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78期>第4版
    第4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我心光明

    作者:◎张万土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5-06-29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浅议王阳明传奇人生和心学智慧

    “我心光明,复何言哉?”,这是王阳明临终遗言。

    王阳明,何许人也?为何在临终前留下这么一句晦涩的话?

    王阳明,浙江余姚人也。他承接了宋以来“士以天下为己任”的流风余韵,一生追求“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成为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一代宗师,在中国文化界树起一座坚挺的丰碑。之所以有“我心光明,复何言哉?”的遗言,既是王阳明临终时自我心境的一种表述,也是给予弟子们一个做学问的全新标杆:我一生追求“心学”,如今“心”已与万物融为一体,死又有什么遗憾?还用得着说什么吗?

    我对于阳明先生的了解,大约始于十几年前,当时因在本县九峰古镇搜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资料,始知王阳明两次上疏当时皇帝在“河头大洋陂”(今九峰镇镇区)设置县治,也是那时才知道王阳明是我们平和县的“置县之父”;但对他的研究实在不多,大致知道他是当时朝廷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赣、南、汀、漳,曾指挥“四省”官兵平定盘据在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数十年的山民暴乱,尔后上书朝廷增设“平和县”,正式开启平和“自强不息生和气,厚德载物扬和风”的新时代。

    近段时间,因为县里要编辑《王阳明与平和》,周围一帮文化人掀起一股“王阳明热”,我也抽出时间,认真阅读了《王阳明全集》、虞潇浩《王阳明-1508年》、宿奕铭《王阳明全书》、吕峥《明朝一哥王阳明》,还三番五次在线观看了百家讲坛《王阳明传奇》视频,才知道王先生可不是简单的一介文弱书生,他非但精通儒、释、道三家之学说,而且上马能战,下马能文,曾官至明代南京兵部尚书,是一位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全能大儒,被后人称以“四家”,即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者”。

    介绍王阳明,我有过犹豫,毕竟先生怀揣几千年圣贤骨血,浸溺三侠五义和儒、释、道之后,单提“心学”大法。像我这种才疏学浅的凡夫俗子,恐怕不能取信于人,反而污蔑了先生的一世英明。但先生提倡“知行合一”,主张“在行中知,在知中行”,我等既然已经知道一些有关先生的人生经历和心学智慧,何不权且当作“抛砖引玉”全盘奉献于未知者或知之甚少者。如果徒等彻尽心源,哪里还有我开口说话的时候。于是,我斗胆冒昧以“我心光明”为题,粗略放言王阳明传奇人生与心学智慧。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因曾筑室习静于越之会稽山阳明洞,自谓“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

    阳明先生自幼天资聪颖,虽然到了五岁还不能说话,却少有异禀,能将祖父平时诵读的诗书默记于心。青少年时即随父至北京就读,性格豪迈不羁,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三教九流无不深究。22岁,考中举人;然后,连续三次参加会试, 直至28岁,才在第三次会试考中进士,开始涉足政坛。期间,经常留心武事,精究兵家秘籍。

    三十五岁时,王阳明在京为官,因得罪了宦官刘瑾,被下诏入狱,判廷杖四十,气绝复苏,并被贬至贵州龙场驿。

    在贵州龙场的两年多时间里,王阳明在极艰苦的情况下,仍然不忘修身讲学,终于在一个静谧之夜,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这就是史称的“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时来运转,西辞龙场东归去,先是到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就任县令,然后又被召见进京、屡屡提职。

    四十五岁时,王阳明被兵部尚书王琼举荐升任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以文臣之身统兵剿寇,首战漳南,再用兵横水、桶冈,最后智取三浰,仅用一年多时间便剿灭了为患盘据在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数十年的“山贼”暴乱;更在宁王朱宸濠起兵作乱时,只用四十余天便平定宁王蓄谋十余年之久的叛乱,并一举擒获朱宸濠……

    凭着一系列显赫战功,王阳明一路升迁至都察院右都御史、江西巡抚、南京兵部尚书等要职,并加封新建伯。

    晚年,王阳明在京中争论大礼议,又于天泉证道“四句教言”,随后立马横刀广西平乱,袭破断藤峡、八寨,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星落江西大余青龙埔。

    以上这些就是王阳明一生粗略概况,但从中可见其一生是传奇一生、功勋卓著。然而,人们不禁要问,他的大仁大义、大忠大孝、大智大勇从何而来?有研究者认为,王阳明之所以有如此神奇莫测的智慧,一切都来源于他的心学思想和躬行践履的功夫。因为他一生都在完善自己“致良知”的“心学”思想,身体力行着自己“知行合一”的追求。

    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分三个方面:一是“心即理”;二是“良知与致良知”;三是“知行合一”。

    “心即理”的观点,是王阳明学说的基础性理论,也是他全部思想所建立的基点。王阳明认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心之本体,本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没有善恶之分。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本心”,这一本心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原或本质。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不仅能够视听言动,而且能够分辨善恶、能够感知外物,能够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推理,根本原因即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如果没有这一“本心”,那么我们的全部生命活动就都是不可能的了。

    王阳明的“心即理”,强调的是“我们的‘本心’或者本质原本就是与‘天理’”相一致的”。这一“本心”原来是包含着最高的或者天道的,“天理”不外乎人心,天道即是人道,所以“天理”就存在于人心,天道即是我们的“本心”。我们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本质原本与天一般高明,与地一般博厚,这样我们才能够光明正大,在天地间堂堂正正地做个人。

    “心即理”的“心”,王阳明后来又将它称为“良知”。“良知”既然是“良”的,当然就是“好的”,因为它实在就是我们从天道那里所获得的“德性”。生活当中之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好人”,之所以还有各种各样的恶言恶行恶人恶事,不是因为那些人没有“良知”,而是因为那些人不能“致良知”。

    所谓“致良知”,也就是要在充分意识到自己本有“良知”的前提之下,把“良知”充分地实现出来,通过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意识活动、语言表达、行为实践,把“良知”贯彻到我们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

    王阳明认为,我们之所以不一定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完善,不是因为事物本身有什么毛病,而是我们自己的心灵状态有不端正。事物本身总是无所谓端正不端正的,如果我们以端正的心态去做事,那么事情就能够做端正、做完善。如果我们不能以端正的心态去做事,即使我们如何努力、如何认真,事情总归无法做端正、做完善。所以,我们从中可以知道,“致良知”实在不只是一种理论,而更是一种实践,是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这种“致良知”的实践活动,是把我们自己与外界的事物、人物、世界本身联系在一起的根本环节与途径。

    “致良知”的实践活动,要真正做到我们的意识活动、语言表达、行为实践都是合乎“良知”本来面貌的,就必须要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最早建立的观点,也是他最后坚持的观点,可以说是贯穿于他一生的根本思想之一。“知”,既指“知识”,也指“良知”。在“知识”的意义上,他强调任何知识的获得,作为一个过程,必然同时是一个“行”也即是实践的过程,“知识”与“实践”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分离的。在“良知”的意义上,他更强调“良知”必须由人的实践活动来表达与体现,所以“致良知”的展开形式,就是“知行合一”。

    大致了解了阳明心学的最基本观念之后,我们才可以来谈论他的思想的当代意义。其实,王阳明“心即理”既是一种理论预设,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它的实际意义,就是要为我们的心灵确立一个可靠的依止之境,也即是《大学》所说的“止于至善”,天道、天理即是“至善”,即是我们生活意义的根本座标与价值的原点。

    我们今日的社会,物质资料可谓已经是极大地丰富,但物质的追求并不是就是我们人生的全部意义,物质欲望的满足也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价值,这就需要我们从“心”确立一个可靠的依止之境,也就是所谓的“精神追求”、“精神境界”。如果我们没有一种精神境界的建立,那么我们的生活完全有可能是漂浮的,是随着不断变化的物质生活面貌而迁移流转,没有根基的。而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当然也并不是要反对物质资料的富裕,而是要为富裕的物质生活建立起“主宰”,建立起“脊梁骨”。而要把丰富的物质世界与物质的生活纳入到崇高精神的“主宰”之下,而不至于使真实的自我丧失在物质资料的丰富之中,就要“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世界我做主”,就要“精神世界”与“行为活动”高度统一,“知行合一”。只有“精神世界”与“行为活动”高度一致了,我们自己所开辟与创造出来的“生活与世界”才会“光明磊落”“严正崇高”,我们的“人格”才会不断“完善提升”、“和谐和美”。因此,我们的生活行为是在我们的心灵状态主导之下的行为,而我们所享有的世界,就是我们行为的直接结果。“我心”光明磊落了,我们的世界才会光明磊落;“我心”严正崇高了,我们的世界才会严正崇高;如果“我心”阴幽黑暗,我们生活的世界也就必然阴幽黑暗。

    可见,“我心光明”既是王阳明人生写照,也是王阳明心学的最高最远“意境”。王阳明心学不仅丰富和完善了整个心学体系,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瑰宝。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现在的社会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早在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大学和学生们交流的时候就表露过对王阳明历史作用的肯定。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再次阐述了王阳明的心学对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要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光明史观”,坚定“三个自信”。 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大时代,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时期是大变革时期,诚如王阳明所处时代是明代最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也是1500年世界史的大转折时代。我们现在要治国理政,我们现在要全面深化改革,就需要我们有定力,需要象王阳明一样“我心光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需要象王阳明一样培育“光明史观”,修己利众,经营有道,富而有爱,达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