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521期>第3版
    第3版 :综合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乡贤助力修缮土楼 传承文化留住乡愁

    作者:☉李润南 吴坤元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4-02-05
    编辑:周忻昊 点击数: 字号:

    在平和县大山的深处,隐藏着一座充满故事的土楼。这座楼有很多特点,入门仅需三步便可“戴帽”,尽管城墙历经风雨侵蚀,损毁达三十多公分,却依然屹立不倒。这便是霞寨镇后塘村有着222年历史的长发楼(又称“大墘楼”),一座近期重新修缮的土楼。

    曾几何时,随着土楼居民生活逐渐富裕,他们纷纷迁出这座土楼,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和修缮,长发楼日渐破败,主体部分显得破旧而沧桑,部分屋檐甚至破落坍塌。幸运的是,在2022年8月,后塘村的乡贤卢建贤先生主动站了出来,他筹资30万元,并带动总投资达到40万元,积极组织村民们对长发楼进行了拆除、设计、翻新等一系列修缮工作,得到当地党委、政府、乡贤以及乡亲们的全力支持。在他的引领下,长发楼的修缮工程得以有序推进,并最终圆满完成。

    “去年我回到家乡,看到楼后的空地杂物堆积,排水不畅。于是,我立即组织村民们进行清理。幸好我们及时行动,不然在2023年夏季的大暴雨中,这座土楼很可能会因为浸水而坍塌。”卢建贤说道。

    经过精心修缮的土楼如今焕然一新,宏伟的景象令人赞叹不已。游客们只需进门三步便能看见远处的山尖美景宛如一顶帽子戴在头顶之上,寓意着人才辈出的美好愿景。

    卢建贤介绍,由于夏季长期受到西北方向暴雨的侵袭,土楼城墙处的破损达到了三十多公分,“还好楼墙的厚度有1.7米厚,因此这个破损对土楼的稳固性没有太大影响。接下来,我们还会持续进行维护,确保这座楼的安全。”

    此外,长发楼还流传着许多尊老爱幼的感人故事。长发楼的前埕视野开阔,长宽皆有一二十米,而后埕却极其狭窄,有的地方仅有一米宽,只可容纳一个人通过。那是因为以前长发楼后埕方位,系楼主兄长的土地,为了维护兄弟间的团结特意做出退让,主动将土楼后埕缩至最短。土楼先辈们的谦逊和包容精神至今仍被后人们传颂和学习。

    据长发楼的后裔卢亚青、卢伟文介绍,从这座楼走出去的人才遍布大陆各地以及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区。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还走出了曾为闽南革命根据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革命烈士卢克。他于1930年在漳州港尾英勇就义,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

    长发楼的这些故事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族人的心中。他们始终坚守着建楼者立翰公的精神,传承着范阳卢氏的家风传统。如今,在新乡贤的引领和付出下,这座一度岌岌可危的“危房”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一座安全、美丽的“物质文化遗产”。它的转变,不仅仅是物理上的修缮和重建,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与升华。现在的长发楼,不仅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更在考古、科研和教育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