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107期>第2版
    第2版 :综合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长乐“红军洞”:革命遗址见证军民鱼水情深

    作者:汤绍平 蔡煌杰 文/图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6-01-11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本报讯(汤绍平 蔡煌杰 文/图)在革命老区平和县长乐乡东北部的农家村,有碎石堆砌而成的石洞群,从山脚绵延至山腰,大小不一有50多个,洞全长约40米,可容纳200余人。由于当年熊兆仁、王直将军曾经以此为据点,带领游击队在附近打游击战,并与当地的村民建立深厚的情谊,谱写了一段段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当地村民亲切称之为“红军洞”。

    近日,笔者一行与农家村村民许元安一起翻山越岭,前往“红军洞”一探究竟。“红军洞”位于群山之间的一处山坳里,距离村庄约3公里,山高路陡、地势险要。沿着一段斜坡下到山坳里,一块巨石凸出山体,上面由后人用红字书写着“红军洞”三个大字,在旁边还有一块较为平整的巨石,详细记载着熊兆仁以及王直将军在红军洞驻军休整的事迹。

    随后,笔者与许元安进入了一个较大的山洞。洞外是烈日当头,但是洞内却幽暗、阴凉、潮湿,只能通过手电筒的亮光艰难前行。笔者发现洞内有溪水潺潺流过,最宽处约有5米,洞顶高约2米,大约能容纳15个人。

    “从这个洞进去,后面的红军洞都是相连的,可上可下,穿来穿去很方便。以前红军为了躲避敌军的追捕,在洞里休憩、养伤;红军洞作为一个中转站,背后靠着大山,游击队利用这里的优势作为侦查点,可以看清前面敌人的情况,红军洞后面有退路,能确保游击队遇到危险是安全撤出。”许元安说。

    1935年1月至1938年1月期间,熊兆仁、王直将军执行闽西南军领导会议制定的“开展广泛的、灵活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的方针,与永和埔之间的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战。由于敌我力量较为悬殊,在一次国民党的追捕中,游击队撤退到“红军洞”躲避敌人的追击。

    据农家村村民石南长介绍,刚开始洞里的游击队靠石壁上的草药充饥,可是红军洞潮湿阴寒,缺衣少粮而且缺乏药品,受伤的游击队队员伤势愈发严重。当地的村民得知情况后,部分村民假装种田要送饭为机会,冒着生命危险,为游击队送粮送药送情报。1935年冬,国民党钱东亮部到农桑寮(自然村)“围剿”游击队,由于群众及时报信,游击队成功转移,躲过敌人的“围剿”,军民之间愈发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