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109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王阳明为何将平和县城选在九峰?

    作者:◎曾建和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6-02-01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最近跟一位芦溪籍的朋友聊起王阳明,他提到当年王阳明本来是想将县城设在芦溪漳汀的。有这回事吗?有何根据?过去也常听人提出类似的疑问,小溪在明朝时无论在经济、人口、交通等方面都要比九峰有优势,为何不将平和县城设在小溪而设在九峰(原来叫河头大洋陂)?

    前阵子还听到一位朋友讲起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当年王阳明在选县城的时候,有九峰和坪洄两个地方在争夺县城所在地,王阳明很为难,在为难之际,忽然想起一个办法,他告诉九峰和坪洄两地的长老,明日一早,两地分别带来本地的一升水来过称,哪个地方水的比重较重,县城就定在哪个地方。当晚九峰的长老召集当地名人商议此事,有人说,谁知道两地的水孰重孰轻,明天就听天由命吧?这时有一个貌不惊人的生意人说,要让水的比重重一些还不容易?只要在水里掺盐,让盐融化在水里,水的比重就比没掺盐的要重。大家说这是个好主意,明天比水必胜!第二天一大早,两地长老分别将一升的水,在大庭中交给王阳明,王阳明亲自把秤过称。结果九峰的水真的比坪洄的重,于是,王阳明当场拍板将平和县城定在九峰。

    这仅仅是个传说,听听笑笑无妨,不可当真。这里不想道明,区区小地方的长老所做的“手脚”如何能瞒得过饱学神算、聪明过人的王阳明。这里只想说说王阳明当时选址九峰作县城的科学依据。

    王阳明奏请朝廷设置新县的目的,就是要让平和(先前还不叫平和)这块地方“寇平人和”,长治久安,也就是说让这块土地断绝匪患,让群众安生乐业,使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从此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中顺利发展。那么,当年坪洄、漳汀、小溪与九峰哪个地方作为县城更利于达到此目的?

    坪洄是原来土匪出没的地域之一,那一带也有个平缓的小盆地,但平地面积比九峰小一些,而且该地离象湖山匪巢较近,仅15华里的距离,且右侧紧邻芦溪土匪根据地,若在此地建县城,一旦匪患重现,县城很容易被土匪包围、攻破、占领,因而此地不宜作为县城考虑。

    漳汀距詹师傅、温火烧原来发事的地方很近,位于平和与永定的交界处。本人前不久前到实地勘踏采访,那里平地面积比坪洄还要小很多,(作为一个行政村址勉强过得去)是漳州与汀州的交界处,是芦溪、长乐、象湖山交通要塞,镇守那里,只有防守与进攻的军事价值,作为县城意义不大,因此王阳明当年移小溪巡检司在那镇守,决策非常正确,因这样可握住交通“咽喉”,防止匪患再起。也就是说漳汀只能作为军事要地考虑,不可能将其作为县城考虑。

    小溪在明朝已有“小漳州”之称,可见当时经济、人口之繁盛,加上天然的地理优势,平地面积在这四个地方中数最大的,而且平和最大的河流花山溪、琯溪绕小溪而过汇入九龙江流域的西溪,是平和水陆交通最发达的地方,应该说最适宜建县城。但是王阳明此时添社新县的目的是为了杜绝匪患死灰复燃,如果在距离匪患发生地太远(有75-100公里左右的距离)设立县城,平时难于震慑土匪,一旦匪患再起,难于及时有效地派兵镇压。闽南话有句俗语叫做“抓贼未到县”讲的就是此间道理。因贼犯案发地离县城太远,一是不好抓,抓了在当时以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条件下,容易在押送途中被其寻机逃跑,因而有“抓贼未到县”的说法。其实元朝以来,南胜、小溪的旧县以及后来的靖城都曾是南胜县、南靖县(均为平和县的前身)县城所在地的,这些地方距离匪患频出的芦溪、长乐乃至象湖山,近者有100公里之遥,远者超过150公里之遥,在以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当年,官军从县城要赶路两三天路才能抵达事发地点,因此土匪才会有恃无恐,兴风作乱,屡灭不绝。正如王阳明在《添设清平县治疏》(平和设县初始暂定名“清平”)提到“南靖县治僻在一隅、相离卢溪、平河、长乐等处地里遥远。政教不及,小民罔知法度,不时劫掠乡村肆无忌惮,酿成大祸”。

    再说说九峰的地理位置,九峰位于福建与广东两省之间,饶平、大埔、永定、平和四县交界处,有比坪洄、漳汀更为重要的军事价值和交通、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价值,而且平地比坪洄、漳汀两地面积大;距离匪巢不远不近,只30公里,进易攻,退易守;由于平地面积较大,便于建设县堂、文庙、武庙、教堂学院等设施,以及提供更多县民的休养生息场所。所以就当时的情景与立县的目的看,王阳明将九峰(当时叫河头大洋陂)定位为县城所在地,当是最佳选择。由于有上述优势,因而王阳明在《再议平和县治疏》是这样阐述在九峰一带置设县城的理由的:“正德十二年四月撤兵之时,蒙福建参政陈策副使唐泽批,据南靖县儒学生源张浩然等,及据本县清宁河头社义民乡老曾敦立、林大俊等各呈,要于河头地方添设县治,以控制贼巢;建立学校,以易风俗;改移小溪巡检司,以防御缓急。行仰本职堪踏。随即呈蒙漳南道兵备佥事胡琏督同本职并南靖县知县施祥等堪踏,河头大洋陂一处堪设县治,枋头坂一处堪设巡检司:委果人心乐从,一劳永逸”。

    此外,在设立县治过程中得到九峰当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大家献计献策,出财、出地、出力都很积极,这也坚定了王阳明在此地设立县治的信心。

    总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选在九峰作为县城是由其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所决定的,是王阳明当年最明智的选择。

    时过境迁,经过数百年的社会发展与演变,历过明、清、民国时期,解放后县城由九峰东迁到小溪,更多的考虑的是,在和平时期,小溪在经济、交通、社会、文化等的交流与发展比之九峰有绝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