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78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林语堂和郁约翰

    作者:◎黄荣才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5-06-29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郁约翰和林语堂其实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把他们扯在一起的是其他的细枝末节,这就像闽南人,很多好像不相关的人七绕八绕之后居然成了亲戚,可以坐在一起攀亲聊天,热乎得很。郁约翰和林语堂大致也是这么回事。

    郁约翰是美国籍荷兰人,毕业于美国密执安大学和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拥有土木工程和医学双学历,1887年被美国归正教会派到中国传教。1888年1月13日郁约翰和他的妻子进入厦门,这位当年仅仅27岁的年轻牧师从语言入手,借助当时的闽南“白话”拼音文字,很快熟悉了闽南话,语言的沟通功能让郁约翰很快被当时的民众所接受,融入了当时的社会,随后郁约翰进入平和小溪,用1200美元的基金,创建了小溪救世医院,救治了大量中国病患。据《平和县医院院史》记载:“郁约翰作为虔诚的基督徒,为人和蔼可亲,乐于助人,遇贫苦患者,慨予减免优惠,甚至施诊赠药。其医术精湛,诊病认真,对症下药,治疗多效,病人互相介绍,就诊患者络绎不绝,使西医医学在闽南地区广为传播。”此后,郁约翰看到中国人受鸦片的毒害,便建立戒烟所,帮他们脱离毒瘾。

    如果仅仅于此,郁约翰的人生轨迹就无法与林语堂产生交差,甚至任何的关联。但命运往往出乎意料。当郁约翰来到小溪的时候,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已经在坂仔传教七年了。小溪和坂仔相距15公里,在不远的距离,坂仔和小溪的教会联系自然紧密,林至诚成为郁约翰到平和传教的先行者,也成为郁约翰创建小溪医院的配合者。林至诚在他撰写的《平和教会史略》中记载到“郁约翰覃光禄善体主心,以医贫病,保夏礼该日增厚重慈祥,振兴教会。”那么,郁约翰于林语堂而言,就是父亲的同道。

    郁约翰于1895年一月回国述职,出发前将医院交给另一位医生Dr. I.S.F. Dodd,只因该医生身体欠佳,只做了几个月,小溪医院只好关门。直到1900年另一位医生Dr. C. Otto Stempf来接任才恢复。这对于林语堂来说,是毫不相关的生活变化,与林语堂有关的还是郁约翰,因为郁约翰一月就回国述职,而林语堂一直到当年的十月才出生,在平和生活工作8年的郁约翰并没有和林语堂照面。但因为林至诚的缘故,林语堂和郁约翰可谓是冥冥之中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1897年,回国述职完毕的郁约翰第二次到厦门,筹建鼓浪屿救世院,直到1910年4月6日,郁约翰因医治一位肺炎型鼠疫的青年病人,自己意外染上鼠疫,于4月14日在鼓浪屿不幸去世。尽管从1905年开始,林语堂就到厦门鼓浪屿的教会学校读书,但他并没有留下任何有关郁约翰的只言片语。当时的郁约翰,对于年幼的学童林语堂来说,并没有什么需要刻意记住的地方。

    郁约翰和林语堂的关系并非仅仅是林至诚这一丝,更多的关系缘于他的学生陈天恩。郁约翰到中国传教并在小溪创建医院之后,边行医边招收学生,陈天恩就是其中一个,而陈天恩正是林语堂一生无法忘怀的挚爱陈锦端的父亲。陈天恩当年跟随郁约翰学医,并且在郁约翰被教会派到鼓浪屿创建救世医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后,陈天恩等就在医院继续担任郁约翰的助手。后来郁约翰不幸去世,又是陈天恩等学生造塔镌碑,以纪其功:“郁约翰牧师美国人也,医学博士。学称厥名,志宏厥名,志弘厥学,侨厦敷教施诊,精心毅力,廿载靡濡。手创医院三,授徒成业二十余辈,功效聿著,愿力弥宏,以身殉志,生不遗力,殁不归骨,卒践誓言,葬于兹丘,追念功德,表石以纪。石可泐,骨可朽,先生功德不可没。诸学生仝泐石。”。

    郁约翰和陈天恩师生情深,林语堂记住的却是陈天恩的棒打鸳鸯。当年林语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的时候,爱上了陈天恩的女儿陈锦端,但陈天恩却瞧不上既是穷牧师的儿子又对基督教不虔诚的林语堂,从而“棒打鸳鸯”,这段恋情成为林语堂内心毕生的伤痛。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写到此事,还说“父亲对陈锦端的爱情始终没有熄灭。”、“我不免想到,在父亲心灵最深之处,没有人能碰到的地方,锦端永远占一个地位。”。

    陈天恩于林语堂来说,还不仅仅是“棒打鸳鸯”的角色,他拆散了林语堂和陈锦端的爱情,却又把厦门富商廖悦发的女儿廖翠凤介绍给林语堂,成就了林语堂和廖翠凤夫妻恩爱的佳话。陈天恩在林语堂的生命历程不是可有可无的过客。

    因为陈天恩,林语堂和郁约翰又在现实生活之外有了曲折的关联,毕竟,没有郁约翰,陈天恩的命运轨迹也许就不一样,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棒打鸳鸯和当红娘。基于此,郁约翰就不仅仅是林语堂父亲林至诚曾经的同道那么简单,而是在命运深处影响了林语堂一回,甚至改变了林语堂命运的轨迹,尽管,他们从未照面,但有些影响,其实就是命运的暗流或者润物无声的不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