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2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可爱的老头儿汪曾祺

    作者:◎游惠艺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4-01-13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作家汪曾祺为文平淡质朴、为人平易近人,其美好的家庭关系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全家老少皆称汪曾祺“老头儿”,老婆施松卿这么叫,三个儿女这么叫,连小孙女和外孙女也这么叫。汪曾祺认为:“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而要做到这些,“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汪曾祺的两个女儿,小时候总喜欢在爸爸脑袋上梳小辫,她俩在汪曾祺的头上乱揪一通,手上也没个准,疼得汪曾祺直咧嘴,两个女儿还不依不饶地呵斥着:“别乱动!”不一会,女儿拉着满头扎了红色绿色绸带的爸爸去照镜子,问他:“好看吗?”汪曾祺总是充满慈爱地夸奖:“真漂亮!我们妞儿就是能干!”闹够了,两个女儿很快把兴趣转到别处,汪曾祺却记住珍惜女儿们的创作,认认真真地征询:“可以拆了吗?”女儿同意了,他才仔细地拆下绸带,还给她们。有时小女儿不同意,很决断地说:“不行!好不容易梳的!”汪曾祺便毫无意见地继续顶着那一头的花花绿绿,若无其事地做他的事情。有一次突然来了客人,弄得很是十分狼狈。
       汪曾祺有些驼背,姐妹俩经常会拍拍他的背,喝道:“站直!”汪曾祺就顺从地勉力把双肩向后扳扳,然后微闭着眼睛,享受着她们的捶捶打打。有些来过他们家的人羡慕地说:“你们家气氛真好。”有的年轻作家或是编辑到家里来,由于不熟识,见到“汪老”很拘谨,姐妹俩就安慰他们:“别怕,他在家最没地位了,我们都欺负他!”
       汪曾祺和儿子的关系也不错,汪曾祺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那时儿子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汪曾祺写了第一封信,汪曾祺赶紧学会汉语拼音,给儿子回信。“文化大革命”期间,汪曾祺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对他还是很亲热。老伴施松卿告诫他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孩子们还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要给他打酒?”
       孙女小时跟安徽小保姆念歌谣:“老头子,上山抓猴子。猴子一蹦,老头儿没用。”老头儿凑过来插话:“猴子没蹦,老头儿有用。”“不对不对,老头儿没用。你这个老头儿就没用!”“没用就没用。”老头儿一缩脖子,笑嘻嘻地走了。
       汪曾祺画画,两个孙女和外孙女在一边“评论”,卉卉:“老头儿你真浪费,留这么一大块空白干嘛?”方方:“要不,再画只小鸭子?”卉卉:“别瞎画,等老头儿死了,没准这张画可就值钱了!”汪曾祺听了哈哈大笑:“说我的画值钱,我爱听!甭管活着还是死了。”卉卉却并不买账:“你的画值不了钱!”“为啥?”“人家求,你也画,不求你上赶着也画。这么滥的画儿,还想值钱?”
       汪曾祺良好的家庭关系,源自于其父亲良好的家风。其父汪菊生是个很随和的人,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们玩,带着孩子们玩。他的姐妹称他是“孩子头”。不到清明,他带了几个孩子在傅公桥的麦田里放风筝。这时麦子尚未“起身”,是不怕踩的,越踩越旺。春服即成,惠风和畅,父亲这个孩子头带着几个孩子,在碧绿的麦垄间奔跑呼叫。秋天,父亲买来拉秧的小西瓜。把瓜囊掏空,在瓜皮上镂刻出很细致的图案,做成几盏西瓜灯。西瓜里点了蜡烛,洒下一片绿光。父亲捣鼓半天,就为让孩子高兴一晚上。
       和谐的家庭关系培养出孩子健康的人格。汪曾祺的孩子们个个性格开朗,与人为善。大儿子汪朗在经济日报社工作,大女儿汪明在人民大学从事教务工作,二女儿汪朝是新华社图片编辑。
       想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三口之家,如果还是等级分明、中规中矩,那这样的家庭也单调刻板得太没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