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65期>第2版
    第2版 :综合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让坪洄溪边洋溢阅读的快乐

    作者:张颖(来源《福建日报》)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5-03-30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因为参加乡村儿童阅读公益活动而结缘的大学生,组成一支骑行小团队,在厦漳泉骑行1 1天,为平和县秀峰乡坪洄溪两边的小学募捐图书角。

    春节期间,泉州师范学院物理学大四在读学生黄燕珠不断接到老乡的电话联系捐款事宜。春节前,黄燕珠和泉州师院大三学生苏培辉、集美大学大三学生姚伟斌、泉州师院大二学生欧阳凤、东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罗诗灿,因为参加乡村儿童阅读公益活动而结缘。于是,他们组成了一支骑行队,在厦漳泉骑行,为“阅爱母校,礼赞两岸”的图书角在腾讯网筹款活动做宣传。

    2月4日,他们从厦门出发,历时11天骑行656公里,为黄燕珠的老家平和县秀峰乡坪洄村和坪东村的小学筹建8个班级图书角。

    “目前已经到账近1.1万多元筹款,还有不少在外工作的乡亲要求认捐,完成预计的1.3万元目标没有问题。”黄燕珠有点压抑不住的小激动。

    乡村孩子们缺少阅读资源

    黄燕珠说,为家乡小学筹建图书角的计划萌发于大学一年级,但对于故土的眷恋却深植于童年。

    “爸爸是坪洄村的,妈妈是坪东村,都在坪洄溪边。”说起故乡,黄燕珠的回忆美好而温暖,“虽然大多数时间在县城长大,但2岁开始我在故乡的外婆外公家生活了近3年。”

    在田埂上跌跌撞撞地追逐,直至摔在水田里,一身泥巴;坐着簸箕,沿着坪洄溪顺流而下,再用簸箕捕鱼虾……这些无法磨灭的回忆不仅经常萦绕梦中,黄燕珠还把它们写进小学的作文里。

    2011年9月,黄燕珠考入泉州师院,并加入担当者行动这一公益组织的志愿团队,开始关注乡村和城中村孩子的阅读与教育。“从乡村到城中村,孩子们热爱图书却缺少阅读资源一次次震撼着我。”2012年5月,担当者行动泉州志愿社和大学百事通在泉州师院发起了公益图书回收的活动。通过回收大四毕业生的旧书换取适合孩子们看的新书,助乡村孩子圆阅读梦。

    “大一我就萌发了为故乡学校建设‘班班有个图书角’项目的念头,当时经验不足,只能深埋心中。”大三那年,在泉州师院俊秀图书馆的发起下,黄燕珠参与策划实施了“闽南文化图书漂流计划”,将募集的书分为三部分:合适的书放在图书馆建设图书漂流角,一些参考书打包低价回馈给同学们,剩下的一批书流入废品收购站直接变现。活动所筹得的资金将直接用于泉州本地乡村小学和打工子弟学校图书角的建设。

    不做我会留下遗憾

    随着公益经验的丰富,黄燕珠有了实现梦想的冲动。“已经大四了,希望不会让大学留下遗憾。”黄燕珠和担当者行动漳州志愿社的小伙伴初步谈了想法,“大家都很支持,苏培辉他们也提出了骑行推广阅读的计划,最后我们决定一起合作。”

    苏培辉骑行的初衷也来自阅读:“现在很多大学生都迷恋手机、电脑,纸质阅读匮乏。我们骑行就是希望大家走出校园,主动跟人交流。我们骑行中拿出了一半时间,在沿途村落与村民交流,拍摄照片,有计划做成明信片等。”

    骑行到坪洄,他们逗留了一天,走街串户,和孩子们一起读绘本故事,在坪洄小学的图书室翻看着密密麻麻、清清楚楚的图书借阅记录,听着校长说这里的孩子多么喜欢阅读。

    从2009年开始,由于生源减少,坪东小学和坪洄小学开始合作办学。他们只能隔年招生,因此孩子的3-6年级在两所学校轮流读。目前,两所学校共有8个班级。“每天课间,同学们都会排队来借书,虽然只有不到200本书,但是孩子们喜欢看,他们都是自己管理。”这群大学生的造访,让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两个古村落,变得有些不平静。

    在苏培辉他们离开的那天,燕珠的外公一直不停嘱咐:“三四十公里的山路弯多且急,上下坡不少,要注意安全。”苏培辉说,在这里他们收获了尊重和快乐,村民们都带着善意看待他们,很感动。

    活动计划刚刚成型,就有人要求捐款。“周围朋友的捐款就超过了3000元。”团队成员欧阳刚刚结束了在台湾中州科技大学的交流生学习,她在台湾的老师、知名制片人韩允中知道这个计划后,也决定捐款。

    春节期间,很多坪东、坪洄在外打拼的乡亲回乡知道这件事,也纷纷加入了捐款行列。

    故乡不再是远远的存在

    “这一个月,我哭了好多次,但成长了很多。活动的开始,意义已经远远大于这1.3万元钱。”黄燕珠的举动拉近了和故乡、村民的距离。

    “前几天,我还接到了一个姐姐的电话,她也成长在坪洄溪边,想捐款。这个春节我和村民互动特别多,认识了很多哥哥姐姐,如果没有这个活动,可能我们都属于相见不相识的陌生人。”原本近乡情怯的黄燕珠现在非常开心,“以前故乡于我而言,是一种只能远远看着的存在,有着一种属于这又不属于这的矛盾心态。现在我真切地触摸到了它。”

    春节里,黄燕珠给村里的孩子们讲故事,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探访村里的老建筑,找寻藏在老建筑里的宝藏和秘密。在这些几百年的老建筑中穿梭,给孩子们讲建筑、讲历史。“当孩子们听着看着,眼里闪着光,惊叹老祖宗的智慧,一起发出‘原来我们一直生活在美丽的古村落,却未曾发现它的美!’这样的感叹,我很有感触。”她说。

    “现在我想大声说,我是坪洄人。虽然我不是在这里长大,但我的根在这里。”有了阅爱母校的项目,黄燕珠将自己与故乡紧密相连,“我们老祖宗说过,只恐子孙不读书。除了建设两所学校的8个图书角,我想把担当者行动的教育体系带回来,让孩子们享受更优质的阅读教育。”

    “有根是一种幸福,为了这份幸福,我正在努力着。”黄燕珠在她的QQ空间留下了这句话:“乡关何处,坪洄溪边,阅爱母校犹如福建闽南悠扬婉转的二弦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