性。

    做大做美中心城区。按照“田园都市、闲适之城”发展定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将小溪、山格、坂仔纳入“大县城”区划,实施“向东延伸、拥江发展”战略,构建“大城关·小城市”发展格局。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十个一”工程,一水:建设第二水源系统工程;一院:新增建设一个“二甲”医院;一馆:建设大型体育馆和体育场;一站:新建公共交通枢纽站;一网:完善市政交通网络;一带:建设花山溪景观带;一治:治理县域范围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一廊:打造一条长25公里的景观廊道;一改:改造旧城棚户区,建设美丽新城区;一园:建设蜜柚博览园。进一步美化、绿化、亮化主城区,全力打造“城在林里、绿在水边、水在城中”的生态闲适新城区。

    提升城乡建设水平。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乡总体规划,推动城镇建设“多规合一”,优化城乡发展布局,加快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各乡镇为骨干、中心村为基础,分工有序、功能互补、规模协调的城镇体系。合理布局学校、市场、医院、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要素,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探索城镇管理新模式,有序推进市场化管理,节约运营成本,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和效率。推进“富美乡村”建设,加强乡土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打造一批生态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蜜柚废果、畜禽养殖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完善村民共建共管长效机制,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围绕进一步打通出海、出省便捷快速通道,重点加快推进梅漳高速平和段建设,努力实现“十三五”期间建成通车;全面完成G355线南靖靖城大道至山格平寨公路;推进文峰环镇道路、三平至南胜红色景区道路和山旧线五寨至观音亭公路拓宽改造工程;争取厦漳泉城际轨道5号线(平和段)、沈海高速及复线漳浦至平和的连接线、漳梅高铁(平和段)早日列入投资计划。强化能源基础设施保障。重点推进一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施一批35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新建及改造工程;规划建设县城天然气输送网,加快推进市政中压燃气管道、LNG气化站、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等项目建设。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推进“五江一溪”防洪治理工程、花山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实施重点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农村安全饮用水提质增效和小型民生水利项目;推进一批农村治涝、水土保持建设项目。

    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激活发展新动能

    坚定不移推进各项改革,突破发展制约瓶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不断释放潜力潜能,为发展增添新优势、新动能。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动行政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财权和事权相协调的财政管理体制,改进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鼓励银行机构金融服务创新,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扶持。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以“十竞赛”“一奖励”(金点子奖)等活动为载体,树立“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看水平、以项目评业绩”的工作导向。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更多市场导向的创新型企业。鼓励和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强蜜柚、茶叶深加工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打造自主品牌。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等各类创新平台。改进政府对创新的管理和服务,加大对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发挥克拉克瓷原产地文化效应,积极参与“海丝”申遗,主动融入福建省“自贸区”、“海丝”核心区建设,打造“海丝”重要节点。充分发挥三平祖师文化、林语堂文化、闽台祖地文化、客家民俗文化等纽带作用,吸引更多的台湾同胞来平和寻根谒祖、探亲访友、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密切与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联系,拓展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加强与广东、龙岩边界区域、对口协作地区合作交流,推进共同发展。

    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会商联审制度,统一对外招商口径、统一引进项目管理。对接珠三角、长三角,瞄准厦漳泉、港澳台等客商资源密集地区,突出活策招商、产业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韧劲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关联度大的好项目和大企业。抓好民资“回归工程”,鼓励平和籍在外乡贤回乡创业。认真梳理项目洽谈、签约、审批、建设、投产等各环节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着力营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

    突出绿色发展,着力彰显生态新魅力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完善生态文明空间布局。严格按照“限制开发农产品主产区”的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划定国土开发空间,优先发展农产品和保护生态环境。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合理确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规模和比例,加快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区划范围、生态功能红线,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体系。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落实“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持续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严格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严格环境准入,落实减排许可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大力推进绿色清洁生产,禁止发展并逐步淘汰落后产业。大力开展严禁毁林种柚、建设生态柚园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造林绿化,鼓励退果还林。严格控制开发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着力保护青山绿水优美环境。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建设,抓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完善资源环境保护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制定实施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办法,严格落实环保“一岗双责”责任制。着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矢志脱贫攻坚,着力增进百姓新福祉

    全面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三扶三到”要求,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确保2018年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脱贫。

    完善扶贫工作机制。落实上级扶贫部署,加大政策和资源整合力度,开展金融扶贫、技术扶贫和人才扶贫,统筹使用帮扶项目资金,确保扶贫政策真正落地见成效。深化省、市部门挂钩帮扶,闽侯、龙文等兄弟县(市、区)对口帮扶和驻村帮扶,开展“富镇帮穷镇”活动,用足用好帮扶资金。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完善扶贫开发奖惩机制,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督查、考核、问责,促进扶贫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强化扶贫工作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确保脱贫攻坚战有力有序推进。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挥村集体桥头堡作用,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推动整村开发,带动集体脱贫。把扶贫开发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因地制宜,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把扶贫开发与完善基础设施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硬件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把扶贫开发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结合,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保水平,弥补农村社会事业欠账,创造更加宜居、安居、乐居的人居环境。

    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实施“一户一策一干部”,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鼓励社会爱心人士与贫困对象“结穷亲”,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深入开展“五个一批”工程,促进逐镇逐村逐户脱贫。继续深化“有其屋”扶贫工程,大力实施农村造福工程及危房改造项目,2016-2018年,确保每年新建10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区和5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不少于2个,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加快建设扶贫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贫困户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机制。

    切实改善民生,着力回应人民新期盼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强化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繁荣社会公共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学前教育,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加快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继续实施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体育事业发展,逐步完善全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推进健康平和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全面二孩”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加快完善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医疗、教育、住房、司法、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推进殡葬改革。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确保居民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县相统一,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开展工作。密切与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普法教育,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增强全民法治意识。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加强国防建设和双拥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增强政府管理服务能力。完善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重点地区和特殊行业场所治理。完善人民、司法、行政等多种调解协调联动的“大调解”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建立完善打、防、控相结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全面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严防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强化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加强森林防火、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