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123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碧血丹心照海峡 说不尽台湾雾峰林家爱国情

    作者:◎九松 文/图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6-05-09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这是一枚对集邮者来说平淡无奇的贺年明信片。

    寄信人是厦门山仔顶英记洋行的老板蔡祖芬,明信片背面除了地址和时间,文字很精炼,只有“恭贺新年”四个字,就像前些年大家写贺年片时可以简洁到只在事先印好的贺卡上签个名字一样,显得多少有点程式化的应酬成分。寄信人恐怕还有些“哈日”情结,写时间不用公元纪年,也不用民国纪年,而使用了“大正八年”这个日本纪年。

    这又是一枚不平常的明信片。简朴无华且泛着历史斑驳的后面,映射着上个世纪初中华民族悲怆前行的艰难步履,也记载了台湾岛上一个家族的兴盛繁荣。

    明信片是纯日货,加印有“支那”这个令中国人感情复杂的字样,是“大日本帝国邮政”发行专门用于日本在华客邮局使用的。销盖邮票的邮戳为日本在厦门客邮局1919年元旦日戳,此时距离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已经有24年,当时所有大陆寄往台湾的信件都只能通过日本在华的客邮局寄递,别无二途。

    这一年,中国历史将发生若干重大事件,中国大陆军阀割据、战事纷仍,西方列强分田分地正酣,中国民众酝酿着抗争的激情。而海峡彼岸的台湾同胞还要再受26年的煎熬,才复归祖国怀抱。

    明信片的收件人同样不同寻常。单看收件人地址简简单单地写个地名,没有道路没有门牌,就知道收件人非同一般的显赫。收件人正是台湾雾峰林家巅峰时代的掌门人——林献堂。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大量关于抗日的报道、纪录片、宣传册高频率地出现一个名词:台湾雾峰林家。查查海峡两岸关系回暖以来的新闻报道,我们也不难发现,大陆的涉台官员赴台参访,也常常前去拜会雾峰林家的后人,令人对雾峰林家的传奇身世增添了几分好奇。

    雾峰林家,是台湾省台中市雾峰区知名的望族,集政、军、农、商的势力而兴旺100多年,与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陈家并列为台湾五大家族。

    平和县志详细记载了雾峰林家的源头:

    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培远堂”派下裔孙林石,于乾隆十一年(1746)迁徙台湾,其长媳林黄瑞娘携子林琼瑶、林甲寅于乾隆二十三年移居雾峰,创业有方,子孙繁衍旺盛,自立堂号“林本堂”,在台湾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林家代代出英豪,铸就了雾峰林家的百年辉煌。

    迁台后,林石曾随林爽文起义抗清,起义失败被捕殉难,其后代搬到雾峰,开垦土地,创设商号,规模不断扩大,开始了家族的经营。

    林家第五代林文察,曾协助平定小刀会、戴潮春事件,并于福建、浙江与江西等地领军对抗太平军,最后战死于漳州万松关。因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被封为总兵,得清廷赏赐全福建省(当时台湾尚未单独设省)的樟脑专卖权。

    林家第六代人才辈出。

    有林朝栋,他是清末著名的台籍将领,曾率区民2000多人在中法战争中立功,协助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湾推行新政,并于甲午战争后积极支持筹组台湾民主国,深得刘铭传信赖。当时他所统率的”栋军”是全台湾最具战力的部队。后来他不满日本统治,举家迁回厦门。

    还有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也就是文章开头那位林献堂。林献堂是台湾日据时期反日亲中的代表性人物,被称为”台湾议会之父”。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后,林献堂随父返居大陆漳、泉两地。重返台湾之后,他开始和流亡海外的梁启超通信,探寻台湾民族民主运动之路。在当地他创办私立台阳中学,专门招收在台中国人子女入学,以反对日本殖民当局所推行的差等教育制度。1921年2月,林献堂发动台湾各界代表,向日本议会上书请愿,要求在台湾设置议会机构。同时和老同盟会员蒋渭水等人成立台湾文化协会,被推任协会总理。该协会广泛发动台湾各界,领导台湾全岛范围的反日民族斗争和新文化运动,成为20年代初台湾民族运动的大本营。

    林家第七代有林资铿,他是林家最后一位军政人物,也是林家抗日的代表性人物。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林祖密乘奔丧之机举家迁回鼓浪屿。此后他置在台家产于不顾,向日本驻厦门总领事馆提出退出日籍,恢复中国籍。日本政府为此没收了他大部分家产,他却毫无反悔。1915年林资铿加入了孙中山兴起的中华革命党,1921年就升任为大元帅的侍官。后来他不仅和蒋介石同时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还被孙先生亲自委任为闽南军司令和大本营参议兼侍从武官。1925年不幸被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48岁。

    林家第八代出了一位共产党英烈林正亨。林正亨毕业于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抗战爆发后,林正亨率部血战昆仑、远征滇缅,战斗在民族抗争的第一线,身负重伤,饱经磨难。后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并举家返回台湾开展地下工作。1949年林正亨在台北市泉州街家中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国民党当局忌惮雾峰林家的势力,派时任“行政院长”的陈诚亲自审讯。林正亨坚贞不屈,宁死也拒绝“悔过”,拒绝出卖组织,于翌年被处决,就义时年仅35岁。1983年民政部追授林正为“革命烈士”。

    简单罗列雾峰林家几代人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林家后人们走过的道路各不相同:有反清的,有积极参与清朝末年历次抗击外侮的战争的;有留在台湾对日本统治当局开展抗争的,也有返回大陆救亡图存的;有跟着国民党的,也有追随共产党的。但无论身在何处,不管时事变异,他们都共同坚守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抗日爱国的基本底线,令人油然而生敬重之意。他们都是平和人的骄傲,漳州人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

    此时,海峡彼岸刚刚完成了一轮政党轮替,蓝天变绿地。活跃在宝岛政治舞台的人物,多是一两百年来迁居台湾的漳州人后裔。但愿起着中国名说着中国话的他们,不管哪个党什么派,能够效法雾峰林家的一片爱国丹心,不改他们祖先的初心,守好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民族气节和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