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11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快乐的林语堂

    作者:◎黄荣才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4-03-17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人类一切快乐都是发自生物性的快乐。”(《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在林语堂看来,把快乐分为物质和精神是很搞笑的一种行为,毕竟快乐无法简单地区分为非此即彼或者非白即黑。“人类的一切快乐都属于感觉的快乐。”林语堂大刀阔斧,不拘泥于物质和精神的区分,这是一种聪明,也是一种直达实质的欢畅。拒绝拖泥带水,也拒绝纠缠不清,只要是快乐的,就是要追求的,也是值得追求的。物质的快乐可以愉悦心灵,也就是让精神舒服,而精神的快乐可以反照物质,这样的快乐分不清谁比较重要,谁占的比重大,或者谁是引领者,谁是追随者,于是就简单些,快乐就好。
       “生之享受包括许多东西,我们本身的享受、家庭生活的享受,树木、花朵、云霞、溪流、瀑布,以及大自然的形形色色,都足以称为享受;此外又有诗歌、艺术、沉思、友情、谈天、读书等的享受。”(《快乐的问题》)在林语堂看来,这些享受都是重要的,没有必要分个楚河汉界。没有物质,精神就是饥饿的,没有精神,物质就是萎靡的,享受或者受罪,都只是一种感觉。林语堂不以追求美食而感到羞愧,也不为讲幽默或者读书而感到清高,林语堂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以平和的心态享受人生,感受快乐。
       林语堂的乐观如同他的笑容一样,广为人知。他的笑容泄露了他内心的快乐,这样的快乐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他的经年累积。“父亲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注定了林语堂以后人生的基调,这样的种子在林语堂童年的时代就楔进他的生活,慢慢滋长,主导了他的人生态度。闲适、平和是林语堂的人生格调,快乐就是他的生活态度了。林语堂并非没有经历过人生磨难,身为乡村牧师的孩子,条件并非十分优越。从10岁就离开父母到厦门读书,面临学费不足的缺口,曾经经历过两次感情的挫折,到国外留学有段日子穷困潦倒,在北京被列入军阀政府的黑名单,如此种种,如果不是坚强的内心,怨天尤人或者长吁短叹都是可能的生活状态。
       但是林语堂没有,林语堂从容地面对磨难,即使是在他的长女林如斯在台湾自杀的情形下。廖翠凤几近崩溃,她哭着问林语堂人生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同样悲伤万分的林语堂答出了“活着要快乐”(《林语堂传》林太乙著),这是无法形容的强大。林语堂的强大也许来自平和坂仔青山的内心支撑,坂仔青山对林语堂生命的影响无以伦比。在山逼人谦逊的另一面,是山让人高大。巍峨高耸的青山不仅仅是重压,更是一种基础,一处基石。站立山峰之上,不仅仅是一览众山小的视野开阔,更是人在山峰我为高的博大胸怀。林语堂把尘世的纷争或者苦难,都视为过眼烟云,都视为轻易消失的尘埃,他的内心就站立起来,快乐就成为他站立之后的大旗,飘扬在他生命的高度。
       有了如此的精神高度,林语堂把人生过得从容而且雅致。喝茶之乐,钓鱼之乐,抽烟之乐,散步之乐,享受美食之乐,研究孔子,解读苏东坡,审视武则天,为人,为文,行走在世上的林语堂就以快乐作为自己的通行证,穿行在不同的区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雅俗之虑,所有的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感觉快乐就乐,感觉忧愁就愁,不掩饰不回避。不经意之间,林语堂的生活就没有太多的禁忌和太敏感的在意,得失寸心知,林语堂的舍弃造就了他的从容,造就了他的闲适、平和,给他的岁月注入太多的欢乐,林语堂也就成为快乐人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