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108期>第4版
    undefined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旅行,享受自由和快乐的时光

    作者:◎叶庚成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6-01-25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上周末,我和几位朋友在林语堂故居的“林语花溪”度过了一个惬意的下午:找一处凉亭,用自带的茶具泡茶,尽情地喝着芳香甘醇的白芽奇兰,倾谈着已逝的美好往事,倚着栏栅看着雨中的游人,翻着车里过期的杂志,发呆、尽情地发呆……。其实假日里,可以到东山岛海滩冲浪,大芹山爬山宿营,可以到广西的阳朔西街泡吧……休闲而自由的旅行观念已逐渐被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热爱旅行,他们崇尚自由,自然也践行着自由的旅行。

    读书和旅行我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种状态。书是这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投资,只要里面一句话打动你,一个观点为你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我想这本书的价值远远高于价格。旅行,是一个让你的世界更大的过程,是让你的人生更加丰满的过程,是让你获得更多自由和快乐的过程。所以,旅行是最精彩的投资。

    如今,旅行的话题已在大街小巷议论,可你是否曾认真想过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年长的人来说,旅行则归属于经验。还有的人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终点,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带给我们一种感受美的途径,但更重要的是从风景中感受你所崇尚的价值。”“旅行,或者那种漫无目的的漂泊的过程,其价值在于它们能让我们体验情感上的巨大改变。”台湾作家三毛对旅行的理解是:旅行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它的过程。遇见不同的人,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种种的困难,听听不同的语言,在我都是很大的快乐。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更何况世界不止是一沙一花,世界是多少多少奇妙的现象累积起来的。我看,我听,我的阅历就更丰富了。

    我的一个微信朋友“‘笨小孩’(OK)自驾”在设计旅游线路的工作中产生过很多疑惑。不过他的结论是:自己需要“自由”的、“无意义”的旅行,为记忆增多几天快活的体验。其实这与文学大师林语堂的“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的观点是吻合的。

    林语堂认为:“旅行在从前是行乐之一,但现在已变成一种实业。旅行在现代,确已比在一百年前便利了不少。政府和所设的旅行机关,已尽力下了一番工夫以提倡旅行;结果是现代的人大概都比前几代的人多旅行了一些。不过旅行到了现代,似乎已是一种没落的艺术。”林语堂在其散文世界中大谈幽默,倡议悠闲,鼓动旅行,以乐生拥抱自然来排泄人的“自我矛盾”,从而完成生命的升华。林语堂非常看重审美世界与旅游人生,即用美的心灵与情怀去看取世界万物和人生世相。林语堂一生酷爱游历名山大川,在作品中写出了那么多自然美景以及现代城市的独特美,竭力赞美天、地、人构成的和谐之美,而且还对旅行、旅客等发表了十分有价值的见解。

    林语堂说:“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来看看《一样是旅客》这则能够印证林语堂观点的故事:有“紧张大师”之称的名导演希区柯克,有次在苏格兰山区迷了路,不知走了多久,才在漆黑的夜空见到一盏灯火。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户人家,立刻兴奋地奔上前去。“我家又不是旅店!”屋主听到他所提出借宿一晚的要求后,立刻板着脸拒绝。“我只要问你3个问题,就可以证明这屋子就是旅店!”他笑着说道。“我不信,倘若你能说服我,我就让你进门”屋主也爽快回答。“在你以前谁住在此处?”“家父!”?“在令尊之前,又是谁当主人?”“我祖父!”“如果阁下过世,它又是谁的呀?”“我儿子!”“这不就结了!”客人笑道,“你不过是暂时居住在这儿,也像我一样是旅客。”当晚他就在屋里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

    其实明天如何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连生命在内,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属于我们的,每个人只不过是一个过路的旅客。我想既然是旅客得做好旅行这事儿。

    人们总因各式各样的理由踏上旅途。有人因为买卖,有人因为视察,有人因为疗养,有人因为祝贺朋友喜事,有人纯粹游玩……就像人生是各式各样的,旅行也是各式各样的。但是,无论因哪种理由所进行的旅行,只要是旅行,就有着旅行所具有的共通的感情。难怪很多人都在感慨:人生就是一场旅行。

    但是,林语堂的旅行思想与一般旅行者所阐述的大相径庭,他从评论“虚假旅行”开始,对旅行进行了独到的阐述,“我们如要了解何以谓之旅行,我们必须先能辨别其实不能算是旅行的各种虚假旅行”。接着,他列举了几种他认为的虚假旅行。第一种虚假旅行,即旅行以求心胸的改进。他认为,这种心胸的改进,现在似乎已行之过度,“这种对旅行的不正确的概念,产生了现代的导游者的组织”。第二种虚假旅行,即为了谈话资料而旅行,以便事后可以跨说。林语堂列举了一些这方面的典型例子,进而指出历史的名胜与自然景观本应为“游览资料”,当一旦变成“跨说资料”,那么旅行的闲暇享受就被“讲究效能”所驱赶,这样的旅行是决达不到“享受”之目的的。第三种是虚伪的旅行家,即预定了游览程序的旅行家。

    针对上述三种虚假旅行或旅行家,林语堂主张真正的旅行动机应该是:第一,旅行应为以求忘其身之所在,或较为诗意的说法,旅行已求忘却一切。旅行的真正理由是在于变换所处的社会,使他人拿他当一个寻常人看待。因此,他觉得商业旅行“在本质上不能置于旅行之列”,他特别推崇“自由游览”,认为这才是“生活的真享受”。第二,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这是林语堂最有个性的思想。他认为,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财富、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林语堂的“自由旅行主义”倡导“流浪精神”。他说,流浪精神使人在旅行中和大自然更加接近。所以这一类旅行家喜欢到阒无人迹的山中去,以便可以悠然享受和大自然融合之乐。第三,真正的旅行应具有阅尽人间自然之色的能力。他说:“倘若他没有这两种能力,即使跑到山里去,也是白费时间和金钱。另一方面,倘若他有这两种能力,则不必到山里去,即坐在家里远望,或步行田间去观察一片行云、一只狗、一道竹篱和一棵孤树,也能同样享受到旅行的快乐的”。

    林语堂的“自由旅行主义”始终把旅行看做是一种人生体验与享受,一种自由的张扬,一种人生自我矛盾的排泄,一种人文式的自救。最为可贵的是他对待人间的矛盾和痛苦,采取了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以旅行豁达人生,以自由谋幸福。他指出:“我们如要获得精神的和谐,我们对于这么一个孕育万物的天地,必须有一种感情,对于这个身心的寄托处所,必须有一种依恋之感。”他竭力引导人们去拥抱大自然,把人生当做“一首诗”,尽情享受快乐。

    现在的旅行已成为一种时尚,旅行的内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很多酷爱旅行的人都在追求着一种"自由"旅行的新方式。我的微信朋友“‘笨小孩’(OK)自驾”就在经营这种“自由“旅行。他告诉我“自由旅行”有很多好处:一个家庭或者几个朋友一起玩,不会出现看着不顺眼的人和自己一起旅游;时间和空间更加自由,不必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集合,也不必和其他人挤在一个车上;无导游,不存在误导、强制消费、欺骗消费等问题;行程更加随意,走走停停,喜欢的地方可以多呆一会,不像跟团一样累或者无聊,既轻松又能获得周到完善的服务,让旅行感觉更加充实;用餐自己做主,花钱不多,却能吃到本地的特色食品。

    其实我们繁忙生活容易禁锢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绝对不能让它禁锢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禁锢自己渴望宁静和自由飞翔的心灵。“自由”旅行的方式可以发掘自己内心深处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和悠远。喝完茶,在离开“林语花溪”的刹那,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在自由无碍的状态之下所获得的快乐是如此巨大与恒久,人与人心灵的碰撞所产生的幸福感是如此温暖与美好。

    生命,不长不短,刚好够用来好好看看这个世界。而旅行,能够让自己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享受自由和快乐的时光,能让你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