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118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人在清明

    作者:◎张辉祥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6-04-04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清明耕种,不误农事;清明在心,人格品质;清明为祭,追思忆情。

    据史书上说,古代帝王曾独享清明祭奠的殊荣。我们无法考究最初这个帝王的情感世界,难道是他不肯与人分享这清明时节的哀思?时光荏苒,清明早已成为一场全民祭奠的盛宴。在那纷纷细雨中,唐代诗人杜牧着一袭素袍,骑一匹跛驴,吟出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名句,把这祭奠之情渲染到了极致。

    我很疑惑,春秋时期的那个晋国公子重耳,在复国后,为什么要在清明时节犒赏群臣,而独独忘记了割股奉肉的介之推。所幸的是,他还会幡然知过,下旨在清明这一天不准生火做饭,遍插嫩嫩的柳枝于门前檐下。不过,也就是这位为正统所不容的介之推,死去后,治丧盛大,享尽清明祭奠的无限风光。

    爱让我们手同携,身相依,心相连。理所当然,亲人好友永逝的时候,我们的爱也就应该随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而去,为他们做一盏引路的明灯。所以,不管逝人如何,我们这些生人都会在清明这个特定的日子,扶老携幼、拖家带口,来到亲人好友的坟前,燃上香烛纸钱,奉上瓜果祭品,并在内心的深处道一声:你在他乡还好吗……千百年来,人们都是这样做,没有人问过为什么。似乎只有这样做了,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

    或许,我们与先人们的距离,就是一层泥土的厚度。可是,咫尺,已是天涯!惊蛰的一声春雷早已惊醒了冬眠的生物,为何待到清明时节还不能唤醒沉睡的祖先?原来,一层土的距离,已是世上最遥远的思念。很多的祖先,我不知他们的音容笑貌,墓碑前阴阳两相隔,但掰不开的是亲情,割不断的是血脉。泪水,悄然落下,伴着清明的烟雨,滴进了芬芳的泥土,思念融入了大地。

    我喜欢在清明时节的雨天,撑一把伞,独自漫步,感受那绵延,清新,涤荡人心的霏霏细雨。路上,泪洒衣衫、雨湿鞋袜的行人,手中或拎串串“金银”祭品,或持束束鲜花,从身边匆匆而过;耳边,鞭炮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炸响;远处,香火缭绕、烟雨飘飞的世界更显哀伤……我在这清风细雨中思索着“不如归去”这四个字的深意。常想,人的灵魂是不死的,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的一生只不过是弹指一瞬,谁都不愿意在这个世界上白白地走上一趟,都总想为自己、为亲人、为他人留下点什么,这或许就是生命的意义。

    人在清明,缅怀先人,踏青春游,在依稀的泪光中,在明媚的春光中,仿佛看到了人生的绚丽与岁月的蹉跎,生命如流水一般,始终奔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