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135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吹风太极峰

    作者:◎黄荣才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6-07-27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太极峰在平和南胜镇。

    曾经去过两次太极峰,两次的数量不多,但如果爬过太极峰,就不会因为两次而嘀咕什么。太极峰还没开发,注定不可能像在家门口散步那么随意,可以隔三岔五地走一趟。

    很少有脚步踩踏在太极峰上,太极峰也就留存原来的美,不事装饰的素面朝天。太极峰的植被保存完好,有许多熟悉或者不熟悉的树木花草,可以不经过谁的同意就在那里或者挺拔,或者娇柔,按照自己的意愿存在。也不时可以见到某些树,或者斜倚,或者弯曲,把自己生长成奇特的造型。有几棵树,中部弯曲,如饱经重负的沧桑老人一般,不堪重负地驼背弯腰;有树干蛀了一个窟窿,宛然成为天然的烟灰缸,却等不到敲烟灰的人,窟窿里只有落叶;有一棵树,在一米处开叉,枝干从不同方向伸展,居然就成为一个平台,一只座椅,文友们纷纷上树,留下身影。至于这些树生长过程,到底发生了什么,无从探究。就是那些树木花草,也有不少认不出来。松树、杉树还很熟悉,柯树、栎树等就要辨认一番;映山红、蕨菜像乡村里老一辈的老人,见面了就可以招呼,其他许多树木花草,则是新一辈,根本无从知晓。也有一些植物或者野果,小时候曾经很熟悉,经常往嘴里塞,如今却叫不出名字,恍然看到有依稀岁月的身影,却是滑溜溜地无法捕捉。走在这样的山路上,一群人努力回忆,找回了许多曾经的记忆,爬山也就成为一种回望,一种寻找。

    所谓的路,曾经是樵夫走出来的小道,已经被野草树木遮盖了,许多时候只好弯腰穿行,或者扒拉开挡道的野草,勇往直前。采风的文友释放热情,手脚并用,或者跳跃前行,同时把欢笑、调侃或者呼啸留下,平时的严肃或者一本正经等等的面具自然卸去。尽管路是过去的痕迹,但毕竟有迹可循,许多时候,路就是方向。我们顺着这方向往太极峰的峰顶前行。落叶许多,有的路段几乎把路铺满了。走在这样的路上,听脚踩落叶沙沙的声响,内心瞬间就获得一种宁静,一种平和。苦累、哀愁或者急躁自然顿失,催促人吟咏几句诗句,有种萧然人外的散淡潇洒。

    小路两旁不时有石头出现,引发了大家的种种猜测。有关红军洞的故事在之前就听说了,太极峰所在的地区是曾经的闽南特委机关所在地,当年曾经活跃着游击队的身影。枪声和生死厮杀已经过去,走在山路上,想象着当年转过一个弯,或许就有游击队员出现,那种突如其来让太极峰有了某种深邃的神秘。看到了,看到了。同行有人叫了起来,原来是一堵小小的石墙。不高,三、四十厘米的样子,用山上的碎石垒就,石头已经长满了青苔,石缝之间有几棵野草长势不错。在山野之间,有这样人工痕迹的东西自然聚拢目光。这是堵当年游击队把守山峰的工事,趴在那儿,可以控制上山的道路,不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至少也可以一枪一个。寂静的山野不再是一边倒的野趣,忽然之间就有了血腥味,有了生与死的大起大落,幸亏这工事已经长满青苔,提醒这样的厮杀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属于伤疤那一类。

    石头是太极峰的主角。太极峰是天然的盆景园,各种姿态各异的石头,立于天地之间,茂密的林木成为天然的衬底。这次采风活动,大雾浸染,太极峰的石头都是到了跟前才羞答答地露出真容,有些时候没等人看清,又悄然蒙上面纱,有种惊鸿一瞥的味道。而另一次爬山,则是天气晴好,太极峰的风光尽收眼底,那些石头也就毫无遮拦地在阳光下布满目光所及之处。太极峰的石头,最为出众的当然是那块刻有“太极峰”字样的“镇山宝石”,当年万五道宗选择这颗石头,恐怕也是因为在众石之中它的傲然独立。石头很大,并且是站立的,顶天立地的感觉很有霸气地呼啸而至。它的正中央镌刻着两行宋体正楷,分别为“太极峰”、“乙未年秋吉日开山僧道宗勒石”,“太极峰”三个字是大字,因为这三个字,石屏山的名字就消失在岁月的拐弯处,太极峰名声鹊起。万五道宗是平和人,天地会的创始人。天地会可以让人联想到江湖,联想到反清复明。这个世界上声名远扬的帮会发源于平和,创立于大溪高隐寺,留下了许多神秘的传说。而太极峰留有印记,确实足以让太极峰吸引许多目光。太极峰成为有故事的地方,因为这块石头,因为万五道宗的题词增加了厚重的一笔,数百年前,这里曾经有怎样的风云?自然有了犹疑、惊讶、神秘、探寻的目光在这块石头上定格。

    太极峰不仅仅是一块石头而已,而是石头的盛宴。还有拇指石,好像高高竖起的大拇指,表扬太极峰的生态或者其对某事的认可?站在拇指石的前面,以拇指石为背景,留下一张合影,或许就有了被肯定的兴奋。拇指石也像朝笏,就有了权力的意蕴了。手搭凉棚的石猴、遨游水中的石龟,奋力爬山的动物,颇似小孩子过家家叠起来的层石,正襟危坐的宾朋,惬意斜卧的老友,那些或大或小,或立或侧的石头,散乱却很有阵势地存在,颇为像主人和宾客欢宴畅谈,天地为室,山峰为席,挥洒大气充盈山脉。站在山顶之上,就有了检视的居高临下,石头众多,可以随意联想,石头像什么,考验的是自己的目光和生活的智慧。其实石头只是石头,不管你说什么,它就在那里,宠辱不惊。自然就想起了曾经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生命之根”,那是在太极峰顶的另一处,还有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横卧的石头,根部还有两块大小差不多的两块石头,很神奇地组合在一起,因为有人说它像硕大的阳具,在网络上顿时声名远扬,赞扬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有之,斥责不雅的有之。其实,作为自然景观的石头何来雅或者不雅,俗雅只是人为地界定。当年苏东坡与和尚佛印是好朋友,有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乎乎的,就想打趣调侃他一下,笑着说:“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没有感到不高兴,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在好朋友之间的玩笑话里,吃亏的倒是大才子苏东坡,说太极峰上的生命之根是不雅之人,读读这则故事,或许会顿悟到什么,如果这样,那是太极峰石头的另一种功德了。

    经过“太极峰”这块石头数十米,山顶之上,有八块石头并立,相依相伴,形态却各不相同,被成为八卦石。有两块石头之间有几十厘米的缝隙,居然就成为考验胆量的“考试石”,有轻松一跃而过,有跃跃欲试最后放弃,有极力劝阻他人行动的,只要有众人的地方,无法避免地有了众生相。同行的黄志雄在石头上打坐,那架势是要感悟太极峰的精髓一般,有雾气笼罩在他的头顶上,仙风道骨。

    山路陡峭,攀爬到八卦石的地方,大汗淋漓,或坐或躺,在太极峰上吹吹风,也就极为惬意。太极峰还没开发,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流,没有人群喧哗,手机也没有信号,让自己逃离杂事缠绕,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站或者坐,都是一种选择,看各类石头,放开自己的思维,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也可以躺下来,看天边白云飘过,听什么地方有鸟声传来,甚至听到自己内心的呼唤。还可以吼几嗓子,听自己的声音传开然后又有回声传回,同行的几个文友就扯开嗓子,在太极峰上留声,满眼绿色,听自己的声音在山野之间纵横奔突。如此的欢乐,爬山的劳累和艰辛也就可以忽略不计,爬山,也就成为一种寻找,内心里,一种澄净,一种平和,舒缓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