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52期>第3版
    第3版 :综合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五寨乡无名土楼与赵家堡建筑风格相同或为南宋皇族后裔所建

    作者:黄水成 文/图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14-12-29
    编辑:周艺桂 点击数: 字号:

    本报讯(黄水成 文/图)每一座土楼都有一个楼名,而在平和县五寨乡的寨河村却有一座雄健苍凉、既像军事城堡、更像“古罗马斗兽场”无名土楼,成为当地乡、村保护开发重点。

    12月22日,笔者在寨河村看到楼前古树成荫,冬日下的三角梅格外招眼,一面苔痕斑驳的楼墙映在眼前,巨大的石板门上没留下片言只字;走进楼内,除了楼门右边还保存十余间楼房外,其余只剩下楼墙,一座四方形内楼矗立在眼前,给人一种苍凉空旷感觉。走进方形内楼,空空的墙体上只留下密集梁柱榫眼,地上墙基还在,斑驳纵横之间,很像遭人遗弃的古罗马斗兽场;墙角一棵大树冒出楼外,墙头长满野草,仿佛诉说这楼已毁去多年,好在该村开展富美乡村建设时,当地政府及时对该楼进行保护修缮。

    土楼占地约8.7亩,底层为石板砌筑,墙体为三合土夯制,楼墙厚约2米,高10米左右。笔者在现场看到,土楼墙体射口、瞭望口密布,且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一处瞭望台凸出墙外。和大多数土楼偏重居住的建筑风格不同,这座土楼的防御功能极强,犹如一座军事要塞。

    五寨乡中心小学林国华老师是五寨人,又是这楼内人家的女婿,多年来他一直潜心考究这座楼的历史,据他介绍,楼内老人历代相传,建楼的主人应是漳浦赵家堡那边的赵氏族人的一支。南宋灭亡前夕,宋朝皇室为保存血脉,派了心腹护送部分皇子皇孙逃难至东南沿海,出于安全考虑,又从赵家堡分出一脉到平和五寨寨河村落脚,并修建造了这座防御性极强的土楼。由于同宗同祖,这座土楼和漳浦赵家堡的建筑风格基本相同,都是外圆内方,土楼中心有一座四合式四方楼,并且朝向都和闽南坐北朝南的建筑风格相反。“这栋土楼它是坐南朝北的,主人寓意是,身在南方,心系北方家乡;这栋楼没有名字,恰巧说明当时他们是逃难过来的,故意隐姓埋名,不敢表露自己的身份。”林国华说。

    据史料记载,祥兴二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攻陷广东崖山,丞相陆秀夫负年仅9岁的帝昺投海殉国。当时伴驾至崖山的赵宋王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在侍臣黄材、许达甫等人的护卫下,以16艘战船夺港而出,谋往福州,再举图复,不料到浯屿遇飓风,船沉12艘,不得已折回漳浦浦西登陆。因元军搜查甚紧,遂隐赵姓改姓黄,为了保存骨血,赵若和还分出一部分的族人,逃往平和县的五寨、国强等地隐居。

    林国华介绍说,正因是皇族后裔,安全就不敢含糊,土楼的修建就颇费心思,土楼内部是石砌的广场,分为楼心和外楼。楼心是一座高约12米,长约9米的4层方形土楼,楼体射口密布,且与外楼的射口一一相对;外楼分为三层,共有120个房间,且三层的房间有内外廊道相通。在鼎盛时期,土楼居住有500多个人,而其中的近百名赵氏族人及重要人物则居住在中心的方形土楼内。

    除了在土楼设置重重的安全措施之外,土楼的设计者还在楼外精心布置了一道——护城河。在土楼长大的庄清田告诉笔者,由于年代久远,原先的护城河已经被填平用于建造房屋,如今留下来的一些河沟痕迹。“我小时候,这河沟有近十米宽,我们还经常下去摸鱼。”庄清田说。

    有关这座无名土楼,当地人还口口相传着一段“土地公反相”的故事。据传,清朝文华殿大学士蔡新童年曾在寨河村的私塾读书。蔡新勤奋好学,常夜读至三更。当地的土地公见他勤奋,便托梦给蔡新舅舅,让他早些休息。次日,蔡新的舅舅向土地公许愿,“以后我的这个外甥如果能当大官,那他穿什么官服,你就穿什么官服,他戴什么帽子,你就戴什么帽子。”庄清田介绍说。

    多年后蔡新高中,寨河村信众便按蔡新的官阶级别给土地爷置换服装。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初春,蔡新还题写了一幅牌匾,送回当年在寨河村读过书的私塾,上书“起云精舍”,落款为漳浦蔡新。

    这座无名楼虽然与赵氏皇族以及大学士蔡新有过这么多的交集,但是,这座土楼还是在岁月的长河中衰落了。更为遗憾的是,还曾经遭遇一场大火,土楼里面的原始建筑大都付诸一炬。虽经历代楼主人精心呵护,随着时代发展,已渐人去楼空。昔日赵氏族人也大都被当地人同化,多次重修后,土楼的主人也已变成了当地的庄氏族人,昔日的皇族已经泯灭在历史长河之中。据五寨乡人大主席卢和强介绍,当时该村在打造富美乡村建设时,发现该土楼已损毁殆尽,只剩楼墙,乡、村两级政府积极行动,及时保护修缮,并着手进一步打造成当地旅游休闲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