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527期>第4版
    第4版 :五江之源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书香弥漫

    作者:⊙石庄甜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4-03-18
    编辑:周忻昊 点击数: 字号:

    读书真的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打开一本书,就进入了作者的世界,也不需要刻意寻章摘句,或者带着其他目的,只是慢慢地将自己沉浸进去,沉浸到一种奇异的氛围里,仿佛灵魂已飘离了身体,身体被各种情绪情感填满,处于一种介于现实和异世的状态。

    而当故事走到尾声,我就要用十二分的气力把自己从这种状态中拔出来,安插回现实,然而总是不成功。那种惆怅的感觉,像云雾一样缭绕在身边,脑海中闪现的是各种书里的情景:《灿烂千阳》中,塔里克倚在莱拉家门边远远地向她笑,玛利雅姆从泥屋中站起,回眸看了莱拉一眼,又笑着消失在风中;《三体》中,太阳系融化在二维平面,与梵高的《星夜》完美重叠;《偷影子的人》中,“我”和克莱尔在海边用风筝写字,告白对彼此的思念……

    一直觉得每本书都有独一无二的格调,独一无二的气息,就像人有千百种模样一样,因此我触摸到的、感知到的意境也是不同的,那真是种难以言说的奇妙感觉,但无疑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体验之一,让人欲罢不能。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从我刚咿呀学语的时候,热爱阅读和写作的母亲就开始雷打不动地天天给我读故事,这样的阅读仿佛是精神上的另一种母乳,滋养着我。小时候听的故事,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海的女儿》,最初是被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也就是说局限于认知的程度,当时我更关注的是情节,后来自己读这个故事是在刚上三年级的时候,这时的我被安徒生幽默、童真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住了,并开始思考,提出疑问:“小美人鱼说不了话,她不会用写的,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王子吗?”,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长,认知的提高,我就领悟到了如果故事这么编,结果是皆大欢喜了,却不够深刻,少了打动人心的东西。再后来我还总结出了童话的一个特点,为了不让孩子宛若豌豆公主般稚嫩的心灵受到一丝伤害,关于公主与王子的童话,结局几乎千篇一律是这样写的:从此,公主与王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尽管故事的经过可以是曲折、惊险的,但结局肯定要是美好的,不给他们留下阴影,孩子才喜欢看。

    就这样浸淫在黑白的字里行间,感受着多彩的世界,享受着与作者思想碰撞的快乐,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成长,为文学痴狂。

    一个人一旦迷恋上一种事物,它的影子、气息就会铺天盖地,无处不在,总能由此及彼,文学迷亦不例外。就拿音乐来说吧,听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时,我总能联想到童话,每一段旋律都轻巧地跳跃在心间,带着特有的童话的天真浪漫气息,每一首都像一个故事——森林里的小木屋,海边的群鸥,八音盒上旋转的小芭蕾舞者,花园里群芳的低语……随着旋律的变换,节奏的缓急,故事悄然发生着,最后随着音符的消失落下帷幕,但我总隐隐觉得那乐曲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童话王国,故事还在继续着……

    童话可以分为很多种风格:唯美的、暗黑的、欢乐的、悲伤的……柴可夫斯基的曲子也有很多不同风格,像童话的不同风格一样,只是其中总有不可抹去的童话底色,好像带上了孩童的眼睛,窥探着这形形色色的世界,不安、不解、好奇、惊讶穿插在其中,我实在对这种迷人的气息无计可施,沉陷其中。

    如果每个音乐家的作品都能用一种文学形式来描述,在我看来,贝多芬是形式多样的、既能阳春白雪也能下里巴人的戏剧,演绎着历史的、个人的、命运的、生活的宏大篇章,莫扎特是轻巧灵动的自由诗,无拘束地在乐章中谱写自己的心灵,舒伯特是冗长、空灵,又充满冷色调的散文诗。

    也许各个民族的艺术形式也都具有相似性,日本的三味线弹唱总让我想到俳句,从琴瑟和鸣的雅乐到琵琶长笛的各领风骚,好像从“蒹葭苍苍”的诗经时代进入诗的盛世,《山楂树》的旋律能带我走进俄国小说中那爱情的欢歌岁月,每个民族的艺术都有本土独特的气韵,因此他们的文学、音乐、绘画、雕刻才能如此完美的相通吧。

    这么一联想,艺术仿佛又呈现出了不同的花样,所有元素能够合在一起,成为流动的长河,因此听音乐也不再只是听,也能够想出背后也许存在的文学世界,或者一道长画廊,相同的气韵,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样的欣赏方式也是挺有趣的。

    书香弥漫,文学气息充斥着各个领域,一直认为“文学”两个字最有温度,在文学世界里,有浩瀚的星空、大海和万花筒般的魔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