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当前位置《平和网》 > 柚都平和> 第468期>第3版
    第3版 :文化旅游
    《柚都平和》—平和人自己的报纸
    报刊搜索: 搜索

    过 年

    作者:林秀艺 来源:柚都平和 时间:2023-01-30
    编辑:周忻昊 点击数: 字号:

    春节大年三十又称“除夕”,是因为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传说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称为“夕”,这种怪兽每到年底就出来袭击人类,祸害民众,百姓无计可施只有四处逃散躲避灾难,后来发现只要家门口挂有大红布条的就可以免遭“夕”的侵犯,于是纷纷效仿,果然把“夕”吓住,没敢再出来祸害人间,为了庆祝除“夕”成功,大家便把这一天称为“除夕”。虽然传说未必真实,但寓意民众趋吉避凶,祈求幸福的传统却被保留下来,代代相传,演变到今天,就成为隆重的春节,用闽南话说就是“过年”。过年了,就意味着除旧迎新,展望未来;过年了,就是要越过岁月不容易这道坎,一年年迎来更美好的生活。

    过年的时候,小县城往往比大城市更热闹,随着除夕夜临近,县城的大街小巷开始张灯结彩,纷纷挂起“欢度春节”的红绸缎和漂亮的红灯笼,各种吉祥祝福的大红对联贴满家家户户的门框,街道两旁的小超市和便利店堆满各种稀奇的年货琳琅满目,小县城处处显示习俗喜庆的节日色彩。那些出门在外参加工作的,以及做生意、打工、求学等远离老家的人们,有的早早就订下飞机票、动车票;有的则长途自驾风尘仆仆,从四面八方汇聚往一个方向,都只为了能回趟老家过年。常年在外的人们盼望着回家和老父母唠唠家常,和老同学见见面,和老朋友喝喝小酒,大家聊些知心开心的话题。于是乎,在每年春节期间,比较少见面、少聚会的亲朋好友,就会渐渐又有了感情的联络,即使没有见面,也会发微信,通电话,几句祝福,彼此温暖,也是过年的味道。

    老百姓平时过日子,一般都是能节省就尽量节省,可到了每年的春节,却是很舍得花钱的。比如各种食材,像鸡鸭鱼肉、各种海鲜以及烟酒茶和各类点心零食,都购置得满满当当的。一来是为好好招待上门来的客人,二来是为远方回来的家人们做好准备。做长辈的总惦记着要回家的孩子爱吃的有哪些?春节过后要让孩子带回城里的东西有哪些?即使精挑细选样样齐全还会一遍遍检查有没有遗漏下什么东西?还有给小孙子的大红包,给亲朋好友的小礼物等等,都在心里盘算着,一样都不会落下,有的放冰箱,有的收橱柜,就等着孩子们回家过年,盼着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时,大家说说话,叙叙旧,彼此笑语盈盈。

    有人说,现在过年跟以前有点不大一样了。以前过年好像年味很足,大家盼望春节团聚的心情比较浓厚,每年春节鞭炮烟花震天响,多么热闹和排场。现在过年好像和平日差不多,没多少惊喜。或者可以说,是时代进步发展,让很多人平日里的吃穿也不会比过年差多少,而且随着交通快速便捷,网络通讯发达,也大大减少了以前难得见面的思念之苦。还有,以前过年吃的用的,基本都要靠自家养、自家做,各种糕点、熟食,烦琐且辛苦。现在基本都是市场超市走一走,或者手机网络淘一淘,很多东西就会送货上门,虽然没有以前纯手工纯天然的年货,不过倒也是轻松方便许多。至于县城鞭炮烟花的禁止,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赞同的,相信绿色健康,清新自然的过年环境也是大家日益认同并追求的新风尚。

    还有人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要弄那个过年的仪式做什么?是不是有些过时了?是啊,在这个动不动就说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传统的东西,好像都变得有些老土了。但仔细想想,你就会明白,无论时代怎样进步,绵绵不绝的亲情、爱情、友情的延续和牵绊,就需要保留一些传统的仪式感或归属感。就像每次过年回到婆家或娘家,看公公婆婆或老父母笑容满面忙前忙后的欣慰和满足,我们这些做小辈的也能感受到被宠爱的快乐。或许我们要的平凡朴实的温馨小日子,以及感觉温暖的小幸福,在这些有点老土的传统里,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过年了,愿我们跨越所有困难,迎接未来风光无限;过年了,愿亲人好友欢聚一堂共享节日里那份浓浓的暖意;过年了,能聚就聚,不能聚就通过网络手机,一样能串联起彼此的牵挂和互相惦念的情义。让我们一起开开心心地过年吧。