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63期>第3版
    第3版 :综合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平和文化旅游产业春暖花开

    作者:闽南日报记者 朱秀敏 通讯员 黄水成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5-03-16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本报讯(闽南日报记者 朱秀敏 通讯员 黄水成)正月初四,早春的煦阳下,车子在通往三平寺的山路上缓缓行驶。沿途茶园、柚园、农舍、山泉,构成了一幅幅恬美的自然画卷;薄雾蔼蔼,则增添了一种云蒸霞蔚的奇妙感觉。

    一路蜿蜒而上,过了漫山摇曳的竹海,映入眼帘的便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平风景区。来到古刹前,但见从四面八方赶来上香祈福的游客络绎不绝。

    “三平寺四时香火旺盛,终年游客如潮。2014年,景区接待游客85.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7.5%。节假日更是热闹非凡,今年初一到初三仅3天就接待游客8.6万人次。”三平风景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庄全顺告诉记者。

    景区内,自然与人文景观相映衬。古刹旁便是气势宏伟的三平祖师文化园,广济祖师金身堂和三平祖师铜雕像尤为夺人眼目。漫游在如意谷,山涧溪流潺潺,菩提泉、指月泉、明心泉,无不散发出三平山山水水的禅意。“踏翠云生石,闻香岭泻泉。林深通鸟语,径曲附藤缘。”清朝诗人黄延金吟咏三平的诗句,道出了在三平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而事实上,平和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及生态旅游景点众多,三平风景区仅仅是平和“文化旅游名县”的重要一极。记者一路参观,平和大地处处胜景宜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像一块磁铁吸引着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单位灵通山,春节黄金周期间也迎来客流高峰,从初一至初六,游客络绎不绝,入境旅游人数2.82万人次,比增15.10%,旅游直接收入75.70万元,比增19.7%,创历年之最。

    据灵通山景区管委会主任黄洪河介绍,平和以“大灵通”为框架,融合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以及九峰、大溪、安厚等周边丰富的人文历史及自然景观,构筑大灵通旅游开发格局,计划投资15亿元,推进包括游览栈道、索道缆车及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在内的相关景区建设,吸纳更多客源。

    在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的诞生地坂仔镇,林语堂故居掩映在香樟、梧桐树木下,许多游客或携家带口、或约上三两好友,在文学馆的书香中流连,追思一代文学大师。

    近年来,平和县借助林语堂这一世界级的文化名片,强势打造以林语堂、周碧初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修复林语堂故居、建设林语堂文学馆、引进投资10亿元的林语堂文化博览园,建设周碧初艺术馆、周碧初文化公园等,做深做透名人文化。当前,林语堂文博园内的京华烟云图书馆、天地文泉、烟斗型生活艺术体验馆等相关子项目相继竣工投用,园区初具规模;周碧初文化公园竣工投用,有力促进当地集镇建设,也促进了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同时,平和还积极开展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抢救、保护、开发。平和县目前拥有绳武楼、庄上大楼、南胜窑址、平和城隍庙4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霞寨镇钟腾村、大溪镇庄上村、芦溪镇芦丰村、秀峰乡福塘村4个中国传统村落,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钟腾村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平祖师信俗”等共11个国宝,如11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平和大地上,极大提升了平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6.47万人次,比增18.14%,实现旅游总收入18123万元,比增18.39%。

    “平和按照建设‘文化旅游名县’的总要求,全力推动以林语堂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三平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灵通为代表名山文化等十大文化品牌全面发展,一大批文化旅游项目持续推进,使平和文化旅游发展迈上快车道,迎来春暖花开。”平和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也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平景区达20平方公里,6万多亩的生态林,2万亩毛竹,成就这片生态屏障。三坪人充分发挥森林、竹林等林地资源优势,采用“林药模式”,发展金线莲、铁皮石斛、野蕨菜等一批现代高效基地,以玫瑰园建设带动花卉产业发展,壮大兰花种植基地,推广现代科技,建立千亩柚园、万亩竹海、玫瑰花海等特色观光旅游,构建观光旅游示范点,提高吸纳、转移、承载三平景区游客的能力。

    “去年我卖苗木赚了10万元,蜜柚500株收入12万元,今年我要注册自己的花卉公司。”五山村民小组的林炎辉说起新一年发展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有了祖师公,咋吃都不空。”这是以前三坪村盛传的民谣,如今这516户的三坪村,靠搞活旅游经济,果、竹、花卉、绿化苗、食用菌,全村家家有新居,户均一部车,成为平和这原中央苏区县脱贫致富的带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