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70期>第3版
    第3版 :综合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高山斗内藏“书院”

    作者:▲林晓文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5-05-04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坐落于平和县霞寨镇高山村的仰止书院名不见经传,吸引我前往一观的,是那块竖在省道官九线路边,雕有“仰止书院”字样的指向石碑。如此富有文化气息的建筑隐于这个原本偏僻的小村落,想来必有其历史渊源;而石碑下方一行副标题“林太师公庙”又显示此书院与祖籍云霄前涂的明代太史公林偕春有关,难道四百多年前林偕春曾经翻山越岭到这山旮旯里授课讲学?

    在石碑的引导下,我驱车由官九线拐进前往高山村斗内社的水泥村道。村道曲折陡峭,行了不到二里路,越过一道山脊,前边出现一个小山凹,几幢屋舍在林坳田野间错落分布,构成一个略显静谧的小山村。仰止书院就在山村东首半山腰间,因地势高耸、外观独特而颇为显眼。书院座东北而朝西南,总占地一百多平方米,外型格局以正方形楼阁为主体,两侧及前面广埕相辅,门前分植一株茶花树、一株桂花树点缀。整座建筑结构严谨、造型古朴,主楼为仿木抬梁庙宇式建筑,歇山重檐屋顶,上覆红色琉璃瓦,兼有彩瓷龙凤花卉雕塑,雕工精美,惟妙惟肖。屋脊塑有回头双龙戏珠,两端燕尾凌空飞翘,如飞鱼出水,又似孔雀开屏。正面檐眉立一蓝底银边牌匾,上书“仰止书院”四个大字。楼分上下两层,底层为砖混结构,左右两侧为骑楼式廊道,中间主厅宽敞明亮,正中案台主祀明太史公林偕春神像;顶层为砖木结构,前半部分如厅似亭,后半部分为龛室,又称“奎星阁”,阁内供一尊魁星塑像,阁门及四周屏风均为木制仿古风格,四周走廊环绕,外侧雕有八仙、狮象、花鸟鱼虫等造型,无不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书院既与林偕春有关,那就不能不探寻一下这位明朝先贤的足迹。据史书所载,林偕春(1537~1604)字孚元,号警庸,晚年自号云山居士,明新安里人(一说漳浦人),嘉靖乙丑科进士,选翰林,历受检讨、翰林编修、湖广布政使右参政、两浙学政等职。太史公为官清正,重才尊贤,文章气节为万民仰慕,一生著述甚丰,曾奉诏编纂先朝《庄皇帝实录》,被世人尊为“太史公”。林偕春一生至少曾两次到过旧平和县治所在地游历,第一次系进士及第前的甲子年,第二次则在三十年后的万历癸巳年,并于次年写下文采飞扬的《平和县新筑塔峰及云龙精舍文昌阁碑记》。然而,偏居一隅、默默无闻的高山村斗内社显然不可能吸引当年的太史公到此一游。那么仰止书院又是如何出现在高山村的呢?

    据当地乡贤、退休教师林国英先生介绍,仰止书院系高山村斗内社一位先辈于清代光绪年间仿照云霄的云山书院所建,算得上是云山书院的一个分院,迄今应有上百年历史。当年这位先辈曾经到云霄、东山一带经商,期间多次到云山书院焚香许愿,后来果然生意兴隆,于是心生感念,将云山书院香火引至斗内,并修建仰止书院供奉,俗称“太师公庙”,让子孙后辈世代祭祀祈福,保一境平安富贵,一时香火鼎盛,名播远近。“仰止书院始建的确切年份虽无记载,但云霄的云山书院始建于清朝光绪九年,既然仰止书院是仿照云山书院所建,那么其始建年代就不可能早于这个年份。”林国英老先生介绍道,“但也不会太晚,我爷爷生于甲午年(1895),曾经在仰止书院当乩师。当乩师一般在成年以后,由此推算,仰止书院迄今至少应有上百年历史了。”据悉,早前的仰止书院为单体方形土木结构,堪称云霄县云山书院的微缩版。可惜书院旧建筑于文革期间破四旧被拆毁,仅余几块石墩和木制屏风。如今石墩尚存,而旧木制屏风因缺乏保护意识在几年前被盗。近年来,在有识之士的倡导和组织下,村民踊跃捐资,在原址重建书院,并不断修整、完善,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仰止书院虽以书院为名,却无琅琅书声,更无典籍藏存,实际上就是村民祭祀兼议事的活动场所。从历史渊源来看,林偕春与斗内仰止书院虽无直接关系,但高山林氏却与林偕春公同为九牧林氏后裔,因此当地民众更喜欢亲切地称之为“林太师公庙”,将太史公当成本家先贤祭祀,亦便顺理成章。抛开纯朴的民俗信仰不论,书院内外颇为讲究的几副对联,则为书院彰显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楼下对联由内而外分别为:“三安社里无双事,十凤业中第一人”、“斗山自有烟霞气,书院长留翰墨香”、“仰善仰德著圣书,止恶止邪香贤院”、“文章气节参天地,翰墨精华达古今”。顶层亦有一联:“无尽波涛归学海,长春花木在词林”。兼之这里自然景色秀美,书院后有石雷山、尪尾山倚卫,左有冲天凤山拥翠,前有韩江支流氤氲灵秀之气,辅以周遭“旭日东升、皓月当空、雄鹰展翅、北佛、南将、观音坐莲、和尚诵经、石犬守路”等八景奇石相映衬,不失为一自然生态乡村游的上佳去处。

    高山村地处闽南要隘大协关西侧山凹处,四周群山环拥,人们世代于此避世而居,到最近的霞寨镇赶集也得翻越大协关走上两个小时山路,交通十分不便。直至十年前省道官九线拓宽,一条长达1070米的大协关遂道从高山村横贯而过,使这个原本闭塞偏远的小山村一夜之间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仰止书院也便渐渐被人所识。与仰止书院互为对应的,是斗山社村民依山而筑的几幢崭新楼房。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官九线的改造,大协关遂道的贯通,使这个千百年来隐于一隅、人口不过数百的小山村终于脱离贫穷,人们靠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也使昔日坍毁的仰止书院重新焕发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